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682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包括浓缩池、升液排泥管、空压机和供气管,浓缩池的中心具有集泥坑,升液排泥管埋设于浓缩池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集泥坑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另一端经浓缩池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外;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升液排泥管采用异位布置,实现了从池中心到池边的异位排泥,提泥效果显著;通过气升的方式,气液沿升液排泥管沿线满管均匀混合扰动,解决了排泥管内污泥板结导致堵塞的问题;因气升方式为柔性提升,提泥过程中污泥携带水量小,排泥浓度高,对后续污泥脱水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提高效率的作用。提高效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厂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净水厂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坑中的浓缩污泥排泥基本上是通过泵吸排泥或静压排泥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中发现,因净水厂泥水容易沉积和板结,中心集泥坑距离池外距离较长,采用泵吸排泥或静压排泥的方式排出浓缩污泥时,容易导致浓缩池底部集泥坑和排泥管道内污泥沉积、板结或淤塞,经常需要停产清淤,影响浓缩池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包括浓缩池、升液排泥管、空压机和供气管,浓缩池的中心具有集泥坑,升液排泥管埋设于浓缩池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集泥坑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另一端经浓缩池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外;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处于浓缩池外的一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预设高度,并进入至浓缩池池口处的积泥渠内。
[0007]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进入积泥渠内的一端的端口处罩设有积泥罩。
[0008]在上述方案中,集泥坑呈环形,且其内部分隔成多格,每格内均进入一根升液排泥管。
[0009]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气源分配箱,空压机与气源分配箱相连,每根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
[0010]在上述方案中,集泥坑呈环形,且其内部均匀分隔成四格。
[0011]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气扰释放管,集泥坑的每格内均布置有气扰释放管;部分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部分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气扰释放管连通。
[0012]在上述方案中,气扰释放管和供气管的末端均设有防污泥进入装置。
[0013]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的端口上设有止回底阀。
[0014]在上述方案中,浓缩池的池底四周高、中心低。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升液排泥管采用异位布置,实现了从池中心到池边的异位排泥,提泥效果显著;通过对环形集泥坑内设置气扰的方式解决了集泥坑内污泥板结导致的排泥不畅、不彻底的问
题;通过气升的方式,气液沿升液排泥管沿线满管均匀混合扰动,解决了排泥管内污泥板结导致堵塞的问题;因气升方式为柔性提升,提泥过程中污泥携带水量小,排泥浓度高,对后续污泥脱水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因气升排泥提升扬程小,相对于其它采用污泥抽升泵形式,气升排泥方式更节能;该方式无水下传动部件,结构简单,无机械磨损,无淤积堵塞,气量控制稳定,后期运行维护保养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的正剖视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浓缩池,110、集泥坑,120、积泥渠,2、升液排泥管,210、止回底阀,3、空压机,4、供气管,5、积泥罩,6、气源分配箱,7、气扰释放管,8、排泥管,9、储泥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包括浓缩池1、升液排泥管2、空压机3和供气管4,浓缩池1的中心具有集泥坑110,升液排泥管2埋设于浓缩池1的池底内,且升液排泥管2的一端进入集泥坑110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而升液排泥管2的另一端经浓缩池1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1外;供气管4的一端与空压机3相连,供气管4的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2进入集泥坑110内的一端连通。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26]升液排泥管2处于浓缩池1外的一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预设高度,并进入至浓缩池1池口处的积泥渠120内。
[0027]实施例3
[002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29]升液排泥管2进入积泥渠120内的一端的端口处罩设有积泥罩5。
[0030]实施例4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2]集泥坑110呈环形,且其内部分隔成多格,每格内均进入一根升液排泥管2。
[0033]实施例5
[00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
下:
[0035]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还包括气源分配箱6,空压机3与气源分配箱6相连,每根供气管4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6相连,每根供气管4的另一端与其中一根升液排泥管2进入集泥坑110内的一端连通。
[0036]实施例6
[003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8]集泥坑110呈环形,且其内部均匀分隔成四格,当然并不排除被分隔成其他格数。
[0039]实施例7
[004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1]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还包括气扰释放管7,集泥坑110的每格内均布置有气扰释放管7;部分供气管4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6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2进入集泥坑110内的一端连通;部分供气管4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6相连,另一端与气扰释放管7连通。
[0042]实施例8
[004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4]气扰释放管7和供气管4的末端均设有防污泥进入装置。
[0045]实施例9
[004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8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7]升液排泥管2进入集泥坑110内的一端的端口上设有止回底阀210。
[0048]实施例10
[004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池(1)、升液排泥管(2)、空压机(3)和供气管(4),所述浓缩池(1)的中心具有集泥坑(110),所述升液排泥管(2)埋设于所述浓缩池(1)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所述集泥坑(110)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另一端经所述浓缩池(1)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1)外;所述供气管(4)的一端与所述空压机(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升液排泥管(2)进入集泥坑(110)内的一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排泥管(2)处于浓缩池(1)外的一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预设高度,并进入至浓缩池(1)池口处的积泥渠(12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排泥管(2)进入积泥渠(120)内的一端的端口处罩设有积泥罩(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坑(110)呈环形,且其内部分隔成多格,每格内均进入一根所述升液排泥管(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分配箱(6),所述空压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张凯冯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