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67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涉及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领域,包括固定面板、抗振条组件、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支撑结构及激振器组件,固定面板由左固定面板和右固定面板拼接而成镂空面板,左固定面板表面与右固定面板表面均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若干条直线导轨,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半圆弧轨道,且左固定面板的半圆弧轨道与右固定面板的半圆弧轨道构成了圆弧导轨,U型传热管通过抗振条组件固定于圆弧导轨,直线导轨与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相配合处设有微幅冲击支撑结构,激振器组件包括激振器、连杆及套筒,激振器固定于固定面板上,U型传热管套设于套筒内,激振器与套筒通过连杆连接,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及稳定性好的特点。及稳定性好的特点。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领域,具体涉及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压水堆电站中负责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之间热交换的重要设备。传热管是两个参与热交换回路介质的交界面,其一旦破损将造成核物质泄漏,严重威胁核电厂及其周边的安全。
[0003]在流致振动的影响下,随着蒸汽发生器的使役时长增加,传热管外侧会出现多处磨损、管壁减薄,致使传热管寿命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传热管破裂。要模拟实际工况的传热管磨损试验较难开展,故大多学者采用更为便捷的替代方案以模拟流致振动引起的冲击载荷磨损试验,研究动态载荷对传热管磨损的影响。
[0004]目前众多传热管冲击磨损试验装置中,多以直管传热管作为研究对象,而鲜有针对U型传热管磨损研究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U型传热管磨损的试验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包括固定面板、抗振条组件、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支撑结构及激振器组件,所述固定面板由左固定面板和右固定面板拼接而成镂空面板,所述左固定面板表面与右固定面板表面均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若干条直线导轨,所述左固定面板表面与右固定面板表面均沿其宽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半圆弧轨道,且左固定面板的半圆弧轨道与右固定面板的半圆弧轨道构成了用于设置U型传热管的圆弧导轨,所述U型传热管通过一组抗振条组件固定于圆弧导轨之间,所述圆弧导轨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直线导轨相交,所述直线导轨与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相配合处设有微幅冲击支撑结构,所述激振器组件包括激振器、连杆及套筒,所述激振器固定于固定面板上,所述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套设于套筒内,所述激振器与套筒通过连杆连接。
[0007]进一步地,包括传热管支座,所述U型传热管的两端设有传热管支座,所述传热管支座卡接于直线导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抗振条组件包括抗振条一和与抗振条一相匹配的抗振条二,所述抗振条一插入于圆弧导轨内,所述抗振条二通过螺钉固定于抗振条一上,所述U型传热管位于抗振条一和抗振条二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抗振条一与圆弧导轨的配合处的形状与圆弧导轨相匹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幅冲击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底座、载荷传感器及位移控制滑块,所述支撑底座的表面中心处向内凹陷,其凹陷处对称设有位移控制滑块,所述位移控制滑块上设有载荷传感器,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U型凹槽,所述支撑底座通过其U型凹槽卡接于直线导轨上,所述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设置于载荷传感器之间。
[0011]进一步地,包括激振器底座,所述激振器底座设置于激振器的底部,所述激振器底座固定于固定面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激振器底座上设有一组螺钉孔,所述激振器底座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固定于固定面板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激振器的个数根据现场工况确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面板与右固定面板的拼接处设有若干个用于定位的圆锥销;所述左固定面板的左侧和右固定面板的右侧均设有若干个U型的连接板;所述左固定面板的顶部与右固定面板的顶部均设有一组用于安装吊耳螺钉的螺钉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抗振条组件分布在U型传热管的弯管段,其数量依据试验要求确定。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用于U型传热管磨损研究的试验,将U型传热管设置于固定面板上的圆弧导轨和与其对应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与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相配合处设有微幅冲击支撑结构,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套设于套筒内,激振器与套筒通过连杆连接,通过启动激振器,使得U型传热管受到激振器输出的激振力,与微幅冲击支撑结构发生撞击,载荷传感器在每次撞击中获取U型传热管受到的冲击载荷,反馈到电脑中并及时记录实时数据,试验结束后,对微幅冲击支撑结构处以及抗振条处的传热管磨损区域进行检测,结合载荷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开展后续的磨损情况分析,从而为传热管的设计、 制造与维护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依据,提高传热管的疲劳寿命;2)本专利技术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细节放大图;图5为图1中C处的细节放大图。
[0018]图中:1

固定面板;101

U型的连接板;102

左固定面板;103

右固定面板;104

圆弧导轨;105

直线导轨;2

抗振条组件;201

抗振条一;202

抗振条二;3

U型传热管;4

微幅冲击支撑结构;401

支撑底座;402

载荷传感器;403

位移控制滑块;5

激振器;501

连杆;502

套筒;503

激振器底座;6

传热管支座;7

吊耳螺钉;8

圆锥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所述范围。
[0020]如图1

5所示,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包括固定面板1、抗振条组件2、U型传热管3、微幅冲击支撑结构4及激振器组件,固定面板1由左固定面板102和右固定面板103拼接而成镂空面板,本实施例中固定面板1采用大量的镂空设计,极大减轻固定面板重量的同时,也增强了试验的可操作性,为试验操作者提供试验过程中拆装零部件的便利,左固定面板102的左侧和右固定面板103的右侧均焊接有若干个U型的连接板101,使得固定面
板1以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剪力墙上时,便于螺栓对准。
[0021]本专利技术的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左固定面板102表面与右固定面板103表面均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若干条直线导轨,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半圆弧轨道,左固定面板102的半圆弧轨道与右固定面板103的半圆弧轨道构成了用于设置U型传热管3圆弧段的圆弧导轨104,且各自的直线导轨构成了用于设置U型传热管3直线管段的,U型传热管3通过一组抗振条组件固定于圆弧导轨104之间,圆弧导轨104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直线导轨105相交,本实施例中固定面板1表面上有不同尺寸的圆弧导轨104和直线导轨105,可适用多种尺寸的U型传热管磨损试验。
[0022]本专利技术的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左固定面板102的顶部与右固定面板103的顶部均设有一组用于安装吊耳螺钉7的螺钉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面板(1)、抗振条组件(2)、U型传热管(3)、微幅冲击支撑结构(4)及激振器组件,所述固定面板(1)由左固定面板(102)和右固定面板(103)拼接而成镂空面板,所述左固定面板(102)表面与右固定面板(103)表面均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若干条直线导轨,所述左固定面板(102)表面与右固定面板(103)表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半圆弧轨道,且左固定面板(102)的半圆弧轨道与右固定面板(103)的半圆弧轨道构成了用于设置U型传热管(3)的圆弧导轨(104),所述U型传热管(3)通过一组抗振条组件固定于圆弧导轨(104)之间,所述圆弧导轨(104)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直线导轨(105)相交,所述直线导轨(105)与U型传热管(3)的直管段相配合处设有微幅冲击支撑结构(4),所述激振器组件包括激振器(5)、连杆(501)及套筒(502),所述激振器(5)固定于固定面板(1)上,所述U型传热管(3)的直管段套设于套筒(502)内,所述激振器(5)与套筒(502)通过连杆(5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管支座(6),所述U型传热管(3)的两端设有传热管支座(6),所述传热管支座(6)卡接于直线导轨(10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条组件(2)包括抗振条一(201)和与抗振条一(201)相匹配的抗振条二(202),所述抗振条一(201)插入于圆弧导轨(104)内,所述抗振条二(202)通过螺钉固定于抗振条一(201)上,所述U型传热管(3)位于抗振条一(201)和抗振条二(20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条一(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增梁董旭鑫周明珏潘州鑫李曰兵金伟娅何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