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62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简化施工流程,方便施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包括若干节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钢筋笼,任意相邻的两节钢筋笼相连接;缓凝结预应力筋,缓凝结预应力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下段预应力筋、外中段预应力筋与内上段预应力筋,内下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中部或下部的一节钢筋笼内;外中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外侧;内上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的内侧。笼组件的钢筋笼的内侧。笼组件的钢筋笼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多层地下室项目越来越多,基础埋置越来越深,抗拔灌注桩的应用非常广泛。基于耐久性设计需要,抗拔桩配筋往往由桩身裂缝控制,普通灌注桩受拉容易开裂,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通过施加预压应力,不产生裂缝,其耐久性高、经济性好等特点,正被逐步推广。
[0003]目前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一般由非预应力筋、缓凝结预应力筋和螺旋箍筋组成。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施工方式,其一,一次成型施工方式,具体的,钢筋笼一次成型,直接将灌注桩钢筋笼与预应力钢绞线绑扎成一体,使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起吊、放置,并灌注混凝土;这种施工方式对场地、作业面、起重设备要求较高,局限性较大,难以适用于常规项目,不利于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的推广及实际使用。
[0004]其二,分段制作施工方式,具体的,根据现场起重设备及场地情况,将钢筋笼分段制作,逐段吊起钢筋笼,并将钢筋笼下放到桩孔内,相邻两段钢筋笼在桩孔的孔口处进行钢筋笼的非预应力骨架筋及箍筋的焊接连接,最后灌注混凝土;这种施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预应力灌注桩长一般在20m

80m之间,预应力钢绞线长度较长(预应力钢绞线无法搭接,长度仍旧为整根桩的长度),且预应力钢绞线的刚度较大、难以折弯,因而实际施工过程中(逐段吊起钢筋笼并下放到桩孔内的过程中),无法将几十米的钢绞线依次穿入成品钢筋笼,无法形成“封闭箍在外,预应力钢绞线在内”的构造形式;因而目前的分段制作施工方式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中,将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钢筋笼的外侧,如此,虽然能够方便施工,但将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钢筋笼的外侧,对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的承载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灌注桩结构的承载力能力;另一种情况中,为使预应力钢绞线能处于钢筋笼内侧,采用在桩孔的孔口位置现场绑扎、制作钢筋笼,将预应力钢绞线置于钢筋笼内,如此,虽然能够使预应力钢绞线能处于箍筋内侧,但其施工流程复杂,施工时间极大延长,会使桩孔出现长时间空置,增加塌孔风险,也将大幅降低钻机效率,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的分段制作施工方式中存在的,为了方便施工,将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钢筋笼的外侧,而影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的承载力,进而降低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的问题,以及为了使预应力钢绞线能处于钢筋笼内侧,以提高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而使得施工流程复杂,施工时间极大延长,会使桩孔出现长时间空置,增加塌孔风险,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的问题,提供
一种能够在不影响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简化施工流程,方便施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及其分段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包括若干节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钢筋笼,任意相邻的两节钢筋笼相连接;缓凝结预应力筋,缓凝结预应力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下段预应力筋、外中段预应力筋与内上段预应力筋,且内下段预应力筋、外中段预应力筋与内上段预应力筋由同一根缓凝结预应力筋构成,所述内下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中部或下部的一节钢筋笼内,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该节钢筋笼上,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上端沿钢筋笼的内壁往上延伸并由该节钢筋笼的上端穿出到钢筋笼组件的外侧;所述外中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外侧,外中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在距钢筋笼组件顶端h米的位置穿入到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内侧;所述内上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的内侧,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沿钢筋笼的内壁往上延伸,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上部。
[0007]本方案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采用分段制作施工方式,其优化了缓凝结预应力筋的布置,缓凝结预应力筋采用“中段外置,两端内置”的布置方式,具体的,内下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中部或下部的一节钢筋笼内,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上端由该节钢筋笼的上端穿出到钢筋笼组件的外侧;外中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外侧,外中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在距钢筋笼组件顶端h米的位置穿入到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内侧,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钢筋笼的上部;如此,形成的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不会影响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缓凝结预应力筋的外中段预应力筋外置,从外侧穿过中间段的钢筋笼,可以有效的简化施工流程,方便施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因而其能够在不影响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简化施工流程,方便施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0008]作为优选,最下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下端设有下端板,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下端板上。如此,在桩底设置下端板来固定最下方的一节钢筋笼和内下段预应力筋,能够有效保证缓凝结预应力筋与钢筋笼的初始形态,提高桩体的施工质量,且对混凝土的灌注产生干扰极小。
[0009]作为优选,下端板为环形板。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下端板对混凝土的灌注产生的干扰。
[0010]作为优选,最上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上端设有上端板,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固定在上端板上。如此,在桩定设置上端板来固定最上方的一节钢筋笼和内上段预应力筋,能够有效保证缓凝结预应力筋与钢筋笼的初始形态,提高桩体的施工质量。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强箍结构,加强箍结构由环绕在外中段预应力筋外的加强箍筋构成,加强箍筋将外中段预应力筋箍紧在钢筋笼上。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位于钢筋笼外侧的外中段预应力筋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灌注桩结构的承载能力。
[0012]作为优选,钢筋笼包括竖向钢筋及环绕在竖向钢筋外侧的主箍筋,所述钢筋笼中
至少有部分的钢筋笼上还设有固定环板,固定环板上设有若干与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钢筋过孔,所述钢筋笼的竖向钢筋穿过对应的钢筋过孔,且固定环板与竖向钢筋固定连接。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与固定环板一一对应,导向结构包括若干绕固定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导向筋条,导向筋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连接段、弧形导向段与上连接段,弧形导向段位于固定环板的内侧,下连接段位于固定环板的下方并固定在钢筋笼上,上连接段位于固定环板的上方并固定在钢筋笼上。如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在振捣与提升的过程中,在导管经过固定环板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导向筋条进行导向,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导管的振捣与提升产生影响,提高桩体施工成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性。
[0014]作为优选,钢筋笼的长度大于h米。
[0015]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的分段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施工桩孔;第二,将缓凝结预应力筋置于第一节钢筋笼内,并将缓凝结预应力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包括若干节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钢筋笼,任意相邻的两节钢筋笼相连接;缓凝结预应力筋,缓凝结预应力筋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内下段预应力筋、外中段预应力筋与内上段预应力筋,且内下段预应力筋、外中段预应力筋与内上段预应力筋由同一根缓凝结预应力筋构成,所述内下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中部或下部的一节钢筋笼内,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该节钢筋笼上,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上端沿钢筋笼的内壁往上延伸并由该节钢筋笼的上端穿出到钢筋笼组件的外侧;所述外中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外侧,外中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在距钢筋笼组件顶端h米的位置穿入到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内侧;所述内上段预应力筋位于钢筋笼组件的钢筋笼的内侧,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沿钢筋笼的内壁往上延伸,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最下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下端设有下端板,内下段预应力筋的下端固定在下端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端板为环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最上方的一节钢筋笼的上端设有上端板,内上段预应力筋的上端固定在上端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加强箍结构,加强箍结构由环绕在外中段预应力筋外的加强箍筋构成,加强箍筋将外中段预应力筋箍紧在钢筋笼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缓凝结预应力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笼包括竖向钢筋及环绕在竖向钢筋外侧的主箍筋,所述钢筋笼中至少有部分的钢筋笼上还设有固定环板,固定环板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林祝文畏沈米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