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251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预制桩需在现场进行多节桩拼接,用于抗拔时,其抗拔承载力一般只能按上部两节桩计算,导致预制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偏小的不足。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若干根上下拼接在一起的预制的空心桩,底部的空心桩的下端设置桩底锚固单元,顶部的空心桩的上端设置桩顶锚固单元,桩底锚固单元连接钢绞线,钢绞线与桩顶锚固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桩顶锚固端的锚固力通过钢绞线传递到预制桩的桩底,使持力点主要在桩底部,桩侧阻力在下部桩侧首先发挥,然后传递至桩顶,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桩侧摩阻力。同时,预应力的施加使桩身及连接节点处始终处于受压状态,不仅可以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桩身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基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增多,地下结构抗浮问题愈加显著。采用抗拔桩抗浮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抗拔桩按基桩工艺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现有的常用抗拔灌注桩具有施工周期长、用钢量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缺陷,也有一些新技术被逐渐应用,如后张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灌注桩、缓粘结预应力抗拔灌注桩等,这些桩型虽然通过预应力技术提高了桩基的受力性能,降低的桩基的用钢量,但由于预应力的施加需要等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至少28d)后方可进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工期,同时,灌注桩的泥浆排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仍未能较好地解决。相较于灌注桩,预制桩具有施工快速、环境污染小、工业化程度高等优势,但由于预制桩通常单节最大长度限制在15m左右,需在现场进行多节桩拼接,其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常受到工程界的质疑,预制桩用于抗拔时,其抗拔承载力一般只能按上部两节桩计算,一些保守的地区甚至规定只允许按最上节单节桩计算抗拔承载力,导致预制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偏小,利用率低,无法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根上下拼接在一起的预制的空心桩,底部的空心桩的下端设置桩底锚固单元,顶部的空心桩的上端设置桩顶锚固单元,桩底锚固单元连接钢绞线,钢绞线与桩顶锚固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桩底锚固单元包括承载底板和下锚固头,承载底板与空心桩连接在一起,钢绞线与下锚固头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承载底板一体浇筑有混凝土桩尖,混凝土桩尖下端呈锥形结构,承载底板、混凝土桩尖、下锚固头整浇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根上下拼接在一起的预制的空心桩,底部的空心桩的下端设置桩底锚固单元,顶部的空心桩的上端设置桩顶锚固单元,桩底锚固单元连接钢绞线,钢绞线与桩顶锚固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桩底锚固单元包括承载底板和下锚固头,承载底板与空心桩连接在一起,钢绞线与下锚固头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承载底板一体浇筑有混凝土桩尖,混凝土桩尖下端呈锥形结构,承载底板、混凝土桩尖、下锚固头整浇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抗拔预制桩结构,其特征是,下锚固头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组锚紧组件,锚紧组件包括推动螺套和锚紧环,锚紧环上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夹片,夹片夹持在钢绞线外壁上,夹片外壁倾斜设置,推动螺套内壁上设置倾斜的推动面,夹片外壁与推动面贴合,推动螺套螺纹连接在承载底板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林高超黄宇劼张慧瞿浩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