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具体涉及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
技术介绍
1、海绵城市绿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发展中良性迁移。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提升应对城市内涝风险的能力。现阶段,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雨水溢流井的应用较为广泛,现有技术中对于雨水溢流井的实用性及结构做了相应的简化以适用于常规的海绵城市建设中。
2、目前海绵城市绿地内的雨水溢流井应用目的在于实现场地的雨水正常排除的同时,起到沉淀悬浮污染物质的作用。现阶段,常用的下沉式绿地内的雨水溢流井一般采用栅格网板或立篦来起到沉淀悬浮污染物质的作用;但由于栅格网板或立篦因栅条间距较大,主要起到截流较大的杂质(例如枝条、树叶等),无法截流较为细小杂质,长期以往会出现泥沙的淤积阻塞雨水溢流井的排水管道的问题。
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940816u,专利名称为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溢流口设施,该设施中提到的雨水溢流口,采用方形立篦式铸铁溢流口箅子,增加了暴雨时雨水的过流能力,同时借助雨水箅子栅条的拦截作用,缓解下沉式绿地内缓解了因植物落叶带来的阻塞问题。该申请案中提到的雨水溢流口借助雨水箅子栅条的拦截作用,来截流绿地内的植物落叶等较大的杂质,其同样存在无法截流较为细小杂质,长期以往会出现泥沙的淤积阻塞雨水溢流井的排水管道的问题。
4、另一方面,随着海绵城市的系统化全域化推广,建设项目现场及相关专业等对于海绵城市雨水溢流井的美观效果、截污能力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技术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溢流井存在截污能力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海绵城市绿地的溢流井的截污能力,以避免泥沙的淤积阻塞雨水溢流井的排水管的问题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能够对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溢流井中的截污结构进行清理,已使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井正常排出。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包括调蓄绿地、位于调蓄绿地内的溢流井、与溢流井底部连通的排水管及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
5、截污框架,截污框架能够取出的设置在溢流井内;
6、内置截污填料,内置截污填料设置在截污框架上,由溢流井的井口流入溢流井的水,先经过内置截污填料,再通过溢流井和排水管流出。基于此,流经溢流井的雨水中的杂质,可以通过溢流井内的内置截污填料进行拦截,内置截污填料不仅可以拦截枝条、树叶等较大的杂质,还可以有效的截流较为细小杂质,从而有效提高海绵城市绿地的溢流井的截污能力,以避免泥沙的淤积阻塞雨水溢流井的排水管的问题。
7、另一方面,截污框架能够由溢流井内取出,因而可以定期将截污框架和内置截污填料取出,进行清理,从而使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井正常排出。
8、作为优选,还包括防污清理装置,其包括:
9、渗透通道,布置在调蓄绿地的地层中,且渗透通道中的水能够渗入调蓄绿地的地层中;
10、废水管道,废水管道的一端与截污装置上方的溢流井顶部连通,废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渗透通道连通,废水管道上设有管道阀门;
11、反冲水管,反冲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底部相连通,反冲水管上设有反冲阀门,排水管上设有排水管阀门;
12、粉碎机,粉碎机布置在溢流井顶部。
13、采用将截污框架和内置截污填料取出的方式进行清理,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尤其是在雨水天气中溢流井工作过程中突发出现溢流井堵塞时,更加难以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设置了防污清理装置,具体的,
14、在需要对内置截污填料进行清理时,将排水管阀门关闭,将反冲阀门和管道阀门打开;
15、接着,开启粉碎机,同时反冲水管将水由于溢流井底部输入溢流井内,使溢流井内的水自下而上的流动,从而带动内置截污填料中的杂质往上流动到溢流井的顶部,并通过粉碎机将溢流井顶部的枝条、树叶等较大的杂质粉碎;然后水流带动粉碎的杂质通过废水管道流入渗透通道内,并通过渗透通道重新渗入到调蓄绿地的地层中;如此,可以通过防污清理装置定期对内置截污填料进行清理,从而使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井正常排出。同时,粉碎的枝条、树叶等杂质通过渗透通道重新渗入到调蓄绿地的地层中,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提高调蓄绿地地层的土壤肥力。
16、另外,若在雨水天气中溢流井工作过程中突发出现溢流井堵塞时,可以通过开启粉碎机,同时反冲水管将水由于溢流井底部输入溢流井内,使溢流井内的水自下而上的流动,从而带动内置截污填料中的杂质往上流动到溢流井的顶部,并通过粉碎机将溢流井顶部的枝条、树叶等较大的杂质粉碎,从而实现对内置截污填料进行清理,使海绵城市绿地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井正常排出。
17、作为优选,调蓄绿地包括位于上层的植土层及位于下层的调蓄层,所述渗透通道设置在调蓄层或植土层中。调蓄层的孔隙率一般较大,将渗透通道设置在调蓄层中,有利于渗透通道内的水和杂质重新渗入到调蓄层。植土层作为调蓄绿地的植被的土层,将渗透通道设置在植土层中,当渗透通道内的水和杂质重新渗入到植土层中,更有利于提高调蓄绿地地层的土壤肥力。
18、作为优选,溢流井中位于内置截污填料与溢流井底面之间形成排水腔体,反冲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底部的排水腔体相连通。如此,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反冲水管被内置截污填料堵塞;另一方面,在反冲水管将水输入排水腔体后,将在排水腔体内重新分布蓄积,然后在均匀的往上流动,进而均匀的对内置截污填料的部位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果;有效避免反冲水管输入的水在内置截污填料中发生短流,而影响对内置截污填料内的杂质的清理效果。
19、作为优选,溢流井包括井盖,所述粉碎机设置在井盖的内端面上。如此,方便粉碎机的安装和布置。
20、作为优选,废水管道包括横向管道及竖向管道,其中横向管道埋设在调蓄绿地的地层中,横向管道的一端与渗透通道连通,横向管道的另一端与穿过溢流井的井壁并伸入到溢流井底部内,竖向管道的下端与横向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竖向管道的上端往上穿过内置截污填料并与截污装置上方的溢流井顶部连通。
21、作为优选,溢流井包括:
22、井盖底座,井盖底座环绕设置在溢流井的井口边缘,井盖底座上设有环形溢流槽,环形溢流槽环绕溢流井的井口设置,环形溢流槽内铺设外置截污填料;
23、井盖,井盖支撑在井盖底座上。如此,流入溢流井的雨水,将先经过环形溢流槽的外置截污填料,对雨水径流中的杂质和悬浮污染物质进行一次截流。
24、作为优选,内置截污填料包括至少两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填料层,且填料层的孔隙率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包括调蓄绿地、位于调蓄绿地内的溢流井及与溢流井底部连通的排水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防污清理装置,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调蓄绿地包括位于上层的植土层及位于下层的调蓄层,所述渗透通道设置在调蓄层或植土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中位于内置截污填料与溢流井底面之间形成排水腔体,反冲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底部的排水腔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包括井盖,所述粉碎机设置在井盖的内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废水管道包括横向管道及竖向管道,其中横向管道埋设在调蓄绿地的地层中,横向管道的一端与渗透通道连通,横向管道的另一端与穿过溢流井的井壁并伸入到溢流井底部内,竖向管道的下端与横向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竖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内置截污填料包括至少两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填料层,且填料层的孔隙率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中位于内置截污填料与溢流井底面之间形成排水腔体,排水管与排水腔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包括井室基础及设置在井室基础上方的井壁,井室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井壁采用砖体和/或混凝土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包括调蓄绿地、位于调蓄绿地内的溢流井及与溢流井底部连通的排水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防污清理装置,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调蓄绿地包括位于上层的植土层及位于下层的调蓄层,所述渗透通道设置在调蓄层或植土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中位于内置截污填料与溢流井底面之间形成排水腔体,反冲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底部的排水腔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井包括井盖,所述粉碎机设置在井盖的内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截污型海绵城市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废水管道包括横向管道及竖向管道,其中横向管道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广萌,孙梦,陈文祥,刘永达,马前坤,邹澄昊,蒋瑶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