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33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及汽车车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撑结构被布置于车身D柱下段,并包括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具有端板,以及位于所述端板两相邻侧并固连于一起的两个侧板,且于所述端板的另两相邻侧分别设有以与D柱内板连接的D柱连接部,于其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连接的侧围连接部,于另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及后围外板连接的侧后围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撑结构可增加汽车后部车身D柱下段区域的强度,而能够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而能够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而能够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及汽车车身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支撑结构的汽车车身。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上下路边石、台阶面,以及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身D柱下段区域会受到后部扭转力,而汽车后部扭转刚度也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传统的D柱下段区域在结构上主要由D柱内板、D柱外板、后尾灯安装板和D柱下段支撑结构等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以使得D柱下段区域有着较好的抗扭性能。不过,对于小型新能源汽车,由于外观小巧的造型要求,零部件布置空间受限,同时车身轻量化要求也较高,使得零部件数量也较少,因而就难以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导致汽车后部扭转刚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支撑结构,以能够有利于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被布置于车身D柱下段,并包括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具有端板,以及位于所述端板两相邻侧并固连于一起的两个侧板,且于所述端板的另两相邻侧分别设有以与D柱内板连接的D柱连接部,于其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连接的侧围连接部,于另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及后围外板连接的侧后围连接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D柱连接部包括构造于所述端板侧边缘的连接翻边。
[0007]进一步的,于一侧的所述连接翻边上设有螺栓连接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侧围连接部包括构造于相应的所述侧板端部的外延设置的侧围连接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侧后围连接部包括构造于相应的所述侧板端部的外延设置的侧后围连接板。
[0010]进一步的,于设有所述侧后围连接部的所述侧板上构造有后保险杠安装螺母避让孔,并于该所述侧板上构造有多道加强筋。
[0011]进一步的,于所述端板上开设有减重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上,相邻于所述减重孔设有定位孔。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D柱连接部、侧围连接部以及侧后围连接部的设置,可将汽车后部承受的扭转力分散到D柱内板、侧围外板延长板、后围外板等多个零件上,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情况,从而可增加汽车后部车身D柱下段区域的强度,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
[00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车身,所述汽车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且所述支撑结构靠近于后背门框的下角位置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与D柱内板、侧围外板延长板、后围外板以及流水槽分别连接,且所述流水槽连接于设有所述侧后围连接部的所述侧板上,并因相互连接而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D柱内板、所述侧围外板延长板、所述后围外板和所述流水槽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
[0017]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车身通过采用上述的支撑结构,能够增加汽车后部车身D柱下段区域的强度,而可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
[0018]此外,通过使得支撑结构、D柱内板、侧围外板延长板、后围外板以及流水槽之间围构形成腔体结构,也可进一步提高车身D柱下段区域的强度,而更好地提升汽车后部的抗扭性能。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在汽车车身中的位置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与其它车身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端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一连接翻边;5、第二连接翻边;6、螺栓连接孔;7、侧后围连接板;8、侧围连接板;9、减重孔;10、定位孔;11、加强筋;12、后保险杠安装螺母避让孔;
[0027]100、D柱内板;200、后围外板及流水槽区域;300、侧围外板延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本实施例首先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在汽车车身中被布置于车身D柱下段,并且在结构构成上,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则如图1至图3所示的,具体为具有端板1,以及位于端板1的两相邻侧并固连于一起的两个侧板。而且在端板1的另两相邻侧分别设置有以与D柱内板100连接的D柱连接部,在其一侧板的远离端板1的一端设置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300连接的侧围连接部,在另一侧板的远离端板1的一端则设置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300及后围外板连接的侧后围连接部。
[0033]其中,对于本实施例的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体,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其采用冲压成型的钣金件便可。而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也将位于端板1两个相邻侧的侧部分别称之为第一侧板2以及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固连为一体,且两者一并也与端板1固连为一体,由此形成本实施例的结构本体的整体构型。
[003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上述的D柱连接部具体包括构造于端板1侧边缘的连接翻边。基于此,位于端板1的两相邻侧的D柱连接部则分别为第一连接翻边4和第二连接翻边5。而且在与D柱内板100进行连接时,本实施例也具体使得第一连接翻边4通过布置的焊点和D柱内板100相连,第二连接翻边5则通过所设置的螺栓连接孔6,经由螺栓实现与D柱内板100间的相连。
[0035]通过使第二连接翻边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被布置于车身D柱下段,并包括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具有端板(1),以及位于所述端板(1)两相邻侧并固连于一起的两个侧板,且于所述端板(1)的另两相邻侧分别设有以与D柱内板(100)连接的D柱连接部,于其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1)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300)连接的侧围连接部,于另一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端板(1)的一端设有以与侧围外板延长板(300)及后围外板连接的侧后围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连接部包括构造于所述端板(1)侧边缘的连接翻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一侧的所述连接翻边上设有螺栓连接孔(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连接部包括构造于相应的所述侧板端部的外延设置的侧围连接板(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后围连接部包括构造于相应的所述侧板端部的外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雪汪继翔李轩景向策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