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1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电芯、正极片、负极片,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电池盖,电池盖的下表面与电池电芯相抵接,正极片置于电池盖的顶部,且正极片的正极柱贯穿电池盖延伸至电池电芯内,负极片固定放置于壳体的下端开口内,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电池电芯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内存放有用于更换的电解液,电池电芯的外周壁覆盖设置有阻挡壳体,阻挡壳体置于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阻挡壳体的外周壁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伸缩的阻挡件。挡件。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电池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及无公害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替代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锂电池内部由电解液这类介质的存在来使得正负离子向负极、正极活动从而产生电流。
[0003]目前,锂电池的电解液在使用过程中锂离子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流失,使得电解液存在一定的使用期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包括壳体、电池电芯、正极片、负极片,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电池盖,电池盖的下表面与电池电芯相抵接,正极片置于电池盖的顶部,且正极片的正极柱贯穿电池盖延伸至电池电芯内,负极片固定放置于壳体的下端开口内,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电池电芯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内存放有用于更换的电解液,电池电芯的外周壁覆盖设置有阻挡壳体,阻挡壳体置于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阻挡壳体的外周壁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伸缩的阻挡件。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壳体、电池电芯、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阻挡壳体以及阻挡件实现,通过对第二容纳腔内的电解液的锂离子进行更换和补充,使得电池电芯的使用期限延长,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7]优选的,阻挡壳体设置有与阻挡件的形状相适配的通道,通道连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使阻挡件和阻挡壳体之间不存在间隙,防止在阻挡件未打开时,第二容纳腔中的电解液通过间隙渗透至第一容纳腔内。
[0009]优选的,阻挡件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固定杆以及转动盘,转动盘转动安装于阻挡壳体的底部,固定杆固定安装于转动盘上,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于固定杆内,第一调节杆转动连接于第二调节杆内,阻挡壳体的还设置有供第一调节杆插接的安装孔,固定杆的内周壁、第一调节杆的内周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二调节杆的外周壁、第一调节杆的外周壁均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通过螺纹结构转动回缩至固定杆内。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固定杆、转动盘实现对电解液的补充,延长电池电芯的使用期限。
[0011]优选的,阻挡件还包括存在于安装孔内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孔固
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相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复位弹簧对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提供压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第二容纳腔呈梯度设置,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连接处与其中一个梯度平台沿同一水平面设置,第二调节杆、固定杆的连接处与另一个梯度平台沿同一水平面设置相对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方便对开口进行调节,控制补充的速度。
[0015]优选的,第二容纳腔置于最底部梯度的开口处设置有更换盖。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方便对第二容纳腔中的电解液进行更换,使第二容纳腔再次充满具有锂离子的电解液,再对第一容纳腔中的电解液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电芯的使用期限,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0017]优选的,阻挡壳体的内周壁设置有隔膜。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防止其他介质进入第一容纳腔的电解液中,影响电池电线的正负极反应。
[0019]优选的,转动盘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外接件的连接槽。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连接槽内插入外部工具,减少转动盘转动时的作用力,使转动盘更快速、稳定的在进行转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A部放大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壳体;11、电池电芯;12、正极片;121、正极柱;13、负极片;14、电池盖;15、第一容纳腔;16、第二容纳腔;161、更换盖;162、梯度平台;17、阻挡壳体;171、安装孔;172、复位弹簧;173、隔膜;2、阻挡件;21、第一调节杆;22、第二调节杆;23、固定杆;24、转动盘;24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8]参照图1

5所示,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包括壳体1、电池电芯11、正极片12、负极片13,壳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电池盖14,电池盖14的下表面与电池电芯11相抵接,正极片12置于电池盖14的顶部,且正极片12的正极柱121贯穿电池盖14延伸至电池电芯11内,负极片13固定放置于壳体1的下端开口内,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5、第二容纳腔16,电池电芯11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5内,第二容纳腔16内存放有用于更换的电解液,电池电芯11
的外周壁覆盖设置有阻挡壳体17,阻挡壳体17置于第一容纳腔15与第二容纳腔16之间,阻挡壳体17的外周壁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伸缩的阻挡件2。本技术通过壳体1、电池电芯11、第一容纳腔15、第二容纳腔16、阻挡壳体17以及阻挡件2实现,当需要对电池的电解液进行补充时,打开设置于阻挡壳体17内的阻挡件2,使第一容纳腔15内的电解液与第二容纳腔16内的电解液相接触,由于第一容纳腔15的电解液中的锂离子的浓度与第二容纳腔16的电解液的浓度存在浓度差,使得第二容纳腔16中的高浓度的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进入阻挡件2在阻挡壳体17上打开的开口,对第一容纳腔15中的锂离子进行补充,使电池电芯11继续输出电流,通过对第二容纳腔16内的电解液的锂离子进行补充,使得电池电芯11的使用期限延长,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0029]阻挡壳体17设置有与阻挡件2的形状相适配的通道,通道连通第一容纳腔15与第二容纳腔16。当阻挡件2对阻挡壳体17的通道作封闭时,通过将阻挡壳体17的通道设置为与阻挡件2的外周壁边缘相适配的形状,使得阻挡件2和阻挡壳体17之间不存在间隙,防止在阻挡件2未打开时,第二容纳腔16中的电解液通过间隙渗透至第一容纳腔15内。
[0030]阻挡件2包括第一调节杆21、第二调节杆22、固定杆23以及转动盘24,转动盘24转动安装于阻挡壳体17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包括壳体(1)、电池电芯(11)、正极片(12)、负极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电池盖(14),所述电池盖(14)的下表面与电池电芯(11)相抵接,所述正极片(12)置于电池盖(14)的顶部,且正极片(12)的正极柱(121)贯穿电池盖(14)延伸至电池电芯(11)内,所述负极片(13)固定放置于壳体(1)的下端开口内,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5)、第二容纳腔(16),所述电池电芯(11)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5)内,所述第二容纳腔(16)内存放有用于更换的电解液,所述电池电芯(11)的外周壁覆盖设置有阻挡壳体(17),所述阻挡壳体(17)置于第一容纳腔(15)与第二容纳腔(16)之间,所述阻挡壳体(17)的外周壁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伸缩的阻挡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壳体(17)设置有与阻挡件(2)的形状相适配的通道,所述通道连通第一容纳腔(15)与第二容纳腔(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电解液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2)包括第一调节杆(21)、第二调节杆(22)、固定杆(23)以及转动盘(24),所述转动盘(24)转动安装于阻挡壳体(17)的底部,所述固定杆(23)固定安装于转动盘(24)上,所述第二调节杆(22)转动连接于固定杆(23)内,所述第一调节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