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69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其具备可靠高效的制冷制热结构,有利于实现温度的可靠控制,同时锂离子电池本体的结构合理可靠,易于加工,易于实现温度采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盒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为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结构且距离最长的两个相向设置的侧板为窄侧板,盒体的另外两个侧板为长侧板;两个窄侧板以及底板内设置相互连通的导热油通道;上汇流板与锂电池本体的顶端连接,锂电池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面触点,所述弧面触点固定在下汇流板上表面;所述盒体的一个长侧板上且位于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夹有一层隔膜。层隔膜。层隔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集成了盒体和多个锂离子电池本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尺寸同比小等优点,目前,锂离子电池组件的适用范围的增加,动力电池等集成有多个锂离子电池本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也被广泛使用,动力电池在使用时由于其容量以及所包含的锂离子电池本体的数量大大增加因此温度控制非常重要,根据我们的实际生产经验发现,温度控制的结构部分改进主要是设计散热(制冷)结构、加热(制热)结构以及本体结构改进;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这样是被动的散热片散热,散热效果差,加热采用电热丝局部加热,这种局部加热很容易造成温度不均,不但达不到可靠预热和控温的功能,还容易造成部分位置温度过高,损坏电池组本身;与此同时,现有技术的电池本体单元不具备进行温度采集的功能基础不利于温度控制的全方面实现,同时现有的电池本体的结构在生产组装存在缺陷,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其具备可靠高效的制冷制热结构,有利于实现温度的可靠控制,同时锂离子电池本体的结构合理可靠,易于加工,易于实现温度采集。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包含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多个锂离子电池本体,所述盒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为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结构且距离最长的两个相向设置的侧板为窄侧板,盒体的另外两个侧板为长侧板;两个窄侧板以及底板内设置相互连通的导热油通道,所述窄侧板上分别组装一个导热油汇流管,导热油汇流管上设置与导热油通道连通的开口,一个导热油汇流管的端部开口连接导热油入口管路,另一个导热油汇流管的端部开口连接导热油出口管路;
[0005]上汇流板与锂电池本体的顶端连接,锂电池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面触点,所述弧面触点固定在下汇流板上表面;
[0006]所述盒体的一个长侧板上且位于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片,所述吸热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柱;
[0007]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为柱体结构,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包含负极端盖、负极集流板、第一温度传感器、负极片、第二温度传感器、正极集流板、正极极耳、正极极柱、正极端盖、正极片、电池外壳、隔膜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夹有一层隔膜,一起卷绕制成圆柱形,所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都安装在电池外壳内,所述负极集流板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且负极集流板与负极片接触,所述负极极耳固定安装在负极集流板上,所述负极端
盖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顶端且负极端盖底面顶在负极极耳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负极集流板上,所述正极集流板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且正极集流板与正极片接触,所述正极极耳固定安装在正极集流板上,所述正极端盖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底部,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正极端盖的安装孔里且正极极柱顶面顶在正极极耳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正极集流板的底面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盒体外部设置有导热油加热箱,所述导热油加热箱的出口连接导热油入口管路,所述导热油加热箱的入口连接连接导热油出口管路;所述导热油通道为多个且等间距排布,所述导热油汇流管上与导热油通道连通的开口同样为多个。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窄侧板和导热油汇流管的材质为铝。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窄侧板与底板的连通位置的相向一面对应每个导热油通道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入密封圈;所述窄侧板与导热油汇流管的连通位置的相向一面对应每个导热油通道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入密封圈。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吸热柱贯穿锂离子电池本体之间空隙,且吸热柱的直径范围为1

2cm;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区间为

10℃~5℃;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负极集流板的底面上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正极集流板的顶面上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正极极耳通过弹簧安装在正极集流板上,负极极耳通过弹簧安装在负极集流板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锂离子电池本体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为两个相向设置的圆弧形的夹板。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未安装半导体制冷片的长侧板上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片。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公开的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吸热片和导热柱,经过导热柱的导热和吸热片的吸热,防止导热柱局部零件受损而导致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效果不明显,进一步延长该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制冷效果。
[0017]本技术采用导热油通道实现导热油的大面积循环加热,有助于均匀加热的实现,使得加热过程更加可靠;本技术还锂离子电池本体内的温度传感器,使得本技术具备了采集温度的功能;
[0018]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本体采用环形凹槽能确保集流板与极耳位端面的良好接触和联接,放电效果好且稳定;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且智能化程度高。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圆柱形电池单元本体中,正极、负极间夹有一层隔膜,一起卷绕成一个柱形(圆柱或棱柱)的电池芯体。此结构的特点是:负极以双面进行工作。为保证负极双面工作,绕制芯体时,在卷绕轴上先卷绕一圈隔膜(双层的),然后将带引线一端的正极片插入隔膜与卷绕轴之间,卷绕一周;再将不带引线一端的负极片插入到双层隔膜之间,使正、负极引线处于芯体的同一方向;之后,把正极、负极同隔膜一起卷绕,直到负极全部卷绕完后再卷绕一圈正极,并延长保证负极全部被正极包裹;最后用双层隔膜继续卷绕两圈,切断隔膜,将芯体装入电池壳。组装过程可靠高效。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导热油通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锂电池本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锂电池本体,2

上汇流板,3

弧面触点,4

下汇流板,5

盒体侧板,6

泄压阀,7

导热油汇流管,8

半导体制冷片,9

吸热片,10

吸热柱,11

导热油通道;
[0024]101

负极端盖,102

负极集流板,103

第一温度传感器,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包含盒体的锂离子电池组件,包含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多个锂离子电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为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结构且距离最长的两个相向设置的侧板为窄侧板,盒体的另外两个侧板为长侧板;两个窄侧板以及底板内设置相互连通的导热油通道,所述窄侧板上分别组装一个导热油汇流管,导热油汇流管上设置与导热油通道连通的开口,一个导热油汇流管的端部开口连接导热油入口管路,另一个导热油汇流管的端部开口连接导热油出口管路;上汇流板与锂电池本体的顶端连接,锂电池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面触点,所述弧面触点固定在下汇流板上表面;所述盒体的一个长侧板上且位于上汇流板和下汇流板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片,所述吸热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柱;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为柱体结构,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包含负极端盖、负极集流板、第一温度传感器、负极片、第二温度传感器、正极集流板、正极极耳、正极极柱、正极端盖、正极片、电池外壳、隔膜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夹有一层隔膜,一起卷绕制成圆柱形,所述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都安装在电池外壳内,所述负极集流板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且负极集流板与负极片接触,所述负极极耳固定安装在负极集流板上,所述负极端盖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顶端且负极端盖底面顶在负极极耳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负极集流板上,所述正极集流板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且正极集流板与正极片接触,所述正极极耳固定安装在正极集流板上,所述正极端盖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底部,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正极端盖的安装孔里且正极极柱顶面顶在正极极耳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列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诺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