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01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盖于电池外壳上、下端的上端盖以及下端盖,上端盖上连接有带锂带的正极柱,且带锂带的正极柱存在于电池外壳内,电池外壳内壁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注液通道,注液通道具有上端出液口、下端进液口,下端盖具有储液容腔,储液容腔在下端盖设有开口,开口接引电解液进入储液容腔并通过导流机构进行分配,导流机构将电解液送至下端进液口进入注液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注液通道来引导电解液进入电池外壳内,这样可以实现进液有序,且注液通道在电池外壳的内壁,且两端分布,增强了电池外壳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导流机构对电解液做分流,提高电解液进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现有在电池外壳内注入电解液需要通过注液头实现,就是需要添加一款专用于注液的设备,然后通过插入电池下端盖内的注液孔,通过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但是如此的放式一方面需要专门采购或者制作专用的注液头,无疑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配置注液头的下端盖上的注液孔偏小,且无法观察到电池内部注液情况,导致注液慢或者液体溢出等问题,而且电解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此一来可能会加速注液头氧化,还有就是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有一定灼伤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盖于电池外壳上、下端的上端盖以及下端盖,上端盖上连接有带锂带的正极柱,且带锂带的正极柱存在于电池外壳内,电池外壳内壁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注液通道,注液通道具有上端出液口、下端进液口,下端盖具有储液容腔,储液容腔在下端盖设有开口,开口接引电解液进入储液容腔并通过导流机构进行分配,导流机构将电解液送至下端进液口进入注液通道内。进一步完善,导流机构包括位于下端盖的下端面的凸起,储液容腔延伸至凸起内,凸起具有与储液容腔互通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在凸起设有左端出液口、右端出液口,左端出液口或右端出液口与同侧的下端进液口对接并实现将电解液导出引至注液通道内。进一步完善,分流通道的下表面为由内置外倾斜的斜面。进一步完善,凸起的外周壁上位于左端出液口或右端出液口处的面为平面,凸起通过平面与注液通道外壁贴合。进一步完善,储液容腔内设有用于封闭左端出液口、右端出液口的封闭机构。进一步完善,封闭机构具有两个并位于储液容腔两侧对称设置,其包括固定于储液容腔内壁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外耳,外耳开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延伸至储液容腔内壁,两个第一插槽内插有封闭挡板,封闭挡板一面贴于储液容腔内壁、一面贴于第一插槽内壁。进一步完善,封闭挡板与储液容腔内壁贴合的面为与储液容腔内径匹配的弧形,封闭挡板与第一插槽内壁贴合的面为平面。进一步完善,储液容腔内插有插块,插块外周壁上开有供两个外耳插于内的第二插槽,插块上端面与储液容腔上端面具有间距,该间距用于储存环氧树脂。进一步完善,插块下端面延伸至储液容腔外,并在延伸端处安装绝缘环。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注液通道来引导电解液进入电池外壳内,这样可以实现进液有序,同时注液通道是设置在电池外壳的内壁,且两端分布,可以增强电池外壳的结构强度。(2)本技术通过在下端盖设置与注液通道配合使用的导流机构,可对电解液做分流,提高电解液进入的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下端盖内设置封闭导流机构的封闭机构,使得下端盖内的储液容腔成为一个单独的储液个体,可用于储存环氧树脂,从而提升电池的防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全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外壳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注液通道;图4为本技术下端盖以及凸起的储液容腔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插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外壳1,上端盖2,下端盖3,注液通道4,上端出液口41,下端进液口42,储液容腔5,开口51,导流机构6,凸起61,分流通道61-a,左端出液口61-a1,右端出液口61-a2,封闭机构7,外耳71,第一插槽71-a,封闭挡板72,插块8,第二插槽81,延伸柱9,绝缘环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这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盖于电池外壳1上、下端的上端盖2以及下端盖3,上端盖2上连接有带锂带的正极柱,且带锂带的正极柱存在于电池外壳1内,电池外壳1内壁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注液通道4,注液通道4具有上端出液口41、下端进液口42,下端盖3具有储液容腔5,储液容腔5在下端盖3设有开口51,开口51接引电解液进入储液容腔5并通过导流机构6进行分配,导流机构6将电解液送至下端进液口42进入注液通道4内。在使用时,通过开口51向储液容腔5内灌入电解液,电解液流通过导流机构6实现分配,并通过下端进液口42向注液通道4内流动,电解液流至上端出液口41处后通过上端出液口41使得电解液进入电池外壳1内,完成电解液的灌入,如此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电解液进入,开口51的内径与储液容腔5的内径一致,摆脱了传统的匹配的注液管的管口小的束缚,也顺势增加了液体流入的流入量,即提高了电解液填充满电池外壳内腔的效率,另一方面引导有序,两端注液通道4的设置使得电解液由两端流入,避免电解液积于储液容腔5内,防止在灌入过程中需要停顿等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效率,同时注液通道4还可以增加电池外壳1内部的结构强度,即可以实现加强筋的功能。导流机构6包括位于下端盖3的下端面的凸起61,储液容腔5延伸至凸起61内,凸起61具有与储液容腔5互通的分流通道61-a,分流通道61-a在凸起61设有左端出液口61-a1、右端出液口61-a2,左端出液口61-a1或右端出液口61-a2与同侧的下端进液口42对接并实现将电解液导出引至注液通道4内。在使用时,电解液在灌入时,由储液容腔5率先接收,然后通过分流通道61-a实现电解液向两个方向流动,通过左端出液口61-a1或右端出液口61-a2进入同侧的注液通道4内,实现分流,如此一来可以电解液的流动方向,同时也提高了电解液进入以及充满电池外壳1内腔的效率。分流通道51的下表面为由内置外倾斜的斜面。在使用时,斜面的设置可以加快电解液从储液容腔5内流出的流速,即进一步提高电解液充满电池外壳1内的效率,同时在电解液充满电池外壳1内时,部分电解液会存在于分流通道51内,通过斜面可以防止电解液回流至储液容腔5,便于操作者观察,控制电解液的灌入量,方便快捷。凸起61的外周壁上位于左端出液口61-a1或右端出液口61-a2处的面为平面,凸起5通过平面与注液通道4外壁贴合。在使用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电解液进入注液通道4,也增加下端盖3盖于电池外壳1上的稳定性,故在凸起61的周面上设置两处对称的平面,通过平面实现凸起61与注液通道4贴合,且贴合密度高,没有间隙。储液容腔5内设有用于封闭左端出液口61-a1、右端出液口61-a2的封闭机构7。在使用时,电池在灌入电解液后,还需要灌入环氧树脂,利用环氧树脂来增加电池的防水效果,故要做到两液体分隔,即通过封闭机构7来实现封闭左端出液口61-a1、右端出液口61-a2,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盖于电池外壳(1)上、下端的上端盖(2)以及下端盖(3),上端盖(2)上连接有带锂带的正极柱,且带锂带的正极柱存在于电池外壳(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1)内壁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注液通道(4),注液通道(4)具有上端出液口(41)、下端进液口(42),下端盖(3)具有储液容腔(5),储液容腔(5)在下端盖(3)设有开口(51),开口(51)接引电解液进入储液容腔(5)并通过导流机构(6)进行分配,导流机构(6)将电解液送至下端进液口(42)进入注液通道(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盖于电池外壳(1)上、下端的上端盖(2)以及下端盖(3),上端盖(2)上连接有带锂带的正极柱,且带锂带的正极柱存在于电池外壳(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1)内壁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注液通道(4),注液通道(4)具有上端出液口(41)、下端进液口(42),下端盖(3)具有储液容腔(5),储液容腔(5)在下端盖(3)设有开口(51),开口(51)接引电解液进入储液容腔(5)并通过导流机构(6)进行分配,导流机构(6)将电解液送至下端进液口(42)进入注液通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6)包括位于下端盖(3)的下端面的凸起(61),储液容腔(5)延伸至凸起(61)内,凸起(61)具有与储液容腔(5)互通的分流通道(61-a),分流通道(61-a)在凸起(61)设有左端出液口(61-a1)、右端出液口(61-a2),左端出液口(61-a1)或右端出液口(61-a2)与同侧的下端进液口(42)对接并实现将电解液导出引至注液通道(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61-a)的下表面为由内置外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注液通道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61)的外周壁上位于左端出液口(61-a1)或右端出液口(61-a2)处的面为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