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98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4
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包括外壳、内芯、端子,端子包括正极连接件、极柱以及极柱连接件,正极连接件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开口处并设有使得极柱连接件与正极连接件连接的组装腔,极柱与极柱连接件连接,内芯具有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膜,隔膜具有多层拼接部,拼接部通过穿刺介质将存在于拼接部表面以及局部里层的成型物强迫进入至相邻的拼接部内部使得各个拼接部的成型物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拼接部之间相互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电池的防漏液性好,能够提升安全性,通过多层纤维网的设置使得隔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弹性,解决了机械拉力弱、高温胶体溶解导致结构解体等问题,还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过滤性能,增加锂电池的使用性能。池的使用性能。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隔板是指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一种用隔膜材料制成的隔板,是电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电池的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并使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自由通过。目前,市面上的隔膜为玻璃纤维材质居多,虽然能够有效的隔离正负极板防止极板发生短路,但是该隔膜为粘接剂连接,存在机械拉力弱、高温胶体溶解导致结构解体等问题,容易造成锂电池失效短路的安全问题和无法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问题,使锂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包括外壳、内芯、端子,内芯设置于外壳的内部,端子设置于外壳的上端,端子包括正极连接件、极柱以及极柱连接件,正极连接件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开口处并设有使得极柱连接件与正极连接件连接的组装腔,极柱连接件设有组装插槽,组装插槽供极柱进入与极柱连接件连接并在落位后限制极柱移动,内芯具有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膜,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之间相互叠加呈片状,并通过环绕呈圈状构型,隔膜具有多层拼接部,拼接部通过穿刺介质将存在于拼接部表面以及局部里层的成型物强迫进入至相邻的拼接部内部使得各个拼接部的成型物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拼接部之间相互拼接。
[0005]进一步完善,外壳的上部开口处设有组装配合部,正极连接件具有与组装配合部接触的组装基准部,并在接触时能够产生阻止正极连接件移动的挤压力;组装配合部设有限定组装基准部在组装配合部上最终组装位置的定位终点。
[0006]进一步完善,组装配合部设有引导组装基准部经组装方向到达定位终点的引导通路。
[0007]进一步完善,组装腔与极柱连接件的预设构型一致,并形成有在极柱连接件置入组装腔时完全贴合在极柱连接件表面上的贴合壁。
[0008]进一步完善,极柱连接件的底面设有凹槽。
[0009]进一步完善,组装插槽贯穿极柱连接件并形成上部开口、下部开口,上部开口的开口尺寸至下部开口的开口尺寸逐渐变小,极柱在其中部偏上的外周面处设置有组装插槽构型一致的限位柱。
[0010]进一步完善,拼接部为若干短纤维制成的纤维网。
[0011]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锂电池通过端子的设置增加电池的防漏液性,在使用中不会出现短
路的情况,提升了安全性,通过多层纤维网拼合而成设置使得隔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弹性,很好的解决了机械拉力弱、高温胶体溶解导致结构解体等问题,还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过滤性能,有利于电解液渗透,增加锂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外壳与正极连接件全剖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正极连接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极柱连接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极柱的结构示意图,用以展示限位柱;
[0018]图6为本技术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隔膜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照附图:这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包括外壳1、内芯2、端子3,内芯2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端子3设置于外壳1的上端,端子3包括正极连接件31、极柱32以及极柱连接件33,正极连接件31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开口处并设有使得极柱连接件33与正极连接件31连接的组装腔31

a,极柱连接件33设有组装插槽33

a,组装插槽33

a供极柱32进入与极柱连接件33连接并在落位后限制极柱33移动,内芯2具有正极片21、负极片2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膜23,正极片21、负极片22、隔膜23之间相互叠加呈片状,并通过环绕呈圈状构型,隔膜23具有多层拼接部23

a,拼接部23

a通过穿刺介质将存在于拼接部23

a表面以及局部里层的成型物强迫进入至相邻的拼接部23

a内部使得各个拼接部23

a的成型物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拼接部23

a之间相互拼接。
[0022]外壳1的上部开口处设有组装配合部11,正极连接件31具有与组装配合部11接触的组装基准部31

b,并在接触时能够产生阻止正极连接件31移动的挤压力;组装配合部11设有限定组装基准部31

b在组装配合部11上最终组装位置的定位终点11

a,组装基准部31

b是形成在正极连接件31上的具有形状的部件,一般采用一体成型在正极连接件31。组装配合部11用以与组装基准部31

b配合,且配合位为定位终点11

a,定位终点11

a的横截面为三角构型,整体呈圈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连接紧密性,而且方便组装基准部31

b快速进入至定位终点11

a内。
[0023]组装配合部11设有引导组装基准部31

b经组装方向到达定位终点11

a的引导通路11

b,引导通路11

b的作用不止在于引导组装基准部31

b进入定位终点11

a,还能够增加组装配合部11的长度,即也增加了组装基准部31

b的使用长度,而且组装基准部31

b在到达定位终点11

a后有部分也同时存在于引导通路11

b内,这样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得正极连接件31与外壳1之间配合紧密性更好。
[0024]组装腔31

a与极柱连接件33的预设构型一致,并形成有在极柱连接件33置入组装腔31

a时完全贴合在极柱连接件33表面上的贴合壁31

a1,组装腔31

a具有两个不同宽度,即上窄下宽,便于极柱连接件33的安装,而且极柱连接件33为玻璃材质制成,玻璃具有良好
的坚硬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并不会产生导电,使得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好,同时与贴合壁31

a1接触时能够产生充分的摩擦力,使得防漏液密封性更好,贴合壁31

a1不仅使得极柱连接件33准确地定位在组装腔31

a,以匹配极柱连接件33进入组装腔31

a的精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包括外壳(1)、内芯(2)、端子(3),内芯(2)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端子(3)设置于外壳(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包括正极连接件(31)、极柱(32)以及极柱连接件(33),所述正极连接件(31)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上部开口处并设有使得所述极柱连接件(33)与所述正极连接件(31)连接的组装腔(31

a),所述极柱连接件(33)设有组装插槽(33

a),所述组装插槽(33

a)供所述极柱(32)进入与所述极柱连接件(33)连接并在落位后限制所述极柱(32)移动,所述内芯(2)具有正极片(21)、负极片(2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膜(23),正极片(21)、负极片(22)、隔膜(23)之间相互叠加呈片状,并通过环绕呈圈状构型,所述隔膜(23)具有多层拼接部(23

a),所述拼接部(23

a)通过连接介质将存在于所述拼接部(23

a)表面以及局部里层的成型物强迫进入至相邻的所述拼接部(23

a)内部使得各个所述拼接部(23

a)的成型物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所述拼接部(23

a)之间相互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安全性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部开口处设有组装配合部(11),所述正极连接件(31)具有与所述组装配合部(11)接触的组装基准部(31

b),并在接触时能够产生阻止所述正极连接件(31)移动的挤压力;所述组装配合部(11)设有限定所述组装基准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王乐生陶国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同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