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刚性环保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68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岩刚性环保坝,软岩刚性环保坝的典型截面为梯形或者三角形,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底部混凝土垫层;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设在底部混凝土垫层上;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设在底部混凝土垫层上,且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上游侧与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的下游侧相连;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上游侧与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下游侧相连;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下游侧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软岩刚性环保坝,通过设置底部混凝土垫层,便于找平,有利于提高结合力,防沉降。通过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可保护软岩,避免软岩和外侧接触,可防止软岩在自然条件下松垮,保证软岩刚性环保坝的使用可靠性。用可靠性。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岩刚性环保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岩刚性环保坝。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主要分为刚性材料坝和散粒体材料坝两大类,刚性材料坝一般包括:常态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堆石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等,散粒体材料坝一般包括:土坝、土石坝、堆石坝等。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坝体存在地基适应性差,施工效率低且环保效率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岩刚性环保坝,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地基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环保效益突出。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典型截面为梯形或者三角形,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底部混凝土垫层;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设在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上;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设在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上,且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上游侧与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的下游侧相连;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上游侧与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下游侧相连;以及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下游侧相连;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至少一个坝段,当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多个坝段时,相邻两个坝段之间设有止水设施;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多个浇筑层,每个浇筑层的堆石高度不低于0.5m,从堆石表层浇注自密实混凝土或自密实灌浆料将堆石空隙填充密实。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通过设置底部混凝土垫层,便于找平,有利于提高结合力,防沉降。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一侧与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衔接,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另一侧与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衔接,通过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可以保护软岩,避免软岩和外侧接触,从而能够防止软岩在自然条件下松垮,保证软岩刚性环保坝的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合理设计坝体的不同分区能够全面使用各种开采料,可实现无弃渣筑坝,环保效益突出。软岩刚性环保坝地基适应性强,可在软基上建设,能够抵抗洪水漫顶,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同时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经济性好。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竖直面;或者,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向下游倾斜,坡比为1:0~1:0.2;或者,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包括竖直面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相连,且所述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竖直面相连;所述典型截面的下游面被构造成向上游倾斜,坡比为1:0.6~1:1.5。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结合面被构造成竖直面;或者,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结合面被构造成向上游侧倾斜,坡比为1:0~1:0.8。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0.5~2.0m,在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与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之间通过预定厚度的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间隔开,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小值为2m;或者,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小值为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高度的0.05倍;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和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厚度之和不小于4m。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的厚度为0.3~1.5m,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与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同时浇筑;或者,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使用常态混凝土浇筑;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和所述常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抗渗等级不低于W6。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0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外侧还设置有自密实混凝土层,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厚度为0~0.5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和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堆石料,软岩单轴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粒径不小于200mm,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照堆石混凝土的工艺进行浇筑胶结;或者,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和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堆石料使用较硬岩;或者,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和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堆石料使用硬岩;或者,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和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堆石料使用软岩、较硬岩和硬岩任意比例的组合。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中的小粒径堆石料为单轴抗压强度不低于10MPa、粒径不小于50mm的软岩块石,使用其余软岩石料破碎制成骨料和石粉与水泥、掺合料配制成自密实灌浆料,按照堆石混凝土的工艺进行浇筑胶结;或者,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中的小粒径堆石料的岩石为较硬岩;或者,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中的小粒径堆石料的岩石为硬岩;或者,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中的小粒径堆石料的岩石为软岩、较硬岩和硬岩任意比例的组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坝段的宽度不小于15m;所述自密实灌浆料包括水泥、掺合料、骨料、水以及外加剂;所述掺合料为混凝土使用的活性或惰性掺合料;所述骨料由软岩加工,或者是常规混凝土骨料,或者软岩和常规混凝土骨料任意比例的混合料;所述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堆石料最小粒径的1/10;所述水泥的绝对体积为2%~20%;所述掺合料的绝对体积0%~40%;所述骨料的绝对体积为0%~60%;水的体积为水泥和掺合料体积之和的0.6~1.5倍;所述外加剂的固含量占水泥和掺合料质量之和的0.03%~0.25%;所述自密实灌浆料中砂浆扩展度值不小于250mm或者混凝土扩展度值不小于700mm,所述自密实灌浆料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5。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的一个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的一个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软岩刚性环保坝的一个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软岩刚性环保坝100,底部混凝土垫层1,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2,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3,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4,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刚性环保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典型截面为梯形或者三角形,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底部混凝土垫层;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设在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上;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设在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上,且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上游侧与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的下游侧相连;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上游侧与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下游侧相连;以及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下游侧软岩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下游侧相连;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至少一个坝段,当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多个坝段时,相邻两个坝段之间设有止水设施;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包括多个浇筑层,每个浇筑层的堆石高度不低于0.5m,从堆石表层浇注自密实混凝土或自密实灌浆料将堆石空隙填充密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刚性环保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竖直面;或者,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向下游倾斜,坡比为1:0~1:0.2;或者,所述典型截面的上游面被构造成包括竖直面和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相连,且所述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竖直面相连;所述典型截面的下游面被构造成向上游倾斜,坡比为1:0.6~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刚性环保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结合面被构造成竖直面;或者,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与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的结合面被构造成向上游侧倾斜,坡比为1:0~1: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刚性环保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0.5~2.0m,在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内部软岩胶结堆石坝体与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之间通过预定厚度的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间隔开,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小值为2m;或者,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小值为所述软岩刚性环保坝的高度的0.05倍;所述底部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和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的厚度之和不小于4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刚性环保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的厚度为0.3~1.5m,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与所述软岩堆石混凝土坝体同时浇筑;或者,所述上游侧混凝土防渗层使用常态混凝土浇筑;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和所述常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虎陈昊金峰梁军张鹏雄龙艺杨燕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