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462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包括胶囊内窥镜,还包括与胶囊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其中,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搭载有近红外光源模块、体内位置控制模块以及体外图像接收模块,由位置控制模块控制胶囊内窥镜的位置和镜头方向,胶囊内窥镜采集的图像无线传输至体外图像接收模块,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所述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是至少包含尿素酶抗体、CagA抗体靶向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且至少在抗体上偶联分子造影剂和吸光产热物质等类功能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其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吸附于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实现靶向成像检测和治疗的新系统。测和治疗的新系统。测和治疗的新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外形呈现螺旋状,非绝对厌氧形,微微需氧,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环境中生存。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肠道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的一类致癌物。据报道,在对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的检测中,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率可达到95%。此外,全球约75%的胃癌可归因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炎症和损伤。除胃肠道疾病以外,一些研究证明,其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湿疹,痤疮,高血压,冠心病和牙周病等也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0003]在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各不相同,在我国,普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可达到50%

70%。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极高的感染率和传染率,然而,绝大多数感染者是无明显症状的,只有在进行相关检测才能发现。但是目前幽门螺旋杆菌常规检测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胃癌及胃溃疡等疾病患者,都是在患病并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进行相关检测,在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相关胃肠道疾病往往也已到了中晚期。因此,及早的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并及早进行相关治疗,对预防和控制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具有巨大的意义,能大大降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0004]目前,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主要有三种系统
[0005]第一种是基于胃镜的有创检测,即通过插入式的胃镜获取胃粘膜样本,再将样本取出体外进行检测,例如通过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以及细菌培养法等。这种方法存在2个弊端,一是这种检测方法会给被检查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极大不适,造成大多人由于排斥这种方法而不愿主动检查,从而降低了幽门螺旋杆菌的早期发现率。二是这种局部采样的方法,只能反映所采样部分的情况,无法反映胃部的整体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0006]第二种是血清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里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血清抗体存在一定的时效迟滞性,因为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需要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半年以后,血液里才会产生相应抗体,并且在患者得到治疗并痊愈,幽门螺旋杆菌在体内被根除之后,抗体还会长时间的在体内存在,往往需要至少一年才能由阳转阴性,缺乏实时性,无法反映当下的感染状态。
[0007]第三种是呼出气检测,包括C13和C14法,患者只需要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碳原子的尿素胶囊,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旋杆菌,则其会分解尿素,产生具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中被检测到的话,则说明体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反之,若在呼出气中没有检测到具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则说明体内不存在幽门螺旋杆菌。这种方法无创,不会对被检查者造成痛苦,并且可以反映整个胃部的情况,是目前公认的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最普
遍最佳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C14法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身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所以老人,儿童,孕妇等群体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而C13法,若患者在检查前1个月,服用了抗生素等幽门螺旋杆菌敏感药物,则可能会产生假阴性的情况。
[0008]由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基本不会自愈,且消灭幽门螺旋杆菌是预防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治疗以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主要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过去主要是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再加上2种抗生素,例如克拉霉素组合阿莫西林,阿莫西林组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组合呋喃唑酮等。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淘汰,升级为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再加上两种抗生素。但是由于目前抗生素耐药率不断提高,所以这种办法的根治率在不断下降,并且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例如造成胃肠道微生态失衡等。
[0009]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无创,无副作用的前提下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靶向检测和治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
[0011]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包括胶囊内窥镜,还包括与胶囊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其中,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搭载有近红外光源模块、体内位置控制模块以及体外图像接收模块,由位置控制模块控制胶囊内窥镜的位置和镜头方向,以便胶囊内窥镜对胃肠道进行全方位扫描,胶囊内窥镜采集胃肠道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无线传输至体外图像接收模块,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所述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至少包含尿素酶抗体或CagA抗体等靶向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并且抗体偶联有功能物质分子造影剂和吸光产热物质。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该靶向探针进入胃肠道后,会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特异性吸附,使得探针上的功能物质也会一同吸附到幽门螺旋杆菌病变部位上,其中,分子造影剂在胶囊内窥镜特定波长光源的照射下,将会发出荧光,使得幽门螺旋杆菌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以及其他病变部位产生明显的区别,实现胶囊内窥镜的靶向成像,胶囊内窥镜可将清晰的显示病变区域范围的图片,无线传输到体外的图像接收模块上,从而实现对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靶向检测仪的作用。而吸光产热物质在胶囊内窥镜近红外光照明模块特定波长光源的照射下,将会吸收光转化成热能,使得幽门螺旋杆菌病变部位产生局部高温,进而杀灭该靶向探针所标记的局部幽门螺旋杆菌,实现作为靶向光热消融治疗仪的作用。
[001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体外图像接收模块包括显示和存储功能,建立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用于接收胶囊内窥镜所发送图像,实时展示及存储图像,并通过已训练好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对图像进行智能处理及识别,当通过分析图片发现存在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时,向医师发出提醒。
[0015]在上述方案基础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含有分子造影剂包括近红外荧光探针,吸光产热物质包括金纳米星,以便随该探针一同吸附到幽门螺旋杆菌病变部位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胶囊内窥镜,通过电池或基于电磁谐振感应耦合的无线线圈方式无线供电,通过预设的程序自主或者在外部控制下对胃肠道图像进行采集并无线传输至体外。
[001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近红外光模块发出方向同镜头方向,近红外光波长范围为780nm

2526nm中偏向780nm端。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包括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胶囊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其中,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搭载有近红外光源模块、体内位置控制模块以及体外图像接收模块,由位置控制模块控制胶囊内窥镜的位置和镜头方向,胶囊内窥镜采集的图像无线传输至体外图像接收模块,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所述的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是至少包含尿素酶抗体、CagA抗体靶向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且至少在抗体上偶联分子造影剂和吸光产热物质等类功能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图像接收模块包括显示和存储功能,建立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用于接收胶囊内窥镜所发送图像,实时展示及存储图像,并通过已训练好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对图像进行智能处理及识别,当通过分析图片发现存在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时,向医师发出提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可特异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探针含有分子造影剂包括近红外荧光探针,吸光产热物质包括金纳米星,以便和该探针一同吸附到幽门螺旋杆菌病变部位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内窥镜,通过电池或基于电磁谐振感应耦合的无线线圈方式无线供电,通过预设的程序自主或者在外部控制下对胃肠道图像进行采集并无线传输至体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红外光源模块包括近红外光源模块一、二,所述的近红外光源模块的发出方向同镜头方向一致,近红外光波长范围为780nm

2526nm中偏向780nm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位置控制模块含有小型永磁体,使所述胶囊内窥镜在体内可以进行自主式的运动或被外界通过磁控的方式被动式运动,进而对胶囊内窥镜在体内的姿态和方位进行控制,以便对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大祥周诚史楠清沈琦彭家伟梁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