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01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包括:两端均为敞口的且呈中空管状结构的管体、在管体其中一个敞口端处的配置的镜片、以及在管体配置有镜片的端部还设有镜片保护组件;其中镜片保护组件包括适于部分插入至管体的一个敞口端处的具有中空内腔的前保护套,以及套设在管体的上述敞口端外侧的不锈钢套;以及镜片配置在前保护套位于管体外侧端部的中空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内窥镜保护结构与内窥镜配合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护结构与内窥镜配合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护结构与内窥镜配合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它集合了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以及光源照明的功能,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
[0003]在长期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会面临以下问题:
[0004]当内窥镜进入体内后,由于人体体内分泌出的体液以及血液,会将内窥镜的镜头遮挡,观察者观察不到脏器的病变区域。用于患者胃和肠道等病情诊治的内窥镜,洗消流程复杂,清洗时间长,所以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内镜才能够保证“一人一镜”的安全要求。
[0005]公告号为CN205006849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嵌入式一次性保护装置,薄膜套和镜片通过粘结或者扣接的方式形成一个封闭的内窥镜保护腔,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6]首先是,薄膜套为软性材质,镜片为硬性材质,结构上难以实现定位,不易实现粘结和扣接。
[0007]其次是,薄膜套上带有凸台定位结构,其叙述的是一种带工作孔的内窥镜预与之配合定位的情况,目前临床使用中的内窥镜,其头部多为不锈钢头结构,将内窥镜不锈钢头结构插入薄膜定位凸台时,两者之间为挤压过盈配合,需要用手拖拽薄膜,当凸台、不锈钢头过盈量过大时,则需要更大的力拖拽薄膜套筒,易造成薄膜的变形或镜头的脱落,且内窥镜镜头与镜片很难实现紧贴。
[0008]最后是,当内窥镜嵌入式一次性保护装置作为保护套随内窥镜一起进入体内后,由于体内与体外的温差,镜头表面易起雾,光线难以穿透且产生折射,在检查时不利于观察者观察脏器病变部位,影响观察者对病灶的诊断;在手术时会影响临床医生操作的准确度,增加手术的风险性。
[0009]此外,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选用的保护套长度会出现低于使用长度的情况,当内窥镜配合保护套使用时,保护套整体容易滑入到人体之中,造成保护套不便于取出和内窥镜防护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以解决提高内窥镜保护结构与内窥镜配合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0011]本技术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0012]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包括:两端均为敞口的且呈中空管状结构的管体、在所述管体其中一个敞口端处的配置的镜片、以及在所述管体配置有镜片的端部还设有镜片保护组件;其中
[0013]所述镜片保护组件包括适于部分插入至管体的一个敞口端处的具有中空内腔的前保护套,以及套设在所述管体的上述敞口端外侧的不锈钢套;以及
[0014]所述镜片配置在前保护套位于管体外侧端部的中空内腔中。
[0015]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保护套位于管体外侧端部的中空内腔的腔壁上设有环形结构的下沉台阶;
[0016]所述下沉台阶适于与镜片轴向的一端相接触。
[001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保护套的外侧壁设有凸起的且呈环形结构的凸台;
[0018]所述凸台与前保护套的外侧壁形成L形台阶;
[0019]所述L形台阶适于与管体轴向的端部相抵接;以及
[0020]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外侧壁齐平。
[002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包括适于嵌入至前保护套的中空内腔中的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相连的且位于前保护套外侧的镜头;
[0022]所述镜头的外侧壁相对于本体的外侧壁呈凹陷状,以使得在镜头的外侧壁与本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L形沉环;以及
[0023]当所述本体嵌入至前保护套的中空内腔中后,所述前保护套远离管体的轴向端部与本体远离管体的轴向端部齐平。
[0024]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套包括适于套设在管体的外侧壁和凸台的外侧壁上的基体,以及在所述基体远离管体的轴端朝向该不锈钢套的轴心凸起延伸的内凸环;
[0025]所述内凸环适于与L形沉环相抵接配合。
[0026]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保护套与管体的配合间隙、镜片与前保护套的配合间隙、镜片与不锈钢套的配合间隙、不锈钢套与前保护套的配合间隙,以及不锈钢套与管体的配合间隙处均填充后结合胶体。
[002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内径尺寸大于内窥镜头部的外径。
[002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远离配置有镜片的敞口端处还配置有后保护组件;
[0029]所述后保护组件包括适于部分插入至管体远离配置有镜片的敞口端内的后套筒,以及套设在管体远离配置有镜片的敞口端外侧的连接头。
[003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包括套设在管体外的敞口端外侧的环形主体,以及与所述环形主体远离管体的轴向一端沿着该环形主体的径向外凸的环形凸肩。
[003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套筒包括适于插入至管体的敞口端内的嵌入部,以及在所述嵌入部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的沿着该嵌入部的径向外翻的外翻台;
[0032]所述外翻台适于搭载于环形凸肩的内侧壁上。
[003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在配合内窥镜使用的过程中,内窥镜直接插入至管体中,通过在管体的一个敞口端设有的前保护套和不锈钢套,使得无论内窥镜是否带有工作孔,都可以使内窥镜的镜头轻松套入前套筒中,以与镜片紧密的贴合,降低光线的折射,避免成像失真。在此结构
的基础上,硬质结构的前保护套配合不锈钢套可以减少其变形的概率,进而有效保证镜片保护组件使用过程中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镜片保护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后保护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镜片保护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的后保护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管体1、镜片2、本体21、镜头22、L形沉环23、前保护套3、下沉台阶31、凸台32、不锈钢套5、基体51、内凸环52、后套筒6、嵌入部61、外翻台62、连接头7、环形主体71、环形凸肩72。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2]实施例1:
[0043]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包括:两端均为敞口的且呈中空管状结构的管体1、在管体1其中一个敞口端处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均为敞口的且呈中空管状结构的管体、在所述管体其中一个敞口端处的配置的镜片、以及在所述管体配置有镜片的端部还设有镜片保护组件;其中所述镜片保护组件包括适于部分插入至管体的一个敞口端处的具有中空内腔的前保护套,以及套设在所述管体的上述敞口端外侧的不锈钢套;以及所述镜片配置在前保护套位于管体外侧端部的中空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护套位于管体外侧端部的中空内腔的腔壁上设有环形结构的下沉台阶;所述下沉台阶适于与镜片轴向的一端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护套的外侧壁设有凸起的且呈环形结构的凸台;所述凸台与前保护套的外侧壁形成L形台阶;所述L形台阶适于与管体轴向的端部相抵接;以及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外侧壁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适于嵌入至前保护套的中空内腔中的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相连的且位于前保护套外侧的镜头;所述镜头的外侧壁相对于本体的外侧壁呈凹陷状,以使得在镜头的外侧壁与本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L形沉环;以及当所述本体嵌入至前保护套的中空内腔中后,所述前保护套远离管体的轴向端部与本体远离管体的轴向端部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内窥镜保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吴成张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岑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