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426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可视化检测方法,采用优化的超速PCR反应体系进行检测,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更灵敏,具备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靠等优点,可以简化分析检测步骤,缩短分析时间,更重要的是使长度为600b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致病菌长靶标序列的快速比色传感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作为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靶标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与临床诊断领域。随着检测时效性需求的增加,超速PCR技术应运而生,将数小时的PCR扩增时间减少至数分钟。然而,受制于PCR反应动力学因素,超速PCR技术仅用于扩增较短的靶标序列,对于待测DNA长度较长的靶标无法扩增。
[0003]另外,对于扩增产物的检测,传统的凝胶电泳方法,耗时长、易形成气溶胶污染,电泳所用的化学品对人体危害较大;而实时荧光检测中使用DNA双链荧光嵌入剂,如SYTO9、SYBRGreenI、GelRed等,通过计算Ct值的大小间接表征核酸扩增情况。上述方法均成本较高,耗时长,不利于便捷化使用,其结果不可视,不容易分析。
[0004]本课题组为了解决极速PCR检测的便捷化应用问题,提供了一种超速PCR可视化检测方法(Visual single cell detection of dual-pathogens based on multiplex super PCR (MS-PCR) and asymmetric tailing HCR (AT-HCR),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Volume 260, Pages 870-876),具体为:设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在上游引物的5

末端加入修饰有oxyethyleneglycol化学修饰、且能够发生自身互补的接头序列(AGAGAGAGAGAGGGAAAGAGAGAG-oxyethyleneglycol-CTCTCTCTTTCCCTCTCTCTCTC)与间隔序列(TTTTTT)。在超速PCR扩增靶标序列的同时,利用oxyethyleneglycol化学修饰阻断ExTaq DNA聚合酶延伸,使PCR扩增子携带有单链DNA突出末端;而该单链DNA突出末端作为杂交链式反应的激发序列,启动了自组装反应,形成了大量带有3

端突出粘性末端的DNA双链结构;进一步,大量存在的3

端突出粘性末端作为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的催化位点,形成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在氯高铁血红素的诱导下,由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催化形成富G单链组装形成G-四联体,发挥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完成显色。即采用“超速PCR扩增-杂交链式反应-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G-四联体显色”的4个环节完成超速PCR并显色。
[0005]但上述技术仍有可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定义:本专利技术中的“超速PCR”指通过两个温控体系完成一个循环,进而完成PCR的扩增,区别于常规PCR中由退火、复性、延伸三步骤完成一个循环的PCR扩增方法,同时在常规意义理解上超速PCR用时要短于普通PCR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中的“G-多联体”指被胡斯特氢键稳定的、能够形成富含鸟嘌呤的多层构象的功能核酸高级构象。“G-多联体”可以是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还可以是5'-GGTTGGTGTGG-3'。本专利技术中的“G-多联体”以及“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均指能
够与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结合发生显色反应的由氢键稳定、富含鸟嘌呤的多层构象功能核酸。
[0008]G-二联体结构可以为:Y-(G)n-α-(G)n-Z;Y表示0-2个核苷酸残基,α表示1-3个核苷酸残基,Z表示0-3个核苷酸残基;n表示鸟嘌呤的数量,n值为2或3。
[0009]G-三联体结构可以为:Y-(G)n-α-(G)n-β-(G)n-ZY表示0-2个核苷酸残基,α和β表示1-3个核苷酸残基,Z表示0-3个核苷酸残基;n表示鸟嘌呤的数量,n值为2或3。
[0010]G-四联体结构可以为:Y-(G)n-α-(G)n-β-(G)n-γ-(G)n
ꢀ-
ZY表示0-2个核苷酸残基, α、β和γ表示1-3个核苷酸残基,Z表示0-3个核苷酸残基;n表示鸟嘌呤的数量,n值为2或3。
[0011]上述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的具体结构说明仅作为举例,并不作为对G-二联体、G-三联体、G-四联体具体结构的限制。
[0012]本专利技术中的“核苷酸残基”指常规的核苷酸残基,如A、T、C、G、U等,也包括经过修饰而不影响与显色剂结合、不影响序列特异性的其他核苷酸残基。
[0013]本专利技术中的“特异性引物序列”为依据靶标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能够和靶标的对应序列完全互补,也可以基本互补;“基本互补”是指引物与靶标对应序列可以有若干个碱基的差异,但仍能特异性结合靶标;“若干个碱基的差异”包括若干碱基的缺失、增加、替换等。
[0014]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臂”为可抑制聚合酶结合的结构和/或可抑制体外核酸扩增反应过程中新链延伸的结构;具体的,连接臂可以为oxyethyleneglycol,oxyethyleneglycol的化学结构为:。
[001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通过PCR扩增的核酸检测耗时长,需配用设备要求高,操作精度控制严格,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超速PCR可视化核酸快速检测方法,为了提高超速PCR的检测靶标范围,延长靶标序列长度和检测精度,进一步进行改进。
[0017]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超速PCR可视化核酸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超速PCR方法扩增靶标序列,并包括显色反应;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上游引物、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包括:序列A、连接臂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的核苷酸序列;所述下游引物包括:序列A

、连接臂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

的核苷酸序列;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序列A/A

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B

之间,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或B

位于上、下游引物的3

端,与对应靶标
互补或基本互补;所述连接臂包括可抑制聚合酶结合的结构和/或可抑制体外核酸扩增反应过程中新链延伸的结构;序列A或序列A

是G-多联体的一种;序列A与序列A

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序列A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的核苷酸序列有部分互补和/或反向互补,所述序列A

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

的核苷酸序列有部分互补和/或反向互补;当检测体系中不存在检测靶标时,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经过超速PCR的热循环过程、可各自形成发卡结构,无法发生显色反应;当检测体系中存在检测靶标时,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经过超速PCR的热循环过程,经过退火解链后暴露序列A或A

的全部或部分序列,从而不再与除DNA聚合酶以外的酶接触,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速PCR与功能核酸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超速PCR方法扩增靶标序列,并包括显色反应;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上游引物、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包括:序列A、连接臂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的核苷酸序列;所述下游引物包括:序列A

、连接臂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

的核苷酸序列;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序列A/A

和特异性引物序列B/B

之间,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或B

位于上、下游引物的3

端,与对应靶标互补或基本互补;所述连接臂包括可抑制聚合酶结合的结构和/或可抑制体外核酸扩增反应过程中新链延伸的结构;序列A或序列A

是G-多联体的一种;序列A与序列A

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序列A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的核苷酸序列有部分互补和/或反向互补,所述序列A

与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B

的核苷酸序列有部分互补和/或反向互补;当检测体系中不存在检测靶标时,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经过超速PCR的热循环过程、可各自形成发卡结构,无法发生显色反应;当检测体系中存在检测靶标时,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经过超速PCR的热循环过程,经过退火解链后暴露序列A或A

的全部或部分序列,从而不再与除DNA聚合酶以外的酶接触,直接与显色剂反应显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反应是在氯高铁血红素hemin的诱导下,催化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
2-与过氧化氢H2O2生成使反应液呈蓝绿色的物质ABTS-;所述连接臂为oxyethyleneglycol,oxyethyleneglycol的化学结构为:,所述PCR反应体系中使用KAPA2G FAST DNA聚合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靶标序列长度可以是80bp以上或600bp以上,还可以是50-5000bp或600-3000bp; PCR反应的反应过程包括: 95-98℃,0-30s;50-60℃,0-20s,共25-40个循环;更具体的可以是95-98℃,0-5s;50-60℃,0-5s,共25-40个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应体系中,还可以包含纳米金颗粒;优选的,包含0.01-20μM的上游引物、0.01-20μM的下游引物、0.01-50 U/μL的聚合酶、0.01-10nM的金纳米颗粒;更优选的,含有1-5μM的上游引物、1-5μM的下游引物、1-5 U/μL的聚合酶、0.1-0.5 nM的金纳米颗粒;更优选的,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涛黄昆仑田晶晶李舒婷杜再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