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发动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23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发动机以及车辆,连杆组件包括:第一下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一下连杆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下连杆具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从第一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以及第二紧固件从第一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第二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或第一紧固件从第二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第三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紧固件从第二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第四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由此,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配合,能够在同侧拧紧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以降低连杆组件的装配难度,并且,也可以避免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产生弯曲应力。产生弯曲应力。产生弯曲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发动机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发动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通过改变活塞上止点位置,改变发动机压缩比,满足不同发动机负荷需求,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这样既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也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又减少了排放。
[0003]相关技术中,改变活塞上止点位置的结构为多连杆机构,多连杆机构装配难度大,工艺复杂,其中下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装配是整个多连杆机构装配的核心点,较为常用的装配方式是使用特殊工装将曲轴与发动机的缸体分离,曲轴处于悬浮状态,再将紧固件拧紧。
[0004]其中,现有多连杆机构可变压缩比调节机构中下连杆的两个紧固件采用反向布置,装配较为困难,需特殊工装将曲轴抬起一定高度,再利用螺栓拧紧设备水平拧紧螺栓并且,两个紧固件采用反向拧紧,容易使下连杆产生弯曲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可以解决连杆组件装配难度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容易产生弯曲应力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下连杆;第二下连杆,所述第一下连杆和所述第二下连杆共同限定出曲轴安装孔,所述第一下连杆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下连杆具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连接;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从所述第一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第一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或所述第一紧固件从所述第二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第二下连杆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中心轴线平行。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θ,满足关系式:0
°
≤θ≤20
°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一下连杆的与所述第二下连杆接触的端面倾斜,所述第二紧固件垂直于所述第一下连杆的与所述第二下连杆接触的所述端面。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连杆设有控制连杆销孔座,所述发动机的控制连杆与所述控制连杆销孔座连接,所述控制连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心轴线平行时,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投影和所述控制连杆的
与所述控制连杆销孔座连接的连接端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三安装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四安装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内螺纹孔。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装配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内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远离所述第二下连杆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靠近所述第二下连杆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的长度为L0,满足关系式:L0<L。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连杆具有第一中心槽,所述第二下连杆具有与所述第一中心槽对应的第二中心槽,所述第一中心槽和所述第二中心槽共同限定出所述曲轴安装孔。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配合,能够在同侧拧紧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以降低连杆组件的装配难度,并且,也可以避免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产生弯曲应力。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
[00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9]一种发动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具有主轴颈;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为上述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所述主轴颈设于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第一下连杆和所述第二下连杆共同限定出的曲轴安装孔内。
[0020]所述发动机与上述发动机的连杆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2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0024]所述车辆与上述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截面图;
[002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上缸体、上连杆、活塞和第一下连杆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上缸体、上连杆、活塞、控制连杆和连杆组件装配后的倒立示意图;
[0029]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上缸体、曲轴、连杆组件和压紧工装的配合示意图;
[0030]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上缸体、曲轴、连杆组件、压紧工装和螺栓拧紧设备的配合示意图;
[0031]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控制连杆和上连杆的配合示意图;
[0032]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的示意图;
[0033]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连杆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34]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杆组件的第二下连杆、控制连杆和第一紧固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5]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杆组件、控制连杆和第一紧固件的配合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连杆组件10;
[0038]第一下连杆1;曲轴安装孔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第一内螺纹孔14;第二内螺纹孔15;第一中心槽16;型面17;上连杆销孔座18;
[0039]第二下连杆2;第三安装部21;第四安装部22;控制连杆销孔座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第二中心槽26;
[0040]第一紧固件3;第二紧固件4;
[0041]发动机20;控制连杆201;曲轴202;主轴颈203;上缸体204;上连杆205;偏心轴206;下缸体207;第一连杆销208;第二连杆销209;第三连杆销210;活塞211;
[0042]螺栓拧紧设备30;压紧工装4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20)的连杆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连杆(1);第二下连杆(2),所述第一下连杆(1)和所述第二下连杆(2)共同限定出曲轴安装孔(11),所述第一下连杆(1)具有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所述第二下连杆(2)具有第三安装部(21)和第四安装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12)和所述第三安装部(2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22)连接;第一紧固件(3)和第二紧固件(4),所述第一紧固件(3)从所述第一下连杆(1)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12)和所述第三安装部(21)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4)从所述第一下连杆(1)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22),或所述第一紧固件(3)从所述第二下连杆(2)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21)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2)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4)从所述第二下连杆(2)的一侧依次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2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20)的连杆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紧固件(4)的中心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20)的连杆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紧固件(4)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θ,满足关系式:0
°
≤θ≤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发动机(20)的连杆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3)相对所述第一下连杆(1)的与所述第二下连杆(2)接触的端面倾斜,所述第二紧固件(4)垂直于所述第一下连杆(1)的与所述第二下连杆(2)接触的所述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20)的连杆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连杆(2)设有控制连杆销孔座(23),所述发动机(20)的控制连杆(201)与所述控制连杆销孔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娜刘涛刘俊杰钟德华张树旻尹吉杨乐刘君宇王文远苏旭朝董高峰丁飞郝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