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簧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94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簧组装装置,包括撑开组件及推动组件。撑开组件用于将卡簧撑开并推入到第一连接元件的孔壁处的第一凹槽中。推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对移动,同步带动第一连接元件上装设的卡簧套装到第二连接元件的外壁处的第二凹槽中。由撑开组件将卡簧撑开使卡簧完全推入到第一凹槽中,由推动组件推动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对移动,第一连接元件套设到第二连接元件上,第一连接元件上的卡簧移动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形并同步装设到第二凹槽中,可以实现卡簧分别装设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凹槽中,以及装设到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凹槽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较高,能降低报废率。能降低报废率。能降低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簧组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卡簧组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卡簧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卡簧,也叫挡圈或扣环,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供装在机器、设备的元件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轴向运动的作用。卡簧根据在元件上的装设位置的不同分为内卡簧与外卡簧,内卡簧通常是装设于元件的孔壁上的凹槽中,通过卡簧组装装置采用收缩式将内卡簧推入到元件的孔壁上的凹槽中;外卡簧通常是装设于元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通过卡簧组装装置采用扩张式将外卡簧推入到元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当卡簧需要装设到其中一个连接元件(例如设有轴孔且轴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的第一连接螺母,连接元件不限于是第一连接螺母,还可以是其它类型连接件)的孔壁的凹槽,以及同步装设到另一个连接元件(例如外壁上设有凹槽的第二连接螺母,连接元件不限于是第二连接螺母,还可以是其它类型连接件)的外壁的凹槽时,采用传统的卡簧组装装置无法实现,需要人工手动实现,组装效率较慢,卡簧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卡簧组装装置,它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组装效率较高,降低报废率。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卡簧组装装置,所述卡簧组装装置包括:撑开组件,所述撑开组件用于将卡簧撑开并使所述卡簧推入到第一连接元件的孔壁处的第一凹槽中;及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对移动,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装设的所述卡簧套装到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外壁处的第二凹槽中。
[0005]上述的卡簧组装装置在工作时,先将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对位在一起,以及卡簧设于第一凹槽中,然后由撑开组件将卡簧撑开使卡簧完全推入到第一凹槽中,这样便由推动组件推动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对移动,第一连接元件套设到第二连接元件上,第一连接元件上的卡簧移动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形并同步装设到第二凹槽中。如此,便可以实现卡簧分别装设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凹槽中,以及装设到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凹槽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较高,能降低报废率。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开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撑开件与套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撑开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撑开件移动;所述套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的若干个分体,所述套体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通孔中,所述分体位于所述卡簧的口部;所述撑开件用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通孔中,以及用于插入到所述套体中带动所述分体撑开所述卡簧,使所述卡簧推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为弹性套体,或者,所述分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部
位为弹性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开件的插入端为锥体状。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装装置还包括支架及安装块;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所述套体相适应的第一凹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活动孔,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顶压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顶压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动孔中;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顶压件与所述安装块相连;所述安装块的其中一表面上设有第二凹部及由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面延伸到所述安装块的另一表面上的过孔,所述第二凹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套体用于穿过所述过孔并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中。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装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阶梯状的导向孔,所述安装块的外壁与所述导向孔相适应并能沿着所述导向孔移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撑开组件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撑开件相连。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有位于所述定位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定位板上方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间隔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装装置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装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撑开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电源开关与启动开关。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卡簧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卡簧组装装置的撑开件推动分体使卡簧进入到第一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卡簧组装装置实现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组装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在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10、撑开组件;11、第一驱动件;12、撑开件;121、基部;122、推入段;123、插入端;
13、套体;131、主体;132、分体;1321、凸台;14、压板;15、连接板;20、推动组件;21、顶压件;22、第二驱动件;30、卡簧;40、第一连接元件;41、第一通孔;42、第一凹槽;50、第二连接元件;51、第二通孔;52、第二凹槽;60、支架;61、定位板;611、第一凹部;612、活动孔;62、第一支撑板;63、第二支撑板;70、安装块;71、第二凹部;72、过孔;80、支撑块;81、导向孔;91、防震垫;92、控制箱;921、电源开关;922、启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卡簧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簧组装装置,卡簧组装装置包括撑开组件10及推动组件20。撑开组件10用于将卡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簧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组装装置包括:撑开组件,所述撑开组件用于将卡簧撑开并使所述卡簧推入到第一连接元件的孔壁处的第一凹槽中;及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相对移动,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上装设的所述卡簧套装到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外壁处的第二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撑开件与套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撑开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撑开件移动;所述套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的若干个分体,所述套体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通孔中,所述分体位于所述卡簧的口部;所述撑开件用于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通孔中,以及用于插入到所述套体中带动所述分体撑开所述卡簧,使所述卡簧推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簧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为弹性套体,或者,所述分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部位为弹性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簧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件的插入端为锥体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簧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组装装置还包括支架及安装块;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所述套体相适应的第一凹部;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活动孔,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顶压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顶压件可移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功禄江汉运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智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