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84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连续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插入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部对应位置上的互补结构啮合。啮合。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诊断(IVD,In-Vitro Diagnostics)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物、质控物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0003]其中,试剂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机的驱动,因而涉及到试剂盒中的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的对齐并连接。现有电机驱动轴与试剂盒上操作轴的接头分别为U形凹部和与该凹槽匹配的凸部,通过使操作轴上的凸部插入电机驱动轴的凹部完成连接。这种连接结构使得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在对齐过程中,会出现一定角度的相对运动,造成试剂盒上操作轴出现磨损,使得电机驱动轴和操作轴之间间隙过大,影响产品性能;另外,现有的这种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长时间传递扭矩,接触面极易发生磨损,进而影响仪器操作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能够使得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在对准时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从而通过减小试剂盒操作轴在连接端部截面的磨损,以减小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在轴向上的间隙;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能够使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二者的啮合最大可能的减小间隙,从而减小传动过程中的相对摩擦,进而减小接触面的磨损。由此实现了装配方便且能够提高运动精度的技术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其中,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连续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插入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部对应位置上的互补结构啮合。
[0006]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内筒部以与所述外筒部相间隔的方式嵌套固定于所述外筒部中。
[000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连续凹部,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上的连续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的连续凹部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上的连续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的连续凹部啮合。
[0008]可选的或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先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接触并啮合,随着所述第一连接件继续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接触并啮合。
[0009]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上的连续凸部的径向高度沿轴向向插
入端方向逐渐减小形成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
°
~5
°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上的连续凸部的径向高度沿轴向向插入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
°
~5
°

[0010]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的连续凹部与轴心的径向距离沿轴向向插入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
°
~5
°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的连续凹部与轴心的径向距离沿轴向向插入端方向逐渐减小形成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
°
~5
°

[0011]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试剂盒操作轴和电机驱动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试剂盒操作轴和所述电机驱动轴的待连接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得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在对准时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从而通过减小试剂盒操作轴在连接端部截面的磨损,以减小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在轴向上的间隙;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能够使试剂盒操作轴与电机驱动轴二者的啮合最大可能的减小间隙,从而减小传动过程中两轴接触面的相对摩擦,进而减小接触面的磨损。由此实现了装配方便且能够提高运动精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的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示意图。
[0015]图3是与图1所示连接结构相对应的、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
[0018]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其由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件1、外筒部2、内筒部3组合而成。该连接结构的两端则分别与试剂盒的操作轴及电机驱动轴的操作轴连接,由此通过本连接结构能够实现电机驱动轴和试剂盒
的操作轴之间的传动。其中,试剂盒内的移液操作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连接件1的第二端12以固定方式连接,电机驱动轴(图中未示出)与外筒部2的第一端21以固定方式连接。图1中所示的第一连接件1、外筒部2、内筒部3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为:第一连接件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连续凸部。外筒部2的内周面和内筒部3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连续凹部。内筒部3的第一端31在外筒部2的第二端22处的凹部中以固定方式连接到外筒部2,使得内筒部3以嵌套隔离的方式置于外筒部2的内部,由此形成的外筒部2和内筒部3的整体为第二连接件。如图2所示,当电机驱动轴与移液操作轴连接时,先将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端11(第一连接件插入端)插入外筒部2的第二端22(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的插入端)的凹槽222内,此时第一连接件1的外周面凸部与外筒部2的内周面凹部相啮合,实现初步的对中校准。随后,第一连接件1进一步插入,当第一端11接触到内筒部3的第二端32(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的插入端)后,内筒部3的外周面的凹部与第一连接件1的内周面凸部啮合,进一步进行对中,直到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连续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插入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部对应位置上的互补结构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外筒部和内筒部,所述内筒部以与所述外筒部相间隔的方式嵌套固定于所述外筒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连续凹部,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面上的连续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的连续凹部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周面上的连续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的连续凹部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先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筒部接触并啮合,随着所述第一连接件继续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筒部接触并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