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面板和制造这种面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16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分辨率LCD面板(象素间距变小)和生产这种面板的方法。在LCD面板中,形成的偶数数据线仅达到基底盒区,然后利用导电图形延伸到垫片区。通过使用折曲的导电图形,可以使偶数数据垫片从偶数数据线上延出并可沿奇数数据线的纵向将其设置成平行于奇数数据垫片的形式,由此而减小了间距。也可以不使用导电图形,而是代之以使偶数数据线在垫片区内的长度长于奇数数据线并将偶数数据线适当折曲从而沿着奇数数据线的纵向将偶数数据线布置成平行于奇数数据垫片的形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High resolution LCD panel (small pixel spac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n the LCD panel, an even number of data lines are formed only in the base box region, and then extended to the gasket area by the conductive pattern. Through the use of refracted conductive patterns, the even numbered data pads could be extended from the even numbered data lines and the odd numbered data lines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odd numbered data pads, thereby decreasing the pitch. You can not use the conductive pattern, instead of the even numbered data lines within the area of the gasket is longer than the odd numbered data lines and data lines even refracted appropriately to the odd numbered data line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ata will even line parallel to the odd numbered data pads 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和生产这种面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信息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用于显示信息的薄型、重量轻和低价格显示装置的需求增加。开发显示装置(或简称为显示器)的制造业根据这些需要把重点放在了开发扁平面板型显示器上。历史上,由于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各种高亮度的颜色,所以,已将阴极射线管(CRT)广泛用作电视机的显示装置、计算机监视器等。然而,CRT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对显示器使用方面的要求,即需要显示器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轻的重量、具有便携性、低能耗、大显示屏尺寸和高分辨率。由于存在这些需求,所以显示器制造业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开发扁平面板显示器以取代CRT上。多年来,扁平面板显示器已经广泛用于为计算机、宇宙飞船、飞机等制造的监视器上。当前使用的一些扁平面板显示器类型的实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和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理想的扁平面板显示器所要求的一些特性包括重量轻、高亮度、高效率、高分辨率、快速响应时间、低驱动电压、低能耗、低成本和自然色彩再现。通常,CRT表面上的荧光材料根据外部施加的显示定时信号和外部施加的数据信号发光,所述定时和数据信号控制电子束的轨迹。另一方面,在LCD面板中,控制施加到液晶上的电场进而控制每个晶体的透光率。目前,需要开发和利用能增加尺寸及提高分辨率的以薄膜晶体管(TFT)为基础的LCD显示器。在制造这种显示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率而有必要在简化制造的工艺步骤和提高产量方面作出不断的努力。应注意的是,在LCD面板中两个垫片之间的间距是在获得高分辨率LCD面板时可以优化的参数。换句话说,要获得高分辨率的LCD面板取决于两个垫片之间的间距能减小多少。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图1-3说明现有LCD面板的一些相关结构细节。图1是表示现有LCD面板结构细节的平面图,图2是取自图1中的线I-I’处的图1所示LCD面板的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现有的LCD面板包括两个分成盒区(C)、垫片区(P)的玻璃基底,和插在两个玻璃基底之间的液晶。多条栅极线G1,G2…Gn在盒区(C)中的第一玻璃基底1上与多条数据线D1,D2…Dn交叉设置,由此形成了矩阵形的多个象素区。在每个象素区中形成象素电极3。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每个交叉点处形成TFT(薄膜晶体管)。垫片区P包括多个栅极垫片Gp1,Gp2…,Gpn和多个数据垫片Dp1,Dp2…Dpn。栅极垫片将栅极信号输出从栅极驱动电路(图中未示)传送到栅极线G1,G2…Gn;数据垫片将数据信号输出从数据驱动电路(图中未示)传送到数据线D1,D2…,Dn。虽然图1和图2中没有示出,但是在盒区的第二玻璃基底上设有用于显示色彩R,G和B的黑底层和滤色层。黑底层防止光从象素电极和TFT上透过。在滤色层上方设置共用电极以便向每个象素电极3提供共用电压。现在参照图2说明数据垫片。如图2所示,数据垫片Dp1,Dp2,和Dp3从盒区C中各自的数据线D1,D2,和D3上延出。数据垫片Dp1,Dp2和Dp3形成在垫片区P中第一基底1上的栅极绝缘膜2的上方,每两个垫片之间具有固定的距离。随后,形成透明导电薄膜6,该透明导电薄膜6通过数据垫片Dp1,Dp2,和Dp3上的钝化膜4与每个数据垫片Dp1,Dp2,和Dp3电性连接。透明导电薄膜6通过TCP(磁带承载组件)或COF(薄膜上的芯片)把从外部驱动电路(图中未示)接收到的驱动信号传送到每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D1,D2,和D3之间的距离称作“间距”。例如,在图1和图2中,间距P’是从线D1的中心到线D2的中心的距离。在现有的LCD面板中,间距P’约为50μm,而各透明导电薄膜6要求的最小距离“W”应使其能连接到磁带承载组件(TCP),该磁带承载组件将透明导电薄膜6电性连接到驱动电路。然而,为了获得高分辨率的LCD面板,即,每英寸象素(PPI)多于200个的LCD面板,间距P’应小于50μm(例如为42μm)。因此,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不能获得分辨率高于200PPI的LCD面板。现有技术中,由此提出了多种在相邻数据垫片之间获得更高等级间距的方法。例如,在LCD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垫片的双排结构。图3是表示具有双排结构的现有LCD面板的平面图。在图3中,将奇数数据垫片例如Dp1,Dp3,…Dpn-1设置在LCD面板的下部(或上部)而将偶数数据垫片例如Dp2,Dp4…,Dpn设置在面板的上部(或下部),由此获得的间距等级高于用图1所示单排结构获得的间距。在图3中第一基底1的盒区内,形成多条栅极线G1,G2…Gn,这些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D1,D2…Dn相交叉。而且,如图3所示,在基底1的垫片区中,与数据线对应的数据垫片Dp1,Dp2,Dp3…,Dpn-1,t Dpn交错地设置在LCD面板的上部或下部。然而,现有的LCD面板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单排结构在减小作为相邻数据垫片之间距离的间距方面受到限制,而在与驱动电路进行电接触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垫片宽度,所以单排结构(如图1中所示)不能获得分辨率高于200PPI的LCD面板。其次,虽然在双排结构中获得了与驱动电路电接触所需的最小宽度且尽管减小了间距,但是在LCD面板的两侧需要分别设置数据垫片。这种双排结构使得模制过程和驱动电路布线复杂。此外,双排结构不可能制造出结构紧凑的面板而且还会增加LCD面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LCD面板和用于制造这种面板的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因已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出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面积LCD面板和制造这种面板的方法,其中减小了象素间距,并因此能获得高分辨率的LCD。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的一部分将在以下的说明中指出,另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下面的分析将能明显得出或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通过在撰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得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其它优点。为了实现在本文中给出的和更广义描述的本专利技术意指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LCD面板包括形成盒区和垫片区的绝缘基底;多个栅极线与多个数据线交叉,从而在盒区上形成多个象素区;在垫片区内形成并从奇数数据线上延出的第一组数据垫片;和在垫片区内与第一组数据垫片一起构成单排结构的第二组数据垫片。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电性连接到相应的偶数数据线上并布置在与第一组数据垫片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此外,将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置于垫片区内某一位置上,该位置的纵轴与相邻奇数数据线的纵轴共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LCD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盒区内形成多条栅极线和在基底上形成多个导电图形,其中每个导电图形的第一端位于盒区内而第二端位于垫片区内;在基底上形成覆盖多条栅极线和多个导电图形的栅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的盒区内形成奇数和偶数数据线,其中每条奇数数据线的纵轴与基底上多个导电图形中与之相邻一个的第二端共线;在垫片区内形成第一组数据垫片,所述垫片从位于多个导电图形上方的栅极绝缘膜上的奇数数据线延出;和在垫片区内形成与第一组数据垫片一起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包括: 带有盒区和垫片区的绝缘基底; 在盒区中形成的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而多条栅极线布置成与多条数据线交叉的形式从而在盒区内形成多个象素区; 在垫片区内形成的第一组数据垫片,其中第一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从第一组数据线中的一条相应数据线上延出;和 在垫片区内形成的第二组数据垫片,其中第一和第二组组数据垫片在垫片区内布置成单排结构,而且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电性连接到第二组数据线中相应的一条上并布置在与第一组数据垫片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和其中将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置于垫片区内某一位置上,该位置的纵轴与第一组数据线中相邻的一条数据线的纵轴共线。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0-12-13 P-2000-00760061.一种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包括带有盒区和垫片区的绝缘基底;在盒区中形成的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组数据线和第二组数据线,而多条栅极线布置成与多条数据线交叉的形式从而在盒区内形成多个象素区;在垫片区内形成的第一组数据垫片,其中第一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从第一组数据线中的一条相应数据线上延出;和在垫片区内形成的第二组数据垫片,其中第一和第二组组数据垫片在垫片区内布置成单排结构,而且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电性连接到第二组数据线中相应的一条上并布置在与第一组数据垫片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和其中将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置于垫片区内某一位置上,该位置的纵轴与第一组数据线中相邻的一条数据线的纵轴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其中第一组数据线包括多条数据线中的所有奇数数据线,而其中第二组数据线包括多条数据线中的所有偶数数据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其中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的每一个数据垫片包括导电图形,其第一端位于盒区内而第二端位于垫片区内,其中第二端的纵轴与第一组数据线中相邻的一条数据线的纵轴共线,和在位于第一组数据垫片中相邻垫片下方的基底上形成导电图形,而且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组数据线中相应的一条数据线相连;和第一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与导电图形的第二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在基底的下列部分之一上形成所述导电图形第一部分,在该部分上导电图形的至少一部分垂直地处于第一组数据垫片中与之相邻的一个垫片的下方;和第二部分,在该部分上导电图形的所有部分都不垂直地处于第一组数据垫片中与之相邻的一个垫片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在第一组数据垫片中与导电图形相邻的一个垫片的一侧或多侧上形成在第二部分中的导电图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导电图形包括一连接其第一和第二端的折曲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导电图形的材料与多条栅极线的材料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进一步包括插在导电图形和位于导电图形上方的第一组数据垫片中相邻的一个数据垫片之间的绝缘层。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进一步包括第二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把导电图形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组数据线的相应一条数据线上。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导电图形的宽度与第二组数据线中相应的一条数据线的宽度相同。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其中第一组数据垫片中两个相邻数据垫片之间的间隔至少是多条数据线中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间隔的两倍。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每一个薄膜晶体管形成在多条栅极线中相应的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中相应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上。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象素电极,其中每个象素电极形成在多个象素区的相应象素区内。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板,其中第二组数据线中每一条数据线包括以进入垫片区预定距离的形式形成的延伸部分;和在垫片区内形成的折曲部分,其中折曲部分始于垫片区内延伸部分的一端并以第二组数据垫片中相应数据垫片的形式结束。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LCD面板,其中垫片区内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佑炫柳洪锡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