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016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浮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易重选、难浮选的粗粒金矿物,在避免过磨的前提下分阶段进行磨矿,有利于实现(含)金矿物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解离;通过“螺旋溜槽重选+摇床重选”工艺提前对金矿物在粗粒条件下分离回收,避免金矿物由于细磨泥化而在选矿过程中损失,同时有利于减少浮选药剂消耗;针对“螺旋溜槽重选+摇床重选”工艺所得重选尾矿中剩余的细粒(含)金矿物,设计了合理的浮选流程,有利于优先将易上浮的含金硫化物和氧化物分离,扫选尾矿再单独进行再浮选,减少了难浮目的矿物对易浮有用矿物的干扰,实现了(含)金矿物的高效富集和脉石矿物的预先抛尾。矿物的预先抛尾。矿物的预先抛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浮选
,特别涉及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石英脉型金矿是指呈脉状、由热水溶液交代和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类型的矿床,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和少量碲金矿,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主要的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少量绿泥石和方解石。矿石中自然金的嵌布粒度介于0.2~300μm之间,一般为0.2~30μm,除少量自然金颗粒较粗外,大部分金矿物的嵌布粒度细小,且多成分散状嵌布于黄铁矿、方铅矿、石英、褐铁矿或赤铁矿等矿物的内部或者裂隙中。蚀变岩型金矿床是热液金矿床的一种,其主要是成矿热液在容矿构造内沉淀沉积以及与周围围岩发生物质的带入带出,发生水岩反应,形成蚀变岩。由于热液的灌入,矿质在蚀变岩体内部或岩体边缘发生聚集或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均属于热液金矿床,矿石中的矿物连生关系复杂、矿化蚀变普遍,通过常规选矿工艺分选的难度较大。
[0003]现有金矿选矿工艺是将破碎后的原矿细磨至0.074mm粒级占比85wt.%,全部进入氰化流程浸出,所有矿石全部转变为剧毒的氰化渣,渣中Au含量大多在0.3g/t以上,不能直接抛尾;同时该工艺也存在着尾渣难回填和浸出剂消耗高的问题,金精矿回收率低。另有一种金矿的生产工艺,采用选矿技术实现矿石的预先抛尾和富集,如先进行重选,用于金的初步富集,然后通过浮选进一步提高精矿中金的品位,但对于石英脉型金矿或蚀变岩型金矿来说,目的矿物除少部分为粗粒自然金外,大部分的粒度细小(<30μm)且较为分散,矿石的预先分选工艺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含)金矿物粒度差异较大,矿石解离过程中粗粒的自然金容易过磨而损失在尾矿中;另一方面,由于褐铁矿化、氧化等原因,部分含金硫化物的可浮性较差,不利于浮选回收。现有的金矿的尾矿品位较高而不能直接抛尾,且金精矿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矿的浮选方法针对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尾矿品位低而可直接抛尾、金精矿回收率高的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将金矿矿浆利用螺旋溜槽进行重选,得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和螺旋溜槽重选尾矿;所述金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50~80wt.%;
[0008]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进行第一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进行摇床重选,得到金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70~85wt.%;
[0009]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进行第二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重选尾矿矿浆进行粗选,得到金精矿和粗选尾矿;所述重选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80~100wt.%;
[0010]将所述粗选尾矿进行扫选,将所得的扫选精矿进行再浮选,得到金精矿。
[0011]优选的,所述金矿矿浆中金矿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0%。
[0012]优选的,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中金矿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0%。
[0013]优选的,所述重选尾矿矿浆中金矿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50%。
[0014]优选的,所述粗选的药剂包括黄药和黑药。
[0015]优选的,所述黄药包括丁黄药、戊黄药和Y89黄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黑药包括丁铵黑药。
[0016]优选的,所述粗选的药剂还包括活化剂、捕收剂附加剂和辅助捕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捕收剂附加剂包括石油磺酸钠、硫脲和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辅助捕收剂包括煤油。
[0017]优选的,所述辅助捕收剂还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或BK301。
[0018]优选的,所述扫选的试剂包括硫化剂。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矿矿浆利用螺旋溜槽进行重选,得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和螺旋溜槽重选尾矿;所述金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50~80wt.%;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进行第一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进行摇床重选,得到金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70~85wt.%;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进行第二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重选尾矿矿浆进行粗选,得到金精矿和粗选尾矿;所述重选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80~100wt.%;将所述粗选尾矿进行扫选,将所得的扫选精矿进行再浮选,得到金精矿。
[0020]本专利技术针对石英脉型金矿或蚀变岩型金矿,在“阶段磨矿、分类回收、应收尽收”的原则下,针对易重选、难浮选的粗粒金矿物,利用矿物之间延展性、硬度的差异,在避免过磨的前提下分阶段进行磨矿,有利于实现(含)金矿物的选择性解离;通过“螺旋溜槽重选+摇床重选”工艺将金矿物提前在粗粒条件下分离回收,避免其细磨泥化损失,有利于减少浮选药剂消耗;针对“螺旋溜槽重选+摇床重选”工艺所得重选尾矿中剩余的细粒(含)金矿物,合理设计了浮选流程,有利于优先将易上浮的含金硫化物和氧化物分离,扫选尾矿再单独进行再浮选,减少了难浮目的矿物对易浮有用矿物的干扰,实现了(含)金矿物的高效富集和脉石矿物的预先抛尾;通过重浮联合选矿流程实现了矿物分步高效分离,避免大量脉石矿物进入水冶环节,从源头减少了氰化渣的产量,提高了金精矿的回收率并且得到了可直接抛尾的尾矿,高效且环保地提高了石英脉型金矿矿山和蚀变岩型金矿矿山的经济效益。
[0021]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浮选方法综合矿石分选可得到Au品位29.61g/t、回收率98.21%的金精矿,以及Au品位0.09g/t的可直接抛弃的尾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矿的浮选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将金矿矿浆利用螺旋溜槽进行重选,得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和螺旋溜槽重选尾矿;所述金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50~80wt.%;
[0025]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进行第一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进行摇床重选,得到金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70~85wt.%;
[0026]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进行第二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重选尾矿矿浆进行粗选,得到金精矿和粗选尾矿;所述重选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80~100wt.%;
[0027]将所述粗选尾矿进行扫选,将所得的扫选精矿进行再浮选,得到金精矿。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矿的浮选方法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矿的浮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矿的浮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金矿矿浆利用螺旋溜槽进行重选,得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和螺旋溜槽重选尾矿;所述金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50~80wt.%;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进行第一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进行摇床重选,得到金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所述螺旋溜槽重选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70~85wt.%;将所述螺旋溜槽重选尾矿和摇床重选尾矿进行第二磨矿和调浆,将所得的重选尾矿矿浆进行粗选,得到金精矿和粗选尾矿;所述重选尾矿矿浆中粒度≤0.074mm的金矿颗粒占比为80~100wt.%;将所述粗选尾矿进行扫选,将所得的扫选精矿进行再浮选,得到金精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矿矿浆中金矿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选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风刘志超李广唐宝彬马嘉强录德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