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55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载荷:根据测试、统计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通过路试获取路面载荷;步骤2,分析模型:将步骤1中获取的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进行异响仿真计算;步骤3,分析结果:经过步骤2的仿真计算,分别得到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步骤4,综合工况:把温度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以及路面载荷下的位移结果进行叠加;步骤5,异响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设计阶段可以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内饰装修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0003]a)通过控制内饰子系统的模态、刚度间接控制内饰异响性能。
[0004]b)通过在底盘与车身连接点加载路面激励,分析内饰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以间隙为均值,公差为3σ的正态分布假设,计算相对位移在该正态分布中的概率,这个概率就是异响风险概率。
[0005]以上方法存在的缺点:
[0006]a)模态、刚度等指标并不与异响性能正相关,即较高的模态和刚度并不意味着有好的异响性能。
[0007]b)常温环境下的分析结果和风险预测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使用工况,内饰件的材料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计算得出的相对位移也有所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0009]步骤1,获取载荷:根据测试、统计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通过路试获取路面载荷,作为异响仿真分析的激励。
[0010]步骤2,分析模型:将步骤1中获取的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一起施加在包含内饰网格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异响仿真计算。
[0011]步骤3,分析结果:经过步骤2的仿真计算,分别得到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
[0012]步骤4,综合工况:把温度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以及路面载荷下的位移结果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综合工况下的相对位移结果。
[0013]步骤5,异响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5中,以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或者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参数作为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5中,通过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再通过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得到具体区域发生敲击异响的风险概率,并对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5中,对于空间限制无法做结构优化的位置,通过更改材料表面的皮纹降低异响风险。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在设计阶段可以准确定
位异响风险区域,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2.本专利技术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指导工程师合理设计零件之间的间隙容差,有效避免后期实车异响问题排查及设计变更;3.内饰件的材料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计算得出的相对位移也有所变化,运用本专利技术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估车辆不同温度使用工况下的异响风险区域;4.零件之间的摩擦异响与零件材料摩擦兼容性有很大关系,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异响仿真结果选择摩擦兼容性较好的材料对,从而避免实车因为材料摩擦不兼容而导致的摩擦异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的原理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异响风险区域示意图;
[0020]图3a是本专利技术间隙调整之前相对位移与最小间隙比较图;
[0021]图3b是本专利技术间隙调整之后相对位移与最小间隙比较图;
[0022]图4a是本专利技术27℃手套箱周围异响风险点示意图;
[0023]图4b是本专利技术40℃手套箱周围异响风险点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不同温度下内饰件相对位移比较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仪表护罩与上本体包覆层摩擦异响区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该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是通过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直接评判异响风险,也能全面反映多种路面使用工况下车辆的异响性能,且本专利技术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多种温度使用情况下内饰件异响风险。
[002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是以实际路面激励和温度载荷共同作为仿真输入,评估常温、高低温使用工况下车辆异响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0028]步骤1,获取载荷:根据测试、统计等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通过路试获取路面载荷,作为异响仿真分析的激励。
[0029]步骤2,分析模型:将步骤1中获取的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一起施加在包含内饰网格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异响仿真计算。
[0030]步骤3,分析结果:经过步骤2的仿真计算,可以分别得到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
[0031]步骤4,综合工况:把温度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以及路面载荷下的位移结果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综合工况下的相对位移结果。
[0032]步骤5,异响风险评估:以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或者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参数作为评估依据,可以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
[0033]在所述步骤5中,通过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再通过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可以得到具体区域发生敲击异响的风险概率,并对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
[0034]在所述步骤5中,对于空间限制无法做结构优化的位置,通过更改材料表面的皮纹
降低异响风险。
[0035]本专利技术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0036]a)通过零件之间相对位移,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如图2所示,标线表示该区域有异响风险。
[0037]通过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可以得到具体区域发生敲击异响的风险概率,如表1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异响风险较高,需要进行结构优化以减少异响风险。
[0038]表1异响风险区域相对位移及异响风险概率
[0039][0040]b)对于部分无法通过结构优化来降低异响风险的位置,可以通过该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相对位移,来进行合理的间隙容差设计,以此降低异响风险。如图3a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部件之间相对位移。如果相对位移(曲线部分)大于部件之间的最小间隙(Min Gap),则表示有敲击异响风险,超出的程度越大,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如果将间隙(Nominal Gap)增大,减少相对位移超出最小间隙的程度及时长,异响风险将大幅降低,如图3b所示。
[0041]c)可以在前期预测车辆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异响性能。如图4a为某车型手套箱周围在27℃环境下经过某路面的异响风险情况,共有6个异响风险点(三角形点)。图4b为该车型在40℃环境下经过相同路面的手套箱周围异响风险情况,共有10个异响风险点(三角形点),相比于常温状态增加了4个风险点。从图5也可以看出,高温下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明显增大,异响风险也随之增大。用本专利技术专利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估车辆不同温度使用工况下的异响风险区域,并对每个风险区域进行优化,以减少后期实车高低温环境下的异响问题。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载荷:根据测试、统计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通过路试获取路面载荷,作为异响仿真分析的激励;步骤2,分析模型:将步骤1中获取的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一起施加在包含内饰网格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异响仿真计算;步骤3,分析结果:经过步骤2的仿真计算,分别得到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步骤4,综合工况:把温度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以及路面载荷下的位移结果进行叠加,即可得到综合工况下的相对位移结果;步骤5,异响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以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或者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参数作为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通过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再通过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得到具体区域发生敲击异响的风险概率,并对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对于空间限制无法做结构优化的位置,通过更改材料表面的皮纹降低异响风险。5.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载荷模块:用于根据测试、统计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丹黄金旺韦进镰刘忠伟李奕慈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