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54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治二斑叶螨的天敌和昆虫病原真菌联合的制剂,包括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Ahy1菌株;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Ahy1菌株联合应用,实现了多天敌联合运用防治二斑叶螨,提高了防治效果,拓宽了防治途径和措施,减缓或避免了因单一化学防治而产生的抗药性。或避免了因单一化学防治而产生的抗药性。或避免了因单一化学防治而产生的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 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二斑叶螨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螨,已对多种杀虫(螨)剂产生高度抗性。 二斑叶螨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叶螨属,是大田和保护地作物上重要 的世界性害虫。能够取食蔬菜、水果、玉米、棉花和城市绿地植物及牧草等 140科1100多种植物。
[0003]使用单一生防制剂治理害虫,效果相对缓慢且有限,将多种生物制剂联 合用于靶标害虫的治理可以弥补此种不足,是生物防治中非常有前景的发展 方向。目前二斑叶螨的防治主要依赖杀虫(螨)剂,由于化学药剂的不合理 使用,其抗药性极速上升,明显降低了杀虫(螨)剂的防治效果。杀虫(螨)剂 的研发速度却远远滞后于淘汰速度,并且由于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致使农业 生产的投入逐年加大且防效减弱。因此,多种生物防治手段的联合使用即可 快速有效地治理害虫(螨)又可避免环境污染和延缓害虫(螨)抗药性的产 生。
[0004]因此,如何将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应用于防治二斑叶螨产品中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明了顶孢霉与二斑叶螨的天敌巴氏新小绥 螨两者可以联合应用,避免或减缓了二斑叶螨因单一化学防治而产生的抗药 性,提高了防治二斑叶螨的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将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运用制备成 防治二斑叶螨的产品。
[0009]虫生真菌(顶孢霉)是否会侵染天敌是二者能否联合应用的前提,并且 将其作为评价二者是否兼容的基础。如果顶孢霉在不侵染巴氏新小绥螨的前 提下可以提高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效能,或者捕食螨有助于提高 顶孢霉对害虫螨的侵染能力,说明二者不仅有良好的兼容性,还有很好的增 效作用;而申请人通过实验发现,顶孢霉对巴氏新小绥螨无致病作用,因此, 可以联合应用,且,联合应用后,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对二斑叶 螨的防治效果。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孢霉为顶孢霉Ahy1菌株,该菌株保 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07年12 月0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8,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院3号;分类命名为Acremonium hansfordii。
[0011]顶孢霉Ahy1菌株对二斑叶螨具有较优的防治效果,通过自身产生的胞外 蛋白酶
和几丁质酶分解二斑叶螨表皮的蛋白质和几丁质,再加上虫生真菌芽 管的机械压力,二者共同作用进入二斑叶螨体表完成对靶标昆虫的侵染,达 到防治效果。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孢霉的菌株悬浮液的使用浓度为 1
×
108个/mL。
[0013]顶孢霉孢子悬浮液在浓度为1
×
108个/mL时,对二斑叶螨3~11天内的累 积校正死亡率接近70%,致死中时最短,为7.9882d。
[0014]一种防治二斑叶螨的制剂,包括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Ahy1菌株。
[0015]综上所述,在室内条件下通过顶孢霉对叶二斑叶螨的致病力以及用顶孢 霉分别处理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后测定其捕食功能的变化后发现,顶孢 霉与巴氏新小绥螨具有兼容性,可以协同使用。尽管顶孢霉高浓度的孢子会 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效能有微弱负面作用,但是更能增强巴氏新小绥螨对 已感染叶螨的捕食能力,总体评价二者具有增效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附图Ahy1菌株浓度在1
×
108个/mL处理二斑叶螨和巴氏新小绥螨时 的致死中时表征图;
[0017]图2附图为显微镜下被Ahy1菌株感染后的二斑叶螨图;
[0018]图3附图为显微镜下Ahy1处理后的死亡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供试材料及培养基
[0021]萨氏培养基(SDAY):由40g葡萄糖、10g蛋白胨、2g酵母膏、15g琼 脂和1000mL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0022]Gottel产孢培养基:由2%玉米粉,1%麸皮,0.5%蛋白胨、2%琼脂、 0.3%KH2PO4、2%MgSO4·
7H2O、0.1%NH4NO3和500mL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而成。
[0023]供试菌株
[0024]顶孢霉菌株Ahy1采自甘肃榆中黄家庄自然感病的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虫尸上分离得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278;保藏时间为2007年12月03日,保藏地 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分类命名为Acremonium hansfordii。 经纯化保存于4℃冰箱中,每月转接一次。
[0025]将上述菌株挑取菌丝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光照培养箱中(25
±
1℃, L:D=12h:12h,RH=75
±
5%),3d后在菌落边缘选取生活力强且比较一致的 菌丝,用打孔器打成菌饼,移植于新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央,然后置于恒 温培养箱内培养待用。重复3次以便顶孢霉菌株充分活化。
[0026]将活化好的菌株转接到SDAY上培养48h,待产孢量达到峰值时取出 SDAY平板,无
菌操作下,向布满菌落的平板(直径9cm)表面滴入含有0.05% 吐温

80的无菌水3~5mL,用接种环或接种针轻刮平板表面孢子。收集的孢子 悬浮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0min,使分生孢子完全分散后,用无菌纱布过滤, 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器镜检分生孢子含量(含孢量为1.0
×
108个/mL),并 用无菌水调节浓度。
[0027]供试虫源
[0028]二斑叶螨初样于2012年7月采自甘肃省兰州市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置于温度(25
±
1)℃的养虫室内由雌、雄单系繁 殖饲养获得。
[0029]巴氏新小绥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害虫天敌创新课题组提 供,置于(25
±
1)℃、RH(75
±
5)%,光周期16L:8D的智能型人工气候箱 内,以室内饲养的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为猎物饲养繁 殖。
[0030]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运用制备成防治二斑叶螨的产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氏新小绥螨和顶孢霉联合在防治二斑叶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素琴陈耀年李维真王召龙聂鹏成李伟朱彤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