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48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显示器,包括:    显示面板,在其上形成用于传输显示视频信号的数据电流的多个数据线、用于传输选择信号的多个扫描线和形成在由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限定的多个像素上的多个像素电路,    其中至少有一个像素电路包括:    发光器件,用于发射相应于所施加的电流的光;    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和控制电极,用于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    第一开关,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而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进行二极管连接;    第二开关,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扫描线的选择信号,传输来自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    第一存储器件,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而存储对应于来自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数据电流的第一电压;    第二存储器件,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禁止电平,存储相应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门限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第三开关,用于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    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压施加给所述第一存储器件之后,将所述第二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存储器件,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存储器件的连接来将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件中的第三电压施加给所述第一晶体管以输出驱动电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显示器。
技术介绍
通常,有机EL显示器电激励磷有机化合物以发光,并且其电压或电流驱动N×M有机发光单元(organic emitting cell)以显示图像。如图1所示,有机发射单元包括ITO阳极(Indium Tin Oxide,氧化锡铟)、有机薄膜和金属阴极层。有机薄膜具有包括发射层(EML,emission 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和空穴传输层(HTL,hole transport layer)的多层结构,以便平衡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平衡和增加发射效率,而且,它还包括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 injection layer)和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 layer)。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单元的方法包括无源矩阵法(passive matrix method),和使用薄膜晶体管(TFT)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有源矩阵法(active matrix method)。无源矩阵法形成互相交叉的阴极和阳极,并选择性地驱动线路(line)。有源矩阵法使用每一ITO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连接TFT和电容,从而根据电容值来维持预定电压。根据为维持电容上的电压而提供的信号形式将有源矩阵法分为电压编程法和电流编程法。将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传统的电压编程和电流编程有机EL显示器。图2表示用于驱动有机EL器件的传统电压编程类型的像素电路,该图表示N×M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参照图2,晶体管M1与有机EL器件(下文中称为OLED)相连,从而为光发射提供电流。通过由开关晶体管M2提供的数据电压控制晶体管M1的电流。在此情况下,用于维持所供电压达预定时间长度的电容C1连接在晶体管M1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扫描线Sn连接至晶体管M2的栅极,而数据线Dm连接至该晶体管的源极。如上构造的像素操作如下,当根据施加于开关晶体管M2栅极的选择信号导通晶体管M2时,来自数据线Dm的数据电压被施加于晶体管M1。因此,与由C1在栅极和源极之间所充的电压VGS对应的电流IOLED流经晶体管M2,而OLED发射对应于电流IOLED的光。在该情况下,流过OLED的电流由公式1给出。公式1IOLED=β2(VGS-VTH)2=β2(VDD-VDATA-|VTH|)2--(1)]]>其中,IOLED是流经OLED的电流,VGS是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TH是晶体管M1上的门限电压(threshold voltage),而β是常量。如公式1所示,根据图2的像素电路,向OLED提供与所供数据电压相应的电流,而OLED发射相应于所供电流的光。在该情况下,所提供的数据电压具有在预定范围内的多级值(multi-stage value)以便表示灰度(gray)。然而,遵循电压编程法的传统像素电路存在下列问题,由于集成过程的非均匀性(non-uniformity)导致的电子迁移(electron mobility)的偏移(deviation)和TFT门限电压VTH的偏差(deviation),使得很难获得高灰度。例如,当使用3伏(3V)电压驱动像素电路的TFT时,以每一间隔12my(=3V/256)向TFT的栅极提供电压以表示8比特(256)的灰度。并且如果由于集成过程的非均匀性导致TFT门限电压偏差,则很难表示高灰度。由于电子迁移的偏移使得公式1中的数值β发生变化,从而,很难表示高灰度。假定用于向像素电路提供电流的电流源在整个面板(panel)上是均匀的,则即使在每一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具有非均匀的电压-电流特征,电流编程法的像素电路也能获得均匀的显示特征。图3表示用于驱动OLED的传统电流编程法的像素电路,该图表示N×M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参照图3,晶体管M1连接至OLED以提供用于光发射的电流,并且由通过晶体管M2提供的数据电流控制晶体管M1的电流。首先,当由来自扫描线Sn的选择信号导通晶体管M2和M3时,晶体管M1变成二极管连接(diode-connected),且在电容C1中存储与来自数据线Dm的数据电流IDATA匹配的电压。接着,来自扫描线Sn的选择信号变成高电平以导通晶体管M4。然后,由电源电压VDD提供电源,且与存储在电容C1中的电压匹配的电流流经OLED以发射光。在该情况下,流经OLED的电流如下给出。公式2IOLED=β2(VGS-VTH)2=IDATA]]>其中,VGS是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TH是晶体管M1的门限电压,而β是常量。如公式2所示,由于在传统像素电路中,流经OLED的电流IOLED与数据电流IDATA相同,当在整个面板上编程电流源被设为均匀时可以获得均匀特性。然而,由于流经OLED的电流IOLED是微电流(fine current),所以由微电流IDATA控制像素电路需要很长时间来对数据线充电。例如,假设数据线的负载电容是30pF,它需要几毫秒的时间来使用几百~几千纳安(nA)的数据电流对数据线的负载充电。考虑到几百毫秒的线路时间(line time),这将导致充电时间不充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显示器,该发光显示器用于补偿晶体管的门限电压或电子迁移(electron mobility),且充分地对数据线充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显示器,在该发光显示器上形成用于传输显示视频信号的数据电流的多个数据线、用于传输选择信号的多个扫描线和形成在由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限定的多个像素上的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器件,用于发射相应于所供电流的光;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和控制电极,用于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第一开关,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而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进行二极管连接;第二开关,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扫描线的选择信号,传输来自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第一存储器件,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存储对应于来自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数据电流的第一电压;第二存储器件,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禁止电平(disable level),存储相应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门限电压的第二电压;和第三开关,用于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存储器件之后,将所述第二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存储器件,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存储器件的连接来将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件中的第三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晶体管以输出驱动电流。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四开关,该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而被导通,并具有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电极连接的第一端,导通所述第四开关以形成所述第一存储器件,而关断所述第四开关以形成所述第二存储器件。由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主电极和控制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容形成所述第二存储器件。通过并联连接第一和第二电容来形成所述第一存储器件,其中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之间。由连接在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五敬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