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027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涉及到建筑工程设备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内模台车,所述内模台车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在底板上的燃气舱台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燃气舱台车、外模台车和外模台车的设置可以围成M结构的浇筑腔,从而可以浇筑出管廊,通过对拉杆、底部拉杆和顶部拉杆的设置,可以保证燃气舱台车、外模台车和外模台车在浇筑时的稳定性,便于进行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进行施工,且在施工中,没有多余模板损耗、零星材料的使用,避免了采用木模板施工的材料切割、浪费等,同时控制了因木模板切割、支护、脱模等引起的扬尘和爆模引起的环境污染。模引起的环境污染。模引起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热力、给水等各类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地上附着物为出装口及通风口等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在国内有50余年的建设历史,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现目前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主要采取明挖现浇施工,支撑体系主要为木模支撑体系,该施工方式存在施工成本高、成型质量差、防水性能差等特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及双管廊施工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内模台车,所述内模台车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在底板上的燃气舱台车,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外模台车,所述内模台车和燃气舱台车设置于所述外模台车内部,所述外模台车通过多个底部拉杆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外模台车分别通过多个对拉杆与内模台车和燃气舱台车相连接,所述外模台车内安装有顶部拉杆。
[0005]借由上述结构,通过燃气舱台车、外模台车和外模台车的设置可以围成M结构的浇筑腔,从而可以浇筑出管廊,通过对拉杆、底部拉杆和顶部拉杆的设置,可以保证燃气舱台车、外模台车和外模台车在浇筑时的稳定性,便于进行施工。
[0006]优选地,所述内模台车包括位于底板上方的底梁,所述底梁的顶部通过多个升降油缸连接有龙门架框架,所述龙门架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龙门架框架通过平移机构安装有顶模,所述顶模的两侧部均转动安装有侧模,所述升降油缸的两侧部均转动安装有液压千斤,两个所述液压千斤远离龙门架框架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侧模相互靠近的侧部相连接,所述侧模和所述升降油缸通过多个丝杆连接千斤相连接,所述底梁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走行机构;所述第一走行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梁侧部的安装板,转动安装于底梁底部的两组第一走行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的第一走行电机;所述第一走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走行轮相连接,所述第一走行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两组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的第一枕木,每组所述第一枕木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轨道,所述的两组第一走行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一轨道上。
[0007]进一步地,通过内模台车的设置,支模时,通过内模台车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启动两个液压千斤使得两个侧模侧模转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将多个丝杆连接千斤连接在侧模侧模和升降油缸上,从而提高稳固性。
[0008]优选地,所述燃气舱台车包括位于底板上方的台车支架,所述台车支架的顶部通过丝杆升降千斤安装有脱模头,所述丝杆升降千斤上安装有丝杆水平千斤,所述台车支架上安装有丝杆支撑千斤和两个丝杆倾斜千斤,两个丝杆倾斜千斤的远离丝杆升降千斤的一端均安装有台车侧模,丝杆支撑千斤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台车侧模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丝杆水平千斤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台车侧模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脱模头与两个所述台车侧模相适配,所述台车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走行机构;所述第二走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台车支架侧部的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第二走行电机,转动安装于所述台车支架底部的两组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二走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走行轮相连接,所述台车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两组固定在底板顶部的第二枕木,每组所述第二枕木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轨道,所述的两组第二走行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二轨道上。
[0009]进一步地,通过燃气舱台车的设置,通过转动丝杆升降千斤使得脱模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台车侧模相互远离,待脱模头到达合适位置后,连接丝杆水平千斤、丝杆支撑千斤以及两个丝杆倾斜千斤,从而使得两个台车侧模连接稳固,便于后期浇筑。
[0010]优选地,所述外模台车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外侧的两个立架,两个所述立架通过连接桁架连接,所述连接桁架的底部通过两个丝杆固定千斤连接有外模,两个所述外模相互远离的一侧的底部位置均安装有丝杆限位千斤,两个丝杆限位千斤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相连接,两个所述立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架底部的两组行走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架侧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行走轮相连接,两个所述行走机构的的下方均设置有一组第三枕木,两组所述第三枕木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三轨道,所述的两组行走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三轨道的顶部上。
[0011]进一步地,将两个外模紧贴底板并通过底部拉杆与底板进行固定,同时将两个外模通过顶部拉杆进行固定,然后将两个外模分别通过两个对拉杆与侧模侧模和台车侧模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整体更加稳固。
[0012]优选地,两个所述外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部拉杆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
[0013]进一步地,通过顶部拉杆的设置,可以将两个外模进行固定。
[0014]优选地,两个所述外模的一侧底部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底部拉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孔并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
[0015]进一步地,通过底部拉杆的设置,可以将外模固定在底板上。
[0016]优选地,两个所述外模、所述台车侧模和所述侧模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对拉杆位于两个相互靠近的定位孔内。
[0017]进一步地,通过对拉杆的设置,可以将燃气舱台车、外模台车和外模台车进行固定。
[001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双管廊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9]S1、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图设计现场放样出管廊开挖边坡开口线,开挖至管廊垫层底面后现场放样出相应垫层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在垫层施工放样中要将垫层的宽度两侧分别加宽85cm
±
5mm以满足后续台车外侧模板的行走和操作宽度,测量完成后进行开挖施工,开挖采用逆作法,开挖一级支护一级,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施作相应垫层、底板防水卷材、保
护层等工作;
[0020]S2、底模板安装,底板施工外模及内模采用定型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25mm精轧螺纹钢在底板内,与环向受力钢筋单面焊接,作为后续墙身施工外侧模板提供下部拉杆,以固定外模底部,预埋螺纹钢纵向间距为75cm
±
5mm,与外模背楞纵向间距相同,在预埋时严格控制好预埋件的位置以保证后续能够对接;
[0021]S3、底板浇筑,本管廊结构混凝土为C40P6,底板砼浇筑采用汽车泵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高度要高出底板55cm
±
5mm作为后续墙身模板的定位宽度;
[0022]S4、双管廊滑模台车拼装,墙身外模板采用1.5m的钢板拼装而成,面板厚度6mm,背楞采用10#槽钢与角钢组合形成,行走采用电机行走,轨道以下沿纵向500mm
±
5mm间距铺150mm
×
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内模台车(2),所述内模台车(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在底板(1)上的燃气舱台车(3),所述底板(1)两侧设置有外模台车(4),所述内模台车(2)和燃气舱台车(3)设置于所述外模台车(4)内部,所述外模台车(4)通过多个底部拉杆(6)与所述底板(1)相连接,所述外模台车(4)分别通过多个对拉杆(7)与内模台车(2)和燃气舱台车(3)相连接,所述外模台车(4)内安装有顶部拉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台车(2)包括位于底板(1)上方的底梁(8),所述底梁(8)的顶部通过多个升降油缸(9)连接有龙门架框架(10),所述龙门架框架(10)的顶部安装有平移机构(11),所述龙门架框架(10)通过平移机构(11)安装有顶模(12),所述顶模(12)的两侧部均转动安装有侧模(13),所述升降油缸(9)的两侧部均转动安装有液压千斤(14),两个所述液压千斤(14)远离龙门架框架(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侧模(13)相互靠近的侧部相连接,所述侧模(13)和所述升降油缸(9)通过多个丝杆连接千斤(15)相连接,所述底梁(8)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走行机构(16);所述第一走行机构(16)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梁(8)侧部的安装板,转动安装于底梁(8)底部的两组第一走行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的第一走行电机;所述第一走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走行轮相连接,所述第一走行机构(16)的下方设置有两组固定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第一枕木(18),每组所述第一枕木(18)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轨道(17),所述的两组第一走行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一轨道(1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舱台车(3)包括位于底板(1)上方的台车支架(19),所述台车支架(19)的顶部通过丝杆升降千斤(21)安装有脱模头(22),所述丝杆升降千斤(21)上安装有丝杆水平千斤(20),所述台车支架(19)上安装有丝杆支撑千斤(25)和两个丝杆倾斜千斤(24),两个丝杆倾斜千斤(24)的远离丝杆升降千斤(21)的一端均安装有台车侧模(23),丝杆支撑千斤(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台车侧模(23)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丝杆水平千斤(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台车侧模(23)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脱模头(22)与两个所述台车侧模(23)相适配,所述台车支架(19)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走行机构(26);所述第二走行机构(26)包括固定安装于台车支架(19)侧部的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第二走行电机,转动安装于所述台车支架(19)底部的两组第二走行轮;所述第二走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走行轮相连接,所述台车支架(19)的下方设置有两组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第二枕木(28),每组所述第二枕木(28)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轨道(27),所述的两组第二走行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二轨道(2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台车(4)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外侧的两个立架(29),两个所述立架(29)通过连接桁架(35)连接,所述连接桁架(35)的底部通过两个丝杆固定千斤(33)连接有外模(34),两个所述外模(34)相互远离的一侧的底部位置均安装有丝杆限位千斤(36),两个丝杆限位千斤(36)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29)相连接,两个所述立架(29)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30);所述行走机构(30)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架(29)底部的两组行走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架(29)侧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行走机构(30);所述行走机构(30)与其中一个所述行走轮相连接,两个所述行走机构(30)的的下方均设置有一组第三枕木(32),两组所述第三
枕木(32)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三轨道(31),所述的两组行走轮分别转动安装于两组所述第三轨道(31)的顶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管廊滑模台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模(3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部拉杆(5)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内。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钢李洲洋龚明洪高云太贾朝林肖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