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015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包括主变搬运廊道、轴流式送风机、轴流式排烟风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所述主变搬运廊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侧交通洞口和右侧交通洞口和外界连通,底部连接轴流式送风机进行机械送风,顶部连接轴流式排烟风机用于机械排烟;所述主变搬运廊道顶部等间距开设挡烟垂壁卡槽,用于放置可拆卸式挡烟垂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送风机的开关切换全横向排烟和半横向排烟两种模式,通过改变可拆卸式挡烟垂壁的布置方式来调整防烟分区的大小。解决了主变搬运廊道排烟试验中切换不同排烟方式需将整体模型进行拆卸并重新搭建所带来的操作不便等问题。建所带来的操作不便等问题。建所带来的操作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通风排烟
,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中的主变搬运廊道作为物资运输通道和变压器的检修场所,具有狭长空间的特征。在变压器检修期间需要移到廊道,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发生火灾时,其又作为工作人员安全疏散通道,所以布置稳定可靠的排烟系统非常重要。对主变搬运廊道发生火灾情况下采用何种排烟方式能有效控制烟气流动并及时将烟气排出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缩尺寸模型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0003]目前,进行主变搬运廊道排烟试验时,切换不同排烟方式需要将整体模型拆卸并重新进行搭建,操作难度大。为克服当前模型试验中的这一缺陷,本技术对主变搬运廊道排烟模型装置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1)试验模型底部和顶部各自连接风机,通过控制底部风机的开关来便捷地切换全横向排烟和半横向排烟两种模式;2)主变搬运廊道顶部安装可拆卸式挡烟垂壁,可通过调整挡烟垂壁的布置方式从而改变防烟分区的大小,并结合机械排烟进行排烟试验。
[0004]本技术中的主变搬运廊道试验模型可实现不同排烟方式的自由切换,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地下厂房主变搬运廊道火灾烟气控制试验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不同试验需求的火灾排烟试验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主变搬运廊道、轴流式送风机、轴流式排烟风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所述主变搬运廊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侧交通洞口和右侧交通洞口用于和外界连通;所述主变搬运廊道底部等间距设置若干送风口,顶部等间距设置若干排烟口以及挡烟垂壁卡槽;
[0007]所述轴流式送风机通过送风道与主变搬运廊道底部开设的送风口相连,且每个送风道上都安装有插板风阀,所述插板风阀可通过全开或全关两种方式来控制送风口是否有空气送入;
[0008]所述轴流式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道与主变搬运廊道顶部开设的排烟口相连;
[0009]所述可拆卸式挡烟垂壁安装在主变搬运廊道顶部开设的挡烟垂壁卡槽之中,为正T字形截面结构,其上部横向板用于将可拆卸式挡烟垂壁固定于挡烟垂壁卡槽中以防掉落;
[0010]主变搬运廊道中放置的可拆卸式挡烟垂壁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可进行调整,从而改变防烟分区的大小;挡烟垂壁卡槽中如未放置可拆卸式挡烟垂壁时,使用挡板进行遮挡以防止烟气外溢;
[0011]送风口和排烟口为每个机组段布置一组,且布置在每个机组段的正中央位置;所述挡烟垂壁卡槽位于两个相邻排烟口中间位置;
[0012]可拆卸式挡烟垂壁厚度小于等于2mm;挡烟垂壁卡槽开口宽度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厚度的2倍。
[0013]挡烟垂壁卡槽上设有挡板,挡板的宽度为挡烟垂壁卡槽宽度的5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通过控制主变搬运廊道底部送风机和插板风阀的开关,在进行排烟实验时无需拆卸模型,便可以自由地切换全横向排烟和半横向排烟两种模式;2)通过调整主变搬运廊道顶部布置得可拆卸式挡烟垂壁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可改变防烟分区的大小,并结合机械排烟进行不同工况的排烟效果测试试验。3)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一方面通过控制送风机开关,结合排烟风机来实现全横向排烟和半横向排烟两种模式的切换;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可拆卸式挡烟垂壁的布置方式便可改变防烟分区大小。解决了在进行主变搬运廊道排烟试验时,切换不同排烟方式需要将整体模型拆卸并重新进行搭建所带来操作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底部送风装置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可拆卸式挡烟垂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挡烟垂壁卡槽和挡板示意图;
[0019]其中,1为主变搬运廊道;2为左侧交通洞口;3为排烟口;4为排烟道;5为轴流式排烟风机;6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7为挡烟垂壁卡槽;8为挡板;9为右侧交通洞口;10为轴流式送风机;11为送风道;12为送风口;13为插板风阀;14为火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参见附图1—4,本技术包括主变搬运廊道1、轴流式送风机10、轴流式排烟风机5、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所述主变搬运廊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侧交通洞口2和右侧交通洞口9用于和外界连通;所述主变搬运廊道1底部等间距设置若干送风口12,顶部等间距设置若干排烟口3以及挡烟垂壁卡槽7;所述轴流式送风机10通过送风道11与主变搬运廊道1底部开设的送风口12相连,且每个送风道11上都安装有插板风阀13;所述插板风阀13可通过全开或全关两种方式来控制送风口12是否有空气送入;所述轴流式排烟风机5通过排烟道4与主变搬运廊道1顶部开设的排烟口3相连;所述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安装在主变搬运廊道1顶部开设的挡烟垂壁卡槽7之中,为正T字形截面结构,其上部横向板用于将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固定于挡烟垂壁卡槽7中以防掉落;所述主变搬运廊道1中放置的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可进行调整,从而改变防烟分区的大小;所述挡烟垂壁卡槽7中如未放置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时,使用挡板8进行遮挡以防止烟气外溢;所述送风口12和排烟口3为每个机组段布置一组,且布置在每个机组段的正中央位置;所述挡烟垂壁卡槽7位于两个相邻排烟口3中间位置;所述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厚度小于等于2mm;所述挡烟垂壁卡槽7开口宽度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厚度的2倍;所述挡板8的宽度为挡烟垂壁卡槽7宽度的5倍。
[0022]实施案例
[0023]按照附图1

4,首先将轴流式送风机10和轴流式排烟风机5分别通过送风道11和排烟道4连接在主变搬运廊道1上,并设置好火源14的位置。
[0024]全横向排烟时,开启轴流式送风机10和轴流式排烟风机5,并使插板风阀13处于全开状态,实现主变搬运廊道1模型中底部机械送风,顶部机械排烟的全横向排烟模式;半横向排烟时,只开启轴流式排烟风机5,关闭轴流式送风机10,并使插板风阀13处于关闭状态,实现主变搬运廊道1模型中顶部机械排烟,由左右两侧左交通洞口2和右交通洞口9自然进风的半横向排烟模式。
[0025]同时,将每个相邻挡烟垂壁卡槽7中都布置一个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即可实现每个机组段为一个防烟分区;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间隔一个挡烟垂壁卡槽7进行放置,未放置的挡烟垂壁卡槽7使用挡板8进行遮挡,即可实现每两个机组段距离设置为一个防烟分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变搬运廊道(1)、轴流式送风机(10)、轴流式排烟风机(5)、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所述主变搬运廊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侧交通洞口(2)和右侧交通洞口(9)用于和外界连通;所述主变搬运廊道(1)底部等间距设置若干送风口(12),顶部等间距设置若干排烟口(3)以及挡烟垂壁卡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流式送风机(10)通过送风道(11)与主变搬运廊道(1)底部开设的送风口(12)相连,且每个送风道(11)上都安装有插板风阀(13),所述插板风阀(13)通过全开或全关两种方式来控制送风口(12);所述轴流式排烟风机(5)通过排烟道(4)与主变搬运廊道(1)顶部开设的排烟口(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厂房狭长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的比例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烟垂壁卡槽(7)用于放置可拆卸式挡烟垂壁(6);所述可拆卸式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胥娟张楠杨喜军周振忠王建华王博蒋逵超孙瓒韩东斌李伟肖海波杨庆潘亚耿诗洋张皓兴赵守冲田伟李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