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09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部分和至少两路触点部件;基座设有与所述触点部件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分别沿着基座的相对的两面呈交替分布,并使各个凹槽处于基座的同一排位置中;各路触点部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凹槽中;所述磁路部分安装于基座中,并分别与各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联动,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并利用各路触点部件安装位置在空间上的隔离,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额定电流提高的情况下,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影响,满足原有的温升要求,消除现有技术因继电器温升超过要求所带来的弊端。端。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属于怕热元件,当超过可耐受的温度时,将会加速继电器的内部塑料及绝缘材料的老化,造成触点被氧化腐蚀而息弧困难,电元件技术参数衰变,可靠度降低等弊端。现有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是采用一个磁路机构去同时联动两路触点结构动作,这种继电器是将磁路机构和两路触点结构同时装在基座的一面所设的凹槽中,虽然,在磁路机构与触点结构之间,以及在两路触点结构之间均设有挡墙,但是,由于磁路机构和两路触点结构同属基座的一面,在空间上形成了相互贯通,在继电器工作时,电子元器件会由于电流的通过而发热,这样,磁路机构和两路触点结构所造成的温升就会在基座的一面形成叠加,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将额定电流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从而使得产品符合温升要求。随着继电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继电器也向着高负载、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而额定电流的提高势必造成继电器内部的温度升高,如何在保持继电器总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来降低温升,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在额定电流提高的情况下,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影响,满足原有的温升要求,消除因继电器温升超过要求所带来的加速继电器的内部塑料及绝缘材料的老化,造成触点被氧化腐蚀而息弧困难,电元件技术参数衰变,以及可靠度降低等弊端。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部分和至少两路触点部件;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触点部件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分别沿着基座的相对的两面呈交替分布,并使各个凹槽处于基座的同一排位置中;各路触点部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凹槽中;所述磁路部分安装于基座中,并分别与各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联动,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并利用各路触点部件安装位置在空间上的隔离,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增加。
[0005]所述磁路部分与所述至少两路触点部件中的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安装在同一个凹槽中,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件与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连接,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所述各个凹槽中,在相邻的凹槽之间还设有通孔,所述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件还穿过对应的通孔与对应凹槽中的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连接,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
[0006]在所述磁路部分与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安装在一起的凹槽中,还设有用来实现强弱电隔离的挡墙,挡墙隔在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与所述磁路部分之间。
[0007]所述触点部件为两路,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在所述凹槽中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磁路部分更加靠近另一路触点部件。
[0008]所述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件为H型形状,衔铁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卡相连接,并通过对应的推动卡连接对应路的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所述通孔设在对应于衔铁部件的位置。
[0009]所述至少两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均包括动触点、动簧片和动簧引出片;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动簧引出片相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固接所述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由端头向动簧片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片的连接处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个条缝,以将动簧片分成至少二个载流导体;所述动触点为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载流导体上,从而将动簧片分成至少二路并联结构。
[0010]所述动簧片的至少二个载流导体中,至少有一个载流导体的宽度尺寸设计的相对较大。
[0011]所述至少两个动触点中,至少有一个动触点的厚度尺寸设计的相对较大。
[0012]所述厚度尺寸相对较大的动触点固定在所述宽度尺寸相对较大的载流导体上。
[0013]所述动簧片中,在朝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各个动触点之间。
[0014]所述动簧片是由多片簧片层叠在一起构成。
[0015]所述动簧片的中间段还设有U型折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基座设有与所述触点部件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分别沿着基座的相对的两面呈交替分布,并使各个凹槽处于基座的同一排位置中;各路触点部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凹槽中;所述磁路部分安装于基座中,并分别与各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联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使得各路触点部件之间在空间上形成隔离,能够在额定电流提高的情况下,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影响,满足原有的温升要求,消除因继电器温升超过要求所带来的加速继电器的内部塑料及绝缘材料的老化,造成触点被氧化腐蚀而息弧困难,电元件技术参数衰变,以及可靠度降低等弊端。
[0018]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动簧片的另一端由端头向动簧片的一端与动簧引出片的连接处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个条缝,以将动簧片分成至少二个载流导体;所述动触点为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载流导体上,从而将动簧片分成至少二路并联结构。本技术的这种结构,通过将触点部件设计成多组触点微并联结构,使得通过每个载流导体的电流减小,从而能够降低温升。
[0019]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动簧片的各个载流导体中,将其中一个载流导体的宽度尺寸设计的比其他载流导体的宽度尺更大,并且在各个动触点中,将其中一个动触点的厚度尺寸设计的比其他动触点的厚度尺寸更大,且厚度尺寸相对较大的动触点固定在宽度尺寸相对较大的载流导体上。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使动簧片的总电阻总维持在较小的接触电阻状态,从而降低温升。
[0020]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动簧片中,在朝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各个动触点之间。本技术的这种结构,能够保证断开时触点间隙一致,减少因为推动卡推动不水平引起的触点间隙差波动。
[00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局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局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翻转一面);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基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基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翻转一面);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动簧片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
[0029]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部分和至少两路触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触点部件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分别沿着基座的相对的两面呈交替分布,并使各个凹槽处于基座的同一排位置中;各路触点部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凹槽中;所述磁路部分安装于基座中,并分别与各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联动,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并利用各路触点部件安装位置在空间上的隔离,降低因额定电流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升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与所述至少两路触点部件中的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安装在同一个凹槽中,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件与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连接,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所述各个凹槽中,在相邻的凹槽之间还设有通孔,所述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件还穿过对应的通孔与对应凹槽中的触点部件中的动簧部件相连接,以在磁路部分工作时带动对应的动簧部件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路部分与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安装在一起的凹槽中,还设有用来实现强弱电隔离的挡墙,挡墙隔在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与所述磁路部分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件为两路,所述其中一路触点部件在所述凹槽中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磁路部分更加靠近另一路触点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带多路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中的衔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李方能廖国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