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91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包括分别与前后轮配合的支撑机构和处于前后支撑机构之间的举升平台,所述举升平台能够上升到与支撑机构表面齐平,所述举升平台下降到支撑机构之下时,横移式搬运器能够沿横向进入举升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停车时,用户自行驾驶车辆停放于停车位上,此时举升平台上升到与称重单元齐平,从而方便车辆通行,提高舒适感;用户驾车将前后轮分别置于前后称重单元上即可,对车身位姿要求相对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停车完成后举升平台下降,横移式搬运器沿横向运动到举升平台上,从而处于车辆下方;通过举升平台的升降方便车辆行驶,保证横移式搬运器不会与车身侧面发生剐蹭。剐蹭。剐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停车
,尤其涉及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难问题愈加凸显,立体车库应运而生,在智能化立体车库中,引入了汽车搬运器辅助停车,从而由搬运器完成车辆的自动存取;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搬运器大都是沿汽车纵向进入车身下方,对车辆进行托举移位操作,如公开号为CN110282575B、CN108425532A等在先申请公开的都是纵向使用的汽车搬运器,这种汽车搬运器要求两排车位之间的通道宽度至少达到车身长度以满足搬运器的行走需求,而车身长度以一般停车位的要求为例将达到5米以上,导致浪费面积较大。
[0003]公开号为CN20854600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横移式搬运器,通过行走机构支撑底架,由底架对车辆进行举升从而实现车辆的横向搬运,然而在横向搬运的情况下,搬运器容易与车身侧面碰撞,导致横移式搬运器的实际推广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横移式搬运器与车辆侧面剐蹭的入门停车位。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包括分别与前后轮配合的支撑机构和处于前后支撑机构之间的举升平台,所述举升平台能够上升到与支撑机构表面齐平,所述举升平台下降到支撑机构之下时,横移式搬运器能够沿横向进入举升平台。
[0006]本技术在停车时,用户自行驾驶车辆停放于停车位上,此时举升平台上升到与称重单元齐平,从而方便车辆通行,提高舒适感;用户驾车将前后轮分别置于前后称重单元上即可,对车身位姿要求相对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停车完成后举升平台下降,横移式搬运器沿横向运动到举升平台上,从而处于车辆下方;通过举升平台的升降方便车辆行驶,保证横移式搬运器不会与车身侧面发生剐蹭。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分别支撑两侧车轮的称重单元,车辆停放后每个车轮分别停放于一个称重单元上。
[0008]优选的,所述称重单元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相对地面垂直,每个称重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重量传感器,两个称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挡板连接固定,称重板上排列设置有多个上端开口的容置槽,两个挡板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滚筒,所述滚筒两端的转轴从上方卡合在容置槽内。
[0009]优选的,所述举升平台底部设置有多个举升气缸,举升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举升平台固定配合,所述举升气缸能够同步伸缩。
[0010]优选的,两侧称重单元之间具有沉降槽,所述沉降槽上设置高度超过称重单元的
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沿称重单元的内侧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为两端弯折的管件,所述管件的轴向与车身纵向平行,所述管件的弯折部分的端部固定于沉降槽的底面。
[0012]本技术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优点在于:在停车时,用户自行驾驶车辆停放于停车位上,此时举升平台上升到与称重单元齐平,从而方便车辆通行,提高舒适感;用户驾车将前后轮分别置于前后称重单元上即可,对车身位姿要求相对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停车完成后举升平台下降,横移式搬运器沿横向运动到举升平台上,从而处于车辆下方;通过举升平台的升降方便车辆行驶,保证横移式搬运器不会与车身侧面发生剐蹭。通过称重单元能够确定车辆重心位置,确保车辆重心落在搬运器的支撑范围内,保持车辆稳定,防止倾覆滑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称重单元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轮胎定位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的车辆定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包括分别与前后轮配合的支撑机构5和处于前后支撑机构5之间的举升平台6,所述举升平台6能够上升到与支撑机构5表面齐平,以方便车辆直接沿支撑机构5行驶停放于停车位上,所述举升平台6下降到支撑机构5之下时,横移式搬运器能够通过举升平台6沿横向行进至车辆下方。
[0020]在停车时,用户自行驾驶车辆停放于停车位上,此时举升平台6上升到与称重单元51齐平,从而方便车辆通行,提高舒适感;用户驾车将前后轮分别置于前后称重单元51上即可,对车身位姿要求相对较低,方便用户操作;停车完成后举升平台6下降,横移式搬运器沿横向运动到举升平台6上,从而处于车辆下方;通过举升平台6的升降方便车辆行驶,保证横移式搬运器不会与车身侧面发生剐蹭,所述横移式搬运器可以使用现有的搬运器。
[0021]结合图1和图2,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分别支撑两侧车轮的称重单元51,车辆停放后每个车轮分别停放于一个称重单元51上;所述称重单元51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称重板511,所述称重板511相对地面垂直,每个称重板51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重量传感器
512,两个称重板511的两端分别通过挡板513连接固定,称重板511上排列设置有多个上端开口的容置槽514,两个挡板之间平行设置有多个滚筒515,所述滚筒515两端的转轴从上方卡合在容置槽514内,通过滚筒515支撑车轮并将压力转移到称重板511上,通过分析重量传感器512确定车辆重心位置,从而控制横移式搬运器的位置,使车辆重心处于横移式搬运器的支撑范围内,防止倾覆。
[0022]结合图1和图3,所述举升平台6底部设置有多个举升气缸61,举升气缸61的动力输出端与举升平台6固定配合,所述举升气缸能够同步伸缩,从而稳定的支撑举升平台6升降;两侧称重单元51之间还具有沉降槽52,所述沉降槽52上设置有紧贴称重单元51的阻挡部53,所述阻挡部53的高度超过称重单元51的表面,从而防止车辆离开称重单元51。所述阻挡部53为两端弯折的管件,所述管件的轴向与车身纵向平行,所述管件的弯折部分的端部固定于沉降槽52的底面。
[0023]参考图4和图5,根据重量传感器512的数值计算每个轮胎在称重单元51上的位置,方法如下:
[0024]横向尺寸:H1+H2=H
[0025]得到:
[0026]同理,纵向尺寸为:
[0027]其中,点P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前后轮配合的支撑机构和处于前后支撑机构之间的举升平台,所述举升平台能够上升到与支撑机构表面齐平,所述举升平台下降到支撑机构之下时,横移式搬运器能够沿横向进入举升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分别支撑两侧车轮的称重单元,车辆停放后每个车轮分别停放于一个称重单元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移式车辆搬运器的入门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单元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称重板,所述称重板相对地面垂直,每个称重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重量传感器,两个称重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挡板连接固定,称重板上排列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王晨晨汤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联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