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6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梁(板)、U形钢筋、L形钢筋、纵向钢筋、短横筋、螺栓和连接钢板。两个螺栓用短横筋焊接,L形钢筋与短横筋焊接,U形钢筋在上下位置焊接在L形钢筋上构成一个钢筋组,预埋若干个钢筋组的两个装配式梁(板)对接坐落在连接钢板上并通过预埋的螺栓连接固定,L形钢筋搭接重叠并绑扎固定,纵向钢筋穿过重叠的U形钢筋并与其绑扎固定。其有益效果是:铰缝贯穿梁板桥的整个断面,可解决设计预留伸缩缝易导致底部铰缝混凝土开裂问题,提高铰缝连接质量,连接后的梁(板)桥的整体性好,受力更均匀,承载力增大,铰缝的耐久性增加,提高梁(板)桥的使用寿命。(板)桥的使用寿命。(板)桥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而桥梁作为公路交通中的连结纽带数量大、技术难度高,使用中也容易产生各种病害。根据《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桥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跨径桥梁。在中小跨径桥梁中,装配式梁(板)桥由于其预制、安装、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桥梁铰缝在横向连接受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关键部位同时也是薄弱部位。现实工程中,由于受到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的影响,铰缝很容易发生破坏,一旦铰缝破坏后,如果没有及时加固,会逐渐形成通缝,最后形成单板受力而出现病害和破坏。
[0003]目前,典型传统的铰缝结构见图4所示,主要存在着如下缺陷:
[0004]1)预埋钢筋的设置复杂,不利于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铰缝质量不高,存在引发铰缝病害隐患;
[0005]2)铰缝仅限于两个对接梁板上部预留浇筑混凝土空隙部位,连接后的梁(板)桥的整体性差,受力不好,承载力小,影响铰缝作用的发挥;
[0006]3)铰缝底部设计预留1cm伸缩缝,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易导致底部混凝土开裂;
[0007]4)铰缝的耐久性差,梁(板)桥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铰缝贯穿梁板桥的整个断面,可解决设计预留伸缩缝易导致底部铰缝混凝土开裂问题,提高铰缝连接质量,连接后的梁(板)桥的整体性好,受力更均匀,承载力增大,铰缝的耐久性增加,提高梁(板)桥的使用寿命。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梁或板、U形钢筋、L形钢筋、纵向钢筋、短横筋、螺栓和连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两个一组间隔一定距离在螺栓帽端部用短横筋焊接固定,L形钢筋一边的端部焊接在短横筋中部、另一边悬空且方向与短横筋长度方向一致,U形钢筋为两个,沿L形钢筋上下布置并与L形钢筋焊接固定构成一个钢筋组,若干个钢筋组分别预埋在两个拟搭接装配在一起的装配式梁或板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所述装配式梁或板对接坐落在连接钢板上并通过预埋的螺栓连接固定,其中预埋的U形钢筋搭接重叠,预埋的L形钢筋也搭接重叠并绑扎固定在一起;所述纵向钢筋为2个,分别穿过重叠的U形钢筋并与其绑扎固定在一起。
[0011]所述U形钢筋位置距离装配式梁或板上、下表面距离≧5cm,埋入装配式梁或板混凝土的长度≧10cm,伸出装配式梁或板长度应保证搭接装配时与相邻装配式梁或板对应U形钢筋伸出装配式梁或板的长度重叠,且重叠距离≧纵向钢筋的直径。
[0012]所述L形钢筋位置距离装配式梁或板上表面距离≧5cm,埋入装配式梁或板混凝土的长度≧10cm,伸出装配式梁或板长度应保证搭接装配时与相邻装配式梁或板对应L形钢筋伸出装配式梁或板的长度重叠,且重叠距离≧10cm。
[0013]所述纵向钢筋的直径与装配式梁或板预埋钢筋的直径相同,长度贯穿装配式梁或板的长度,两端部距离装配式梁或板长度方向外表面距离≧5cm。
[0014]所述连接钢板上设有与螺栓匹配的安装长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钢筋的设置比传统的铰缝钢筋的设置更加简化有效,这样有利于振捣密实,使铰缝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避免了铰缝因施工质量问题而发生病害;
[0017]2)相较于传统铰缝,该技术新型铰缝与装配式梁(板)形成的整体更加牢固,整体受力性更好,能更好的发挥铰缝的作用,减少铰缝病害;
[0018]3)相较于传统铰缝,该技术新型铰缝装置在装配式梁(板)的下部设有钢板和螺栓进行锚固,钢板的抗拉强度高,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同时使得铰缝装置承载能力及抗剪强度有显著的提高;
[0019]4)通过对传统铰缝和新型铰缝进行对比分析,以8m标准跨径空心板,截取0.5m长缩尺寸试件为例进行试验,得到新型铰缝相较于传统铰缝,其承载力至少提升42%;通过对比两种铰缝试件支座处和铰缝底部的挠度,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新型铰缝试件的挠度始终小于传统铰缝试件挠度;新型铰缝支座处挠度减少30.01%,铰缝底部挠度减少31.37%,说明该技术新型铰缝抵抗变形能力至少提升30%;综上所述,不论是铰缝承载能力还是抗变形能力,该技术新型铰缝均远优于传统铰缝,更能发挥传递横向荷载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立体示意图(剖切);
[0022]图3是本技术预埋钢筋组的连接关系结构原理示意;
[0023]图4是现有典型传统铰缝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中:1

桥面铺装层2

装配式梁(板)3

U形钢筋4

L形钢筋5

纵向钢筋6
‑ꢀ
短横筋7

螺栓8

连接钢板9

上部预埋筋10

剪刀筋11

纵向筋12

底部预埋筋 13

铺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6]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装配式梁(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梁(板)2、U形钢筋3、L形钢筋4、纵向钢筋5、短横筋6、螺栓7和连接钢板8,所述螺栓7为两个一组间隔一定距离在螺栓帽端部用短横筋6焊接固定,L形钢筋4一边的端部焊接在短横筋6中部、另一边悬空且方向与短横筋6长度方向一致,U形钢筋3为两个,沿L形钢筋4上下布置并与L形钢筋4焊接固定构成一个钢筋组,若干个钢筋组分别预埋在两个拟搭接装配
在一起的装配式梁(板)2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所述装配式梁(板) 2对接坐落在连接钢板8上并通过预埋的螺栓7连接固定,其中预埋的U形钢筋3搭接重叠,预埋的L形钢筋4也搭接重叠并绑扎固定在一起;所述纵向钢筋5为2个,分别穿过重叠的U形钢筋3并与其绑扎固定在一起。
[0027]所述U形钢筋3位置距离装配式梁(板)2上、下表面距离≧5cm(留出足够安全层混凝土厚度),埋入装配式梁(板)2混凝土的长度≧10cm,伸出装配式梁(板)2长度应保证搭接装配时与相邻装配式梁(板)2对应U形钢筋3伸出装配式梁(板)的长度重叠,且重叠距离≧纵向钢筋5的直径,易于纵向钢筋5插入,确保搭接质量。
[0028]所述L形钢筋4位置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包括装配式梁或板、U形钢筋、L形钢筋、纵向钢筋、短横筋、螺栓和连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两个一组间隔一定距离在螺栓帽端部用短横筋焊接固定,L形钢筋一边的端部焊接在短横筋中部、另一边悬空且方向与短横筋长度方向一致,U形钢筋为两个,沿L形钢筋上下布置并与L形钢筋焊接固定构成一个钢筋组,若干个钢筋组分别预埋在两个拟搭接装配在一起的装配式梁或板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所述装配式梁或板对接坐落在连接钢板上并通过预埋的螺栓连接固定,其中预埋的U形钢筋搭接重叠,预埋的L形钢筋也搭接重叠并绑扎固定在一起;所述纵向钢筋为2个,分别穿过重叠的U形钢筋并与其绑扎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梁桥或板桥新型铰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钢筋位置距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志胡成健张琦晗刘铮刘春华孙艺张晏费爱萍林增华费永亮李延慧王玉杰仇成竹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