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03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滤产水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包括水池槽底,所述水池槽底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池顶,所述水池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超滤膜体,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水池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溢水管,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头,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水池顶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回弹块,所述回弹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套。该抗污染超滤产水池,过滤效果好,且便于抽吸污泥。且便于抽吸污泥。且便于抽吸污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


[0001]本技术涉及超滤产水池
,具体为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

技术介绍

[0002]在超滤过程中,水溶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浓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
[0003]传统的平底池不利于沉降污染物在池底的富集,且传统超滤膜面积较小,对于颗粒物的过滤不佳,且长时间过滤之后,颗粒物容易附着在过滤膜表面,造成过滤效率降低,故而提出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具备过滤效果好,且便于抽吸污泥等优点,解决了传统超滤产水池过滤效果不佳,且不便于抽吸污泥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过滤效果好,且便于抽吸污泥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包括水池槽底,所述水池槽底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池顶,所述水池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超滤膜体,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水池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溢水管,所述水池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头,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水池顶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回弹块,所述回弹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套,所述水池槽底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泥斗,所述超滤膜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骨架。
[000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底端依次贯穿水池顶和超滤膜体并延伸至超滤膜体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水池槽底的形状呈圆锥状,所述超滤膜体的形状呈圆球状,所述骨架与出水管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液压推杆的右端贯穿水池顶并延伸至水池顶的内侧,所述推块与超滤膜体紧贴。
[0011]优选的,所述回弹块与超滤膜体紧贴,所述防护套位于弹簧的外侧,且防护套的右侧与水池顶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曝气管的右端贯穿水池顶并延伸至水池顶的内侧,所述进泥斗和排
泥管均位于水池槽底内侧。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抗污染超滤产水池,通过进水管进水超滤膜体过滤,通过超滤膜体球形的外形,可以有效增加超滤膜体的面积,从而增加过滤面积,提升过滤效率,通过超滤膜体往复小幅度推动超滤膜体,弹簧推动回弹块弹力支撑,从而使超滤膜体处于往复震动状态,防止颗粒物过多附着在超滤膜体上,通过水池槽底圆锥形可以便于沉降污染物在池底的富集,通过进泥斗便于污泥进入排泥管,从而便于污泥的排出,通过连接杆移动时带动曝气头移动,从而带动曝气头移动注入氧气,便于氧气溢散在污水中,该超滤产水池,过滤效果好,且便于抽吸污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超滤膜体的剖面图。
[0018]图中:1水池槽底、2水池顶、3出水管、4超滤膜体、5液压推杆、6连接杆、7进水管、8溢水管、9曝气管、10曝气头、11推块、12弹簧、13回弹块、14防护套、15排泥泵、16排泥管、17进泥斗、18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包括水池槽底1,水池槽底1的形状呈圆锥状,水池槽底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池顶2,水池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超滤膜体4,超滤膜体4的形状呈圆球状,出水管3的底端依次贯穿水池顶2和超滤膜体4并延伸至超滤膜体4的内侧,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5,液压推杆5的右端贯穿水池顶2并延伸至水池顶2的内侧,液压推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水池顶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7,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溢水管8,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曝气管9,曝气管9的右端贯穿水池顶2并延伸至水池顶2的内侧,曝气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头10,连接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1,推块11与超滤膜体4紧贴,水池顶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回弹块13,回弹块13与超滤膜体4紧贴,回弹块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套14,防护套14为防腐蚀橡胶套,防护套14位于弹簧12的外侧,且防护套14的右侧与水池顶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水池槽底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泥泵15,排泥泵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泥管16,排泥管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泥斗17,进泥斗17和排泥管16均位于水池槽底1内侧,超滤膜体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骨架18,骨架18与出水管3固定连接,通过进水管7进水超滤膜体4过滤,通过超滤膜体4球形的外形,可以有效增加超滤膜体4的面积,从而增加过滤面积,提升过滤效率,通过超滤膜体5往复小幅度推动超滤膜体4,弹簧12推动回弹块13弹力支撑,从而使超滤膜体4处于往复震动状态,防止颗粒物过
多附着在超滤膜体4上,通过水池槽底1圆锥形可以便于沉降污染物在池底的富集,通过进泥斗17便于污泥进入排泥管16,从而便于污泥的排出,通过连接杆6移动时带动曝气头10移动,从而带动曝气头10移动注入氧气,便于氧气溢散在污水中。
[0021]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7进水超滤膜体4过滤,通过超滤膜体4球形的外形,可以有效增加超滤膜体4的面积,从而增加过滤面积,提升过滤效率,通过超滤膜体5往复小幅度推动超滤膜体4,弹簧12推动回弹块13弹力支撑,从而使超滤膜体4处于往复震动状态,防止颗粒物过多附着在超滤膜体4上,通过水池槽底1圆锥形可以便于沉降污染物在池底的富集,通过进泥斗17便于污泥进入排泥管16,从而便于污泥的排出,通过连接杆6移动时带动曝气头10移动,从而带动曝气头10移动注入氧气,便于氧气溢散在污水中。
[0022]综上所述,该抗污染超滤产水池,通过进水管7进水超滤膜体4过滤,通过超滤膜体4球形的外形,可以有效增加超滤膜体4的面积,从而增加过滤面积,提升过滤效率,通过超滤膜体5往复小幅度推动超滤膜体4,弹簧12推动回弹块13弹力支撑,从而使超滤膜体4处于往复震动状态,防止颗粒物过多附着在超滤膜体4上,通过水池槽底1圆锥形可以便于沉降污染物在池底的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污染超滤产水池,包括水池槽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槽底(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池顶(2),所述水池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超滤膜体(4),所述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5),所述液压推杆(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水池顶(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7),所述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溢水管(8),所述水池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曝气管(9),所述曝气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头(10),所述连接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1),所述水池顶(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回弹块(13),所述回弹块(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套(14),所述水池槽底(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泥泵(15),所述排泥泵(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泥管(16),所述排泥管(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泥斗(17),所述超滤膜体(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骨架(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轲冯源王哲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