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97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包括:滑轮座、滑轮、转盘;所述滑轮座的上部设置有滑轮,且滑轮座与滑轮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转盘设置在滑轮的上部,且转盘与滑轮通过间隙配合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转盘前端面的四周,且底板与转盘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螺杆设置在底板的中间,且螺杆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母设置在螺杆的顶端,且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套筒设置在转盘前端面的中间位置,且套筒与转盘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导线张紧力调节功能,大大提高电缆绞合质量,并且导线不易出现划伤,大大提高电缆质量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线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通过将几根或几组相互绝缘的导线通过束线装置绞合后利用电缆外包挤出机制成一根类似绳索的电缆线。
[0003]但是目前电缆在加工时采用的束线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导线之间在绞合时由于张紧力度较小导致绞合后过于松散,影响电缆质量,并且导线经过线盘上的束线孔时绝缘包皮也容易被划伤,造成质量事故,导致实用价值大大降低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包括:滑轮座、滑轮、转盘、底板、螺杆、螺母、套筒、手柄螺栓、套杆、线盘、线塞;所述滑轮座的上部设置有滑轮,且滑轮座与滑轮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转盘设置在滑轮的上部,且转盘与滑轮通过间隙配合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转盘前端面的四周,且底板与转盘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螺杆设置在底板的中间,且螺杆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母设置在螺杆的顶端,且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套筒设置在转盘前端面的中间位置,且套筒与转盘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手柄螺栓设置在套筒前端的上部,且手柄螺栓与套筒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套杆设置在套筒的内部,且套杆与套筒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套接;所述线盘设置在套杆的前端,且线盘与套杆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线塞设置在线盘的内部,且线塞与线盘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为工字形,且滑轮呈平行排列方式设置在转盘的下部两侧。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前端为圆盘,后端为转轴,且底板后端的转轴与转盘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并呈环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多处。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为圆管状,且套筒与圆柱状的套杆之间套接后通过手柄螺栓拧紧固定。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线盘为圆形状,且线盘的内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用于安装线塞的圆形孔。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线塞为两端带有环形止台的空心圆柱,且线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请参见图1至图3,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包括:滑轮座1、滑轮2、转盘3、底板4、螺杆5、螺母6、套筒7、手柄螺栓8、套杆9、线盘10、线塞11;滑轮座1的上部设置有滑轮2,且滑轮座1与滑轮2通过销轴铰接;转盘3设置在滑轮2的上部,且转盘3与滑轮2通过间隙配合方式滑动连接;底板4设置在转盘3前端面的四周,且底板4与转盘3通过轴承相连接;螺杆5设置在底板4的中间,且螺杆5与底板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螺母6设置在螺杆5的顶端,且螺母6与螺杆5通过螺纹拧接;套筒7设置在转盘3前端面的中间位置,且套筒7与转盘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手柄螺栓8设置在套筒7前端的上部,且手柄螺栓8与套筒7通过螺纹拧接;套杆9设置在套筒7的内部,且套杆9与套筒7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套接;线盘10设置在套杆9的前端,且线盘10与套杆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线塞11设置在线盘10的内部,且线塞11与线盘10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
[0030]具体的,滑轮2为工字形,且滑轮2呈平行排列方式设置在转盘3的下部两侧,滑轮2可以对转盘3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大大提高转盘的转动稳定性。
[0031]具体的,底板4前端为圆盘,后端为转轴,且底板4后端的转轴与转盘3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并呈环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多处,底板4通过在转盘3上自由旋转可以大大提高导线线轮出线是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不均匀。
[0032]具体的,套筒7为圆管状,且套筒7与圆柱状的套杆9之间套接后通过手柄螺栓8拧紧固定。
[0033]具体的,线盘10为圆形状,且线盘10的内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用于安装线塞11的圆形孔。
[0034]具体的,线塞11为两端带有环形止台的空心圆柱,且线塞1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35]具体的,转盘3为圆形状,且转盘3四周的内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方式安装有多处用于固定底板4的轴承。
[0036]具体的,滑轮座1正视为U形,侧视为三角形,且滑轮座1呈左右平行分布方式固定在地面上。
[0037]具体实施步骤: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转盘3安装在转动电机上,然后将滑轮2通过滑轮座1支撑固定在转盘3下部的两侧,再将导线线轮穿在螺杆5上,然后拧好螺母6固定,再将导线依次穿进前面的线盘10内的线塞11中,统一引入电缆线外包挤出机上即可,并且使用期间根据导线的松紧度可以通过套杆9将线盘10前后移动使导线调节出合适的张紧力度,保证绞合牢固,提高电缆线质量,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价值。
[0038]滑轮座1、滑轮2、转盘3、底板4、螺杆5、螺母6、套筒7、手柄螺栓8、套杆9、线盘10、线塞11;
[0039]综上所述:该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通过在转盘与线盘之间利用套筒与套杆滑动套接,从而可以带动线盘前后移动对导线进行张紧调节,提高电缆线的绞合牢固性,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能;通过在线盘内设置线塞,从而可以利用线塞与导线之间起到软连接,避免对导线的绝缘包皮造成划伤,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价值;通过设置线塞可以提高线盘与导线之间的阻尼力度,便于线盘前后移动对导线的张紧力度进行调节,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00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缆线束线装置,包括:滑轮座(1)、滑轮(2)、转盘(3)、底板(4)、螺杆(5)、螺母(6)、套筒(7)、手柄螺栓(8)、套杆(9)、线盘(10)、线塞(1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座(1)的上部设置有滑轮(2),且滑轮座(1)与滑轮(2)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转盘(3)设置在滑轮(2)的上部,且转盘(3)与滑轮(2)通过间隙配合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底板(4)设置在转盘(3)前端面的四周,且底板(4)与转盘(3)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螺杆(5)设置在底板(4)的中间,且螺杆(5)与底板(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螺母(6)设置在螺杆(5)的顶端,且螺母(6)与螺杆(5)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套筒(7)设置在转盘(3)前端面的中间位置,且套筒(7)与转盘(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手柄螺栓(8)设置在套筒(7)前端的上部,且手柄螺栓(8)与套筒(7)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套杆(9)设置在套筒(7)的内部,且套杆(9)与套筒(7)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套接;所述线盘(10)设置在套杆(9)的前端,且线盘(10)与套杆(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线塞(11)设置在线盘(10)的内部,且线塞(11)与线盘(10)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鸿鹏李雪花马树平唐浩然张立熙孟庆羽刘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鸿雁光泰线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