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210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针对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进行熔炼;S2:铸锭;S3:轧制;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属进行拉丝处理;S5:对拉丝成型的有色金属单丝进行退火处理;S6:利用绞线机将多根单丝绞制在一起;S7:在导电线芯的外层挤包绝缘层;S8:完成电线电缆的成缆;S9:在成缆的绝缘线芯外挤包内护层并进行铠装;S10:利用挤塑机直接对电线电缆挤包塑料外护套;S11:成品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电线电缆的占用面积,缩小了电线电缆的几何尺寸,使外护套对内部保护效果更好,绝缘层不仅绝缘保护性好,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即导体、绝缘层、内护层、外护层和铠装型式,因此现有的电线电缆大多为多层电线电缆。
[0003]现有的多层电线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大多经过拉制、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和护层挤出等工序,但是其内部导线根数较多,因此在绞制包裹结束后会导致占地面积较大,直径较粗;现有的多层电线电缆的外护套大多采用普通的塑料外护套,保护效果较差;现有多层电线电缆的绝缘层的导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入至熔炉中进行熔炼;
[0007]S2:将熔炼后的有色金属注入模具,使其冷凝成锭状进行铸锭;
[0008]S3:对铸成的锭状有色金属进行轧制,轧件由摩擦力拉进旋转轧辊之间,受到压缩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
[0009]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属进行拉丝处理,利用拉丝机通过一道或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拉丝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配模技术;
[0010]S5:对拉丝成型的有色金属单丝进行退火处理,将其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缓慢冷却;退火的工序关键是防止有色金属单丝氧化;
[0011]S6:利用绞线机将多根单丝以同心层绞的方式按着规定的方向绞制在一起,提高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的柔软度和整体度,以便于后续敷设安装;
[0012]S7:在导电线芯的外层挤包不导电的绝缘层,将导电线芯隔离或包裹起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绝缘层包括一层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高极性溶剂中缩聚再采用流涎法生产而成的H级绝缘薄膜,它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化学稳定性和阻燃性,从而使不仅对导体线芯的绝缘保护性好,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
[0013]塑料绝缘挤出的主要技术要求:偏心度:挤出的绝缘厚度的偏差值是体现挤出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多数的产品结构尺寸及其偏差值在标准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光滑度:挤出的绝缘层表面要求光滑,不得出现表面粗糙、烧焦、杂质的不良质量问题;致密度:挤出
绝缘层的横断面要致密结实、不准有肉眼可见的针孔,杜绝有气泡的存在;
[0014]S8:将多根绝缘好后的线芯按一定的规则绞和起来,并完成绞合时线芯间空隙的填充和线芯的绑扎,完成电线电缆的成缆;成缆的技术要求:一是杜绝异性绝缘线芯翻身而导致电缆的扭弯,二是防止绝缘层被划伤;填充保证成缆后的电缆的圆整和稳定,绑扎保证缆芯不松散;
[0015]S9:在成缆的绝缘线芯外挤包内护层隔离套,再绕包内护层垫层,在绕包内护层垫层的同时对绝缘线芯进行铠装,即在其最外面加装一层金属保护,以免内部绝缘线芯和内护层在运输和安装时受到损坏;内护层防止绝缘线芯不被铠装划伤;
[0016]S10:利用挤塑机直接对电线电缆挤包塑料外护套,塑料外护套经过交联处理,提高了塑料外护套的力学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和耐溶剂性;
[0017]S11:加工完成的电线电缆进行成品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包装入库。
[0018]优选地,所述S1中,熔炉的熔炼温度为1100℃

1300℃。
[0019]优选地,所述S3中,轧制过程为冷轧。
[0020]优选地,所述S5中,退火的作用是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有色金属的硬度和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以符合电线电缆对导电线芯的要求。
[0021]优选地,所述S6中,在绞制过程中,采用紧压形式,使普通圆形变异成半圆、扇形、瓦形和紧压的圆形,减少电线电缆的占用面积,缩小电线电缆的几何尺寸。
[0022]优选地,所述S6中,同心层绞是使有色金属单丝一层一层有秩序地绞合在绞线中心的周围,相邻绞层绞向相反。
[0023]优选地,所述S8中,成缆的作用是满足电线电缆多芯的要求、使电线电缆结构更加稳定、增加电线电缆的柔软度,并使三相磁场抵消、减少损耗。
[0024]优选地,所述S10中,外护套的作用是提高电线电缆的机械强度、防化学腐蚀、防潮防水防火。
[0025]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26]1、该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多根绝缘好后的线芯在绞制过程中,采用紧压形式,使普通圆形变异成半圆、扇形、瓦形和紧压的圆形,减少了电线电缆的占用面积,缩小了电线电缆的几何尺寸。
[0027]2、该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塑料外护套经过交联处理,提高了塑料外护套的力学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和耐溶剂性,从而使其对内部的导体线芯、绝缘层和内护层的保护效果更好。
[0028]3、该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绝缘层包括一层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高极性溶剂中缩聚再采用流涎法生产而成的H级绝缘薄膜,它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化学稳定性和阻燃性,从而使不仅对导体线芯的绝缘保护性好,且可以进行导热和阻燃。
[0029]该方法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实施例1
[0034]参照图1,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入至熔炉中进行熔炼;
[0036]S2:将熔炼后的有色金属注入模具,使其冷凝成锭状进行铸锭;
[0037]S3:对铸成的锭状有色金属进行轧制,轧件由摩擦力拉进旋转轧辊之间,受到压缩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
[0038]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电线电缆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铝及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入至熔炉中进行熔炼;S2:将熔炼后的有色金属注入模具,使其冷凝成锭状进行铸锭;S3:对铸成的锭状有色金属进行轧制,轧件由摩擦力拉进旋转轧辊之间,受到压缩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S4:对轧制后的有色金属进行拉丝处理,利用拉丝机通过一道或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S5:对拉丝成型的有色金属单丝进行退火处理,将其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缓慢冷却;S6:利用绞线机将多根单丝以同心层绞的方式按着规定的方向绞制在一起,提高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的柔软度和整体度,以便于后续敷设安装;S7:在导电线芯的外层挤包不导电的绝缘层,将导电线芯隔离或包裹起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绝缘层包括一层聚酰亚胺薄膜;S8:将多根绝缘好后的线芯按一定的规则绞和起来,并完成绞合时线芯间空隙的填充和线芯的绑扎,完成电线电缆的成缆;S9:在成缆的绝缘线芯外挤包内护层隔离套,再绕包内护层垫层,在绕包内护层垫层的同时对绝缘线芯进行铠装,即在其最外面加装一层金属保护,以免内部绝缘线芯和内护层在运输和安装时受到损坏;S10:利用挤塑机直接对电线电缆挤包塑料外护套,塑料外护套经过交联处理,提高了塑料外护套的力学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和耐溶剂性;S11: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财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