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9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包括挠度仪本体,所述挠度仪本体的底部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圆槽一,所述圆槽一内侧壁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固定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的支撑机构,并通过旋松固定螺栓一后移动支撑杆,从而使得挠度仪本体移动至适当高度,且通过旋松固定螺栓二后推动矩形块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矩形杆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矩形板和万向自锁轮进行移动,当万向自锁轮移动至适当位置处时旋紧固定螺栓二,从而使得该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放置时更加稳固。时更加稳固。时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梁静载实验是将标准设计荷载或标准设计荷载的等效使用荷载施加于桥梁结构的指定位置,对实桥结构的应变分布、变形进行检测,以此对实桥结构性能做出判断,从而达到检验桥梁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检验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质量,判断桥梁桥梁结构实际的承载等级的目的。
[0003]而桥梁的挠度是衡量一座桥梁在受重力情况下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程度的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其挠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桥梁是否状态正常,是否需要修复或停用,以防事故的发生,桥梁的挠度是衡量一座桥梁在受重力情况下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程度的主要技术指标。而桥梁挠度曲线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挠度仪进行监测,但现有的挠度仪一般与支撑架固连,使得挠度仪的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搬运放置和使用,且当挠度仪损坏时不便于进行拆卸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挠度仪的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搬运放置和使用,且当挠度仪损坏时不便于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包括挠度仪本体,所述挠度仪本体的底部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圆槽一,所述圆槽一内侧壁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块,所述圆块与圆槽一插接,所述圆块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移动槽,且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插接,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的支撑机构,使用时,利用移动槽和限位板对圆块进行固定,从而对固定块进行固定,进而对挠度仪本体进行固定,且利用挠度仪本体对桥梁挠度曲线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得到桥梁静载实验的结果。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移动槽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均固连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对应位置处的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侧与对应位置处放置槽的一内侧壁之间固连有复位弹簧。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圆块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槽二,且圆槽二与多个移动槽连通,所述圆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底面固连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顶部与圆槽二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外侧旋合连接有推动块,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为楔形,且推动块顶部与限位板楔形端的顶部接触,通过启动电
机,使得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块向下进行移动,并利用复位弹簧使得限位板移动至移动槽的内部,从而便于将挠度仪本体取下,利用固定机构便于对挠度仪本体进行拆卸安装。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开设有圆槽三,所述圆槽三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顶部与固定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连。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圆杆的外侧开设有连接缺口二,所述连接缺口二的一侧开设有滑动通孔,且滑动通孔与圆槽三连通,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固连有螺管,且螺管与滑动通孔连通,所述螺管的一端旋合连接有固定螺栓一,且固定螺栓一的一端与连接缺口二的一侧接触,通过旋松固定螺栓一后移动支撑杆,从而使得挠度仪本体移动至适当高度,当挠度仪本体移动至适当高度后旋紧固定螺栓一,从而对挠度仪本体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圆杆外侧的底部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连接缺口一,所述连接缺口一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座二,所述连接座二的底部设置有矩形杆,且矩形杆的一端与连接座二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杆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一,且连接座一的内部与矩形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一一侧的底部固连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底部固连有万向自锁轮,通过矩形杆的一端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矩形板和万向自锁轮进行移动,当万向自锁轮移动至适当位置处时旋紧固定螺栓二,从而使得该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放置时更加稳固。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矩形槽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座二的两侧均固连有滑块,且滑块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连接,利用滑块和滑槽对连接座二进行限位。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座二的顶部固连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矩形块对应螺纹孔的位置处旋合连接有固定螺栓二,且固定螺栓二的一端与连接缺口一的一侧接触,利用固定螺栓二对矩形块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对连接座二和矩形杆的位置处进行固定。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在固定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的支撑机构,并通过旋松固定螺栓一后移动支撑杆,从而使得挠度仪本体移动至适当高度,且通过旋松固定螺栓二后推动矩形块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矩形杆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矩形板和万向自锁轮进行移动,当万向自锁轮移动至适当位置处时旋紧固定螺栓二,从而使得该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放置时更加稳固;
[0016]2、通过启动电机,使得螺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推动块向下进行移动,并利用复位弹簧使得限位板移动至移动槽的内部,从而便于将挠度仪本体取下,利用固定机构便于对挠度仪本体进行拆卸安装,从而便于该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进行放置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00、挠度仪本体;110、固定块;111、圆槽一;112、限位槽;200、固定机构;210、固定盒;220、电机;221、螺杆;230、推动块;240、圆块;241、圆槽二;242、移动槽;250、限位板;251、连接板;252、复位弹簧;300、支撑机构;310、圆杆;311、圆槽三;312、连接缺口一;313、矩形槽;314、滑槽;315、连接缺口二;316、滑动通孔;320、支撑杆;321、螺管;322、固定螺栓一;330、矩形杆;340、连接座一;350、矩形板;351、万向自锁轮;360、连接座二;361、滑块;370、矩形块;371、固定螺栓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包括挠度仪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仪本体(100)的底部固连有固定块(110),所述固定块(110)的底部开设有圆槽一(111),所述圆槽一(111)内侧壁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12),所述固定块(11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00),所述固定机构(200)包括圆块(240),所述圆块(240)与圆槽一(111)插接,所述圆块(240)外侧关于其中心线等角度开设有多个移动槽(242),且移动槽(24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50),所述限位板(250)的一端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112)插接,所述固定机构(20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其的支撑机构(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242)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限位板(250)的两侧均固连有连接板(251),且连接板(251)与对应位置处的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51)一侧与对应位置处放置槽的一内侧壁之间固连有复位弹簧(2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块(240)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槽二(241),且圆槽二(241)与多个移动槽(242)连通,所述圆块(24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盒(210),所述固定盒(210)的内底面固连有电机(220),所述电机(2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221),且螺杆(221)的顶部与圆槽二(241)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螺杆(221)的外侧旋合连接有推动块(230),所述限位板(250)的一端为楔形,且推动块(230)顶部与限位板(250)楔形端的顶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装配式桥梁静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00)包括圆杆(310),所述圆杆(310)的顶部开设有圆槽三(311),所述圆槽三(311)的内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发李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