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往复转换工作电流驱动电路和同步行扫描的OLED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82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选择电路,同步于至少相互重叠的所述行的选择信号,将显示面板的多个特定行中的显示像素设定为已选择状态。层级信号发生电路生成层级信号,其基于显示数据,控制每个OLED显示像素的亮度层次,并以往复(ping  pong)方式依次提供已生成的层级信号。多个信号分配电路,在时间序列源的定时,依据每列中的多个显示像素,依次分配由层级信号发生电路提供的层级信号。多个电流保持电路单独保持已分配的层级信号,并将具有基于已保持的层级信号的电流值的电流,同步提供给多条同步扫描行中的显示像素,作为层级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驱动装置、显示器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并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器驱动装置,其中在该面板上安排多个显示像素,每个显示像素包括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通过提供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电流,其发出具有预定亮度层次的光;以及包括该显示器驱动装置的显示器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地,公知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显示器装置)包括显示器面板,其中每个显示像素包括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其依据提供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发出具有预定亮度层次的光,该显示像素是二维排列的,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下文中将称为“有机EL元件”)或发光二极管(LED)。特别地,与近年来广泛使用的的液晶显示器装置(LCD)相比,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模式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显示响应速率,没有场角依赖性,而且能够实现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图像质量的高清晰度,降低功耗及其他优点。另外,发光元件型显示器包括发光元件型显示像素,并因此不像液晶显示器装置一样要求背光。因此,发光元件型显示器具有极好的特性,可以进一步降低厚度和重量,并已经作为下一代显示器而被深入研究和发展。附图说明图18为示出现有技术中,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模式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图19为示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模式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中的显示像素的结构实例的等价电路图。如图18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模式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具有的结构包括显示面板110P,其中以矩阵形式(n行×m列)排列多个显示像素EMP。每个显示像素EMP包括例如,在多条扫描线SL和多条数据线DL的每个交叉点附近,具有稍后描述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其中SL和DL彼此基本垂直排列。扫描驱动器120P与显示面板110P的扫描线SL连接,并且通过以预定的定时,依次将扫描信号Vsel应用于每条扫描线SL,将每行的显示像素EMP设定为已选择状态。信号驱动器200P与显示面板110P的数据线DL连接,并以预定的定时,获取显示数据,向每条数据线DL提供对应于显示数据的层级电流Ipix。在此类显示器中,扫描驱动器120P和信号驱动器200P的工作状态由例如扫描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及类似信号控制,其中这些信号的生成是基于由外部提供的定时信号,并且对应于显示数据的层级电流,通过扫描信号的应用而被写入每行中被设定为已选择状态的显示像素中。结果,各个显示像素发出具有预定亮度层次的光,从而显示希望得到的图像信息。在此类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模式的发光元件型显示器中,提出了多种类型的驱动控制机制或控制方法,这些机制或方法控制上述电流控制型发光元件的发光。例如,已知一种包括像素驱动电路的显示器,其中该电路由多个开关装置组成,这些开关装置依据组成显示面板的每个显示像素,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以及发光元件。例如,如图19所示,此类像素驱动电路具体包括像素驱动电路DP1;以及有机EL元件OEL,具有与像素驱动电路DP1的晶体管Tr124的漏极接线端连接的阳极接线端,以及施加有地电势的阴极接线端。在彼此平行排列的一对扫描线SL1和SL2与数据线DL的每个交叉点附近,像素驱动电路DP1包括第一晶体管Tr121,具有与扫描线SL1连接的栅极接线端,以及与数据线DL和触点N121连接的源极接线端和漏极接线端;第二晶体管Tr122,具有与触点N121和触点N122连接的源极接线端和漏极接线端;第三晶体管Tr123,具有与触点N122连接的栅极接线端,与触点N121连接的漏极接线端,以及施加有较高电源电压Vdd的源极接线端;第四晶体管Tr124,具有与触点N122连接的栅极接线端,以及施加有较高电源电压Vdd的源极接线端。在此实例中,图19中,第一晶体管Tr121包括n沟道型场效应薄膜晶体管,而第二至第四晶体管Tr122至Tr124中的每个包括p沟道型场效应薄膜晶体管。另外,CP1代表形成于第三和第四晶体管Tr123和Tr12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在具有此类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DP1中,通过在预定的定时,开/关包括晶体管Tr121至Tr124的四个晶体管(开关装置),有机EL元件OEL经受如下的发光控制。也就是说,在像素驱动电路DP1中,当扫描驱动器120P通过分别对扫描线SL1应用高级扫描信号Vsel1,对扫描线SL2应用低级扫描信号Vsel2,将显示像素设定为已选择状态时,使得晶体管Tr121、Tr122和Tr123导通,而对应于显示数据的层级电流Ipix流过晶体管Tr121和Tr123,其中信号驱动器200P将显示数据提供给数据线DL。此时,由于晶体管Tr123的栅极和漏极之间的部分被晶体管Tr122电短路,Tr123工作在饱和区。结果,层级电流Ipix的电流级被晶体管Tr123转变为电压级,从而在栅极和源极之间生成预定电压(写入操作)。依据晶体管Tr123栅极和源极之间生成的电压,晶体管Tr124导通,预定驱动电流从高电源电压Vdd,通过晶体管Tr124和有机EL元件OEL,流入地电势,从而从有机EL元件发射光(发光操作)。随后,当例如,高级扫描信号Vsel2应用于扫描线SL2时,晶体管Tr122关闭。结果,晶体管Tr123栅极和源极之间生成的电压被寄生电容CP1保持住。接着,当低级扫描信号Vsel1应用于扫描线SL1时,晶体管Tr121关闭。结果,数据线DL和像素驱动电路DP1被电切断。因此,通过电势差,第四晶体管Tr124连续地保持导通状态,其中该电势差基于保持在寄生电容CP1中的电压,预定驱动电流从高电源电压Vdd,通过晶体管Tr124和有机EL元件OEL,流入地电势,并因此持续有机EL元件OEL的发光操作。这里,控制通过晶体管Tr124提供给有机EL元件OEL的驱动电流,使其具有基于显示数据的亮度层级的电流值,并控制发光操作持续例如一帧的周期,直到对应于下一个显示数据的层级电流写入每个显示像素中。具有此类电路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控制方法向每个显示像素(第三晶体管Tr123的栅极接线端)提供层级电流,其中该电流具有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特定电流值,该方法还基于依据电流值而保持的电压控制驱动电流,其中该驱动电流通过有机EL元件,从而影响具有预定亮度层次的发光操作。因此,该方法称为电流应用模式(或电流指定(specification)模式)。像图19一样,同样已知采用电压应用模式(或电压指定模式)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方法将具有对应于显示数据的指定电压值的层级电压应用于每个显示像素,其中每个显示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EL元件,该方法依据层级电压的电压值控制驱动电流,其中该电流通过有机EL元件OEL,从而影响具有预定亮度层次的发光操作。在采用此类电压指定模式的像素驱动电路中,在开关元件的元件特性(晶体管或其他的沟道阻抗)中产生不规律或波动(退化),其中该开关元件依赖于外部环境(周围温度或其他)、使用时间和类似条件,具有选择功能或发光驱动功能,使得驱动电流受到影响。因而,像素驱动电路具有一个问题,就是希望得到的发光特性(以预定亮度层次显示)不能及时地长时间稳定实现。或者,当精细地形成每个显示像素,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高清晰度时,构成像素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驱动装置,其基于显示数据驱动构成显示面板的多个二维排列的显示像素,该显示器驱动装置至少包括:选择电路,以至少相互重叠的周期将该显示面板的多个特定行中的该显示像素设定为已选择状态;层级信号发生电路,基于该显示数据生成 层级信号,控制每个显示像素的亮度层次;以及电流写入电路,其提取与该多个特定行中的该显示像素对应的信号电流,并依据该选择电路将该显示像素设定为该已选择状态的定时,向该多个特定行中的该显示像素提供具有基于该层级信号的电流值的层级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崎友之尾崎刚小仓润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