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油轮的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82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比以往低价并且未增大巨型油轮的重量,且在中心舱内没有轨枕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具有双壳结构的船壳的巨型油轮为对象,该船壳具备:双层船底(3),其包括船底外壳(9)及船底内壳(11);以及双层船侧壁(5),其包括船侧外壳(13)及船侧内壳(15)。对于巨型油轮所具备的舱单元(7)而言,中心舱(23)与两个翼舱(25)并排配置为三个。在翼舱内,以与船侧内壳(15)、船底内壳(11)及纵向舱壁(17)结合的状态配置有两块防水板(31、31)。两块防水板(31、31)在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与竖桁(27)及加强桁(29)对置的位置。竖桁(27)及加强桁(29)对置的位置。竖桁(27)及加强桁(29)对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巨型油轮的舱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中心舱内没有轨枕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许第574675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往的在中心舱内没有轨枕的巨型油轮(被称作VLCC(Very Large Crudeoil Carrier)的载货重量超过30万吨的油轮)的舱结构。在该以往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中具备:纵向舱壁,其为了分割舱的内部而沿船壳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竖桁,它们在船壳的高度方向上与纵向舱壁结合,并具有舱的整体高度的0.15倍至0.20倍的宽度;以及水平梁,其沿着船壳的长度方向排列在多个竖桁之间。并且,在水平梁的端部一体地提供有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的宽度逐渐增大且自由端部成形为圆形部,第二加强部与竖桁结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467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在将具有舱的整体高度的0.15倍至0.20倍的宽度的构件用作竖桁的情况下,当将舱的整体高度设为25m时,竖桁的宽度成为3.75m~5m。若想要以包含焊接量在内的方式通过切断加工来得到这样的宽度尺寸的竖桁,则需要以特别订货的方式准备宽度尺寸比4m大的钢材并对其进行加工、或需要确保使用切断加工和焊接所需要的宽度尺寸。若将这样的大宽度的竖桁例如单侧各设置十块,则不仅使得材料费以及加工费变高,还会产生巨型油轮的重量大为增大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比以往低价并且未增大巨型油轮的重量,且在中心舱内没有轨枕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改善的对象的巨型油轮具有双壳结构的船壳,该船壳具备:双层船底,其包括船底外壳及船底内壳;以及双层船侧壁,其包括船侧外壳及船侧内壳。并且,在舱结构中,在船壳的内部在行进方向上并排配置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舱单元,该舱单元包括中心舱和两个翼舱,该中心舱被船底内壳、船侧内壳、沿行进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向舱壁、沿与行进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横向舱壁以及甲板包围。并且,与纵向舱壁、船底内壳及甲板结合的竖桁在中心舱内在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九根以上,对应于一个翼舱,与船底外壳、船底内壳、船侧外壳以及船侧内壳结合的加强桁在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九根以上。另外,在中心舱内,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两根竖桁彼此不通过轨枕连结。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那样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中,在翼舱内,以与船侧内壳、船底内壳及纵向舱壁结合的状态配置有两块防水板,两块防水板在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与竖桁及加强桁对置的位置。如果像这样将两块防水板配置于翼舱内,则两块防水板分
别与竖桁以及加强桁在宽度方向上并排,由此,不对竖桁的宽度尺寸进行较大变更,就能够对中心舱与翼舱的变形进行抑制并实现中心舱的无轨枕化。
[0011]优选的是,两块防水板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这样一来,就无需增加形状不同的部件的数量,因此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化。
[0012]另外,九根以上的竖桁和九根以上的加强桁分别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两块防水板平行配置,因此能够实现平衡性良好的结构。
[0013]优选的是,在从行进方向后方起将由两块防水板划分的翼舱内的三个分区设为A分区、B分区以及C分区,且将A分区、B分区以及C分区的行进方向的长度尺寸的合计设为100的情况下,将两块防水板配置于如下位置:A分区及C分区的行进方向的长度尺寸为27以上且40以下的位置。如果是这样的比率范围,则能够平衡性良好地对两块防水板的两侧的双层船侧壁以及纵向舱壁的变形进行抑制。
[0014]优选的是,两块防水板夹着船侧内壳与船底内壳的交点、以及纵向舱壁与船底内壳的交点,而与船侧内壳、船底内壳及纵向舱壁结合。这样一来,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防水板的加强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将巨型油轮的舱结构的一例以局部剖切的状态示出的概要性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II

II线截断的截面图。
[0017]图3是按照图2所示的沿着加强桁的III

III线截断的截面图。
[0018]图4是按照图2所示的沿着防水板的IV

IV线截断的截面图。
[0019]在图5中,(A)是示出在中心舱内设置有轨枕的以往的舱单元的结构强度的变形图,(B)是示出实现了中心舱内的无轨枕化的本实施方式的舱单元的结构强度的变形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舱结构,
[0022]3 双层船底,
[0023]5 双层船侧壁,
[0024]7 舱单元,
[0025]9 船底外壳,
[0026]11 船底内壳,
[0027]13 船侧外壳,
[0028]15 船侧内壳,
[0029]16 中间内壁,
[0030]17 纵向舱壁,
[0031]19 横向舱壁,
[0032]21 甲板,
[0033]23 中心舱,
[0034]25 翼舱,
[0035]27 竖桁,
[0036]27A 延长部,
[0037]27B 延长部,
[0038]29 加强桁,
[0039]31 防水板,
[0040]31A 贯通孔,
[0041]31B 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的实施方式。
[0043]图1是将巨型油轮的舱结构的一例以局部剖切的状态示出的概要性的立体图,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II

II线截断的截面图,图3是按照图2所示的沿着加强桁设定的III

III线截断的截面图,图4是按照图2所示的沿着防水板设定的IV

IV线截断的截面图。
[0044]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巨型油轮的舱结构1是具备双层船底3和双层船侧壁5的双壳结构,且具有在油轮的行进方向上并排配置了三个舱单元7(从船首起设为7A、7B、7C。以下在未特别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简化为“舱单元7”)的结构。各舱单元7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两个翼舱25、25(以下在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在图示中,将左侧没为翼舱25a,而将右侧设为翼舱25b)和中心舱23。在各舱23、25内填充有输送对象的重油等流体。图1所图示的第一方向D1是巨型油轮的行进方向,与行进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D2是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正交的第三方向D3是上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舱单元7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两个横向舱壁19、19之间的距离)约为50m,宽度方向的尺寸W(船侧外壳13、13之间的距离)约为60m,高度方向的尺寸H(船底外壳9至甲板21的距离)约为29m。
[0045]双层船底3包括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巨型油轮的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具备双层船底和双层船侧壁而成的双壳结构的船壳的内部在行进方向上并排配置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舱单元,所述双层船底包括船底外壳及船底内壳,所述双层船侧壁包括船侧外壳及船侧内壳,所述舱单元包括中心舱和两个翼舱,所述中心舱被所述船底内壳、所述船侧内壳、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向舱壁、沿与所述行进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横向舱壁以及甲板包围,与所述纵向舱壁、所述船底内壳及所述甲板结合的竖桁在所述中心舱内在所述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九根以上,对应于一个所述翼舱,与所述船底外壳、所述船底内壳、所述船侧外壳以及所述船侧内壳结合的加强桁在所述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九根以上,在所述中心舱内,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两根所述竖桁彼此不通过轨枕连结,在所述翼舱内,以与所述船侧内壳、所述船底内壳及所述纵向舱壁结合的状态配置有两块防水板,所述两块防水板在所述行进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本贵秀一田中孝幸中森隆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名村造船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