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和具有该前碰吸能结构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70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包含靠背侧板和调角器,其还包括一前碰吸能机构,该前碰吸能机构在汽车发生前碰时能够相对运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靠背侧板和调角器上;在所述调角器正常工作时,所述前碰吸能机构整个跟随靠背侧板和调角器运动,在汽车发生前碰时,外力驱动靠背位移,调角器位置不变,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靠背侧板固定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调角器固定连接的一端进行扭转而吸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靠背侧板和调角器之间设置包含齿圈、行星齿轮和吸能扭转杆的吸能结构,在汽车发生前碰时,吸收因碰撞产生的破坏性能量,减少能量二次传递到人体的目的。减少能量二次传递到人体的目的。减少能量二次传递到人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和具有该前碰吸能结构的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和具有该前碰吸能结构的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汽车用户对于汽车安全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常规座椅整体吸能等效于弹簧结构,吸收碰撞伤害能量后,会再次将能量释放出来,传递到人体上,对人体造成损伤。
[0003]市场上已存在的吸能机构工作状态普遍在汽车发生后撞时,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9063938 U公开的一种靠背吸能的机构,包括坐垫侧板和调角器下连接板,吸能装置及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前、后螺母和前、后台阶螺栓;吸能装置包括在调角器下连接板设一个异形冲击槽及吸能片,吸能片由上联部、承载部以及断裂部构成,承载部为一个圆环结构,断裂部由对称的二段窄带构成并将上联部与承载部连接,沿各窄带中部的表面一周设有断裂槽;前、后螺母分别焊接于坐垫侧板的前、后两个螺栓连接孔;前台阶螺栓依次将调角器下连接板、吸能片和坐垫侧板压紧并与前螺母连接完成固定;后台阶螺栓穿过调角器下连接板与焊接在坐垫侧板的后螺母固连。该专利能在汽车被追尾时快速断裂以保护乘员头颈部免受伤害,效果好成本低。
[0004]还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101905665A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吸能结构,其包括座椅背、座椅垫,座椅背两侧的底端分别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座椅垫的两侧的后端,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下侧设有前、后两个安装脚,前安装脚铰接在座椅垫上,后安装脚通过缓冲吸能装置安装在座椅垫上。本专利技术在被追尾时缓冲吸能装置变形吸能,从而保护乘员安全,避免乘员颈部扭伤。
[0005]上述两项专利只能在汽车被追尾(即后撞)时进行吸能,不能用于汽车前撞时吸能,因此前撞事故的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一种高速前撞工况下,可以持续吸收消耗前撞所产生的能量的结构迫切需要研发。
[0006]目前类似高速前撞进行吸收消耗前撞所产生的能量的结构有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10789553A公开的具有靠背前倾缓冲吸能装置的安全座椅,在其靠背与支撑底架之间设有靠背前倾缓冲吸能装置;所述靠背前倾缓冲吸能装置的一端与靠背支撑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底架连接,所述靠背前倾缓冲吸能装置为惯性解锁装置。所述惯性解锁装置为液压缸阻尼装置或铰链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车辆没有紧急制动时,椅背不会前倾,安全性好;而在车辆紧急制动时,椅背前倾非常灵敏,可靠性高。
[0007]上述三项专利中,CN 209063938 U和CN101905665A是利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相互的形变达到力值稳定的效果,CN10789553A由液压缸和铰链相互作用吸收能量。另外CN 209063938 U、CN101905665A和CN10789553A不可以应用在集成式安全带座椅上。CN 209063938 U和CN101905665A是汽车发生后撞时,装置功能吸能,CN10789553A用于保护乘客不受前排碰撞伤害。还有就是CN 209063938 U和CN101905665A皆应用于20Km/h的汽车低
速行驶碰撞事故发生时,难以保证60KM/h行驶速度下的碰撞事故安全性。CN10789553A应用领域为公交或列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汽车60KM/h行驶速度下,发生前撞事故时,保证乘员安全性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该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能够用于集成式和非集成式安全带座椅。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包含靠背侧板和调角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前碰吸能机构,该前碰吸能机构在汽车发生前碰时能够相对运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靠背侧板和调角器上;在所述调角器正常工作时,所述前碰吸能机构整个跟随靠背侧板和调角器运动,在汽车发生前碰时,外力驱动靠背位移,调角器位置不变,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靠背侧板固定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调角器固定连接的一端进行扭转而吸能。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碰吸能机构包括:
[0012]一与所述调角器固定连接的底板;
[0013]一与所述靠背侧板固定连接的齿圈,所述齿圈在汽车发生前碰时能够相对所述底板转动;
[0014]至少一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设在所述底板上;
[0015]至少一与所述行星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吸能扭转杆,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罩在所述齿圈上并将所述行星齿轮和吸能扭转杆包纳的上盖,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轴设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齿圈的中心,所述行星齿轮还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为三个,三个行星齿轮呈周向布置,所述吸能扭转杆为三个,可吸收能量1570J。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行星齿轮之间采用花键啮合方式周向固定连接。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上盖之间也采用花键啮合方式周向固定连接。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底板的那一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底板方向凸起的底板固定台,在每一个底板固定台上设置有底板焊接孔;在所述底板相对所述上盖的那一面上开设有形状和位置均与所述底板固定台对应的上盖固定槽,在每一上盖固定槽内设置有位置与所述底板焊接孔对应的上盖焊接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组合后,每一个底板固定台嵌入对应的上盖固定槽内并使得每一上盖焊接孔与每一底板焊接孔对齐,然后对上盖焊接孔与底板焊接孔实施焊接,使得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22]一种座椅,包含上述前碰吸能结构。所述座椅为集成式安全带座椅或者非集成式
安全带座椅。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前撞吸能结构,通过在靠背侧板和调角器之间设置包含齿圈、行星齿轮和吸能扭转杆的吸能结构,在汽车发生前碰时,吸收因碰撞产生的破坏性能量,减少能量二次传递到人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机构、靠背侧板和同步杆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机构、调角器、靠背侧板、连接板和同步杆的爆炸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机构、靠背侧板和同步杆的装配示意放大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机构和调角器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前碰吸能机构的爆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包含靠背侧板和调角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前碰吸能机构,该前碰吸能机构在汽车发生前碰时能够相对运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靠背侧板和调角器上;在所述调角器正常工作时,所述前碰吸能机构整个跟随靠背侧板和调角器运动,在汽车发生前碰时,外力驱动靠背位移,调角器位置不变,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靠背侧板固定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前碰吸能机构与调角器固定连接的一端进行扭转而吸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碰吸能机构包括:一与所述调角器固定连接的底板;一与所述靠背侧板固定连接的齿圈,所述齿圈在汽车发生前碰时能够相对所述底板转动;至少一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设在所述底板上;至少一与所述行星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吸能扭转杆,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罩在所述齿圈上并将所述行星齿轮和吸能扭转杆包纳的上盖,所述吸能扭转杆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前碰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轴设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齿圈的中心,所述行星齿轮还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廷勇张武蒋小菡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