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电动头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电动头枕。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市场上所用的前后调节头枕核心结构大部分是手动调节,随着用户的使用体验要求日趋提高,手动头枕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0003]传统高端车型上,电动头枕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电机、减速器配合四连杆结构来实现的,但是这种结构的电动头枕结构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消费级别的车辆使用。
[0004]对于电动方式的电动头枕装置,公开专利公报第KR2006
‑
0134430号中公开了通过马达驱动来与头枕相连接的螺旋杆前进及后退,一次调节头枕的前后方向位置的电动头枕装置。
[0005]但是,上述文献公开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头枕的前后方向移动量仅依靠螺旋杆的长度,因此,无法确保能够满足搭乘人员的感性的头枕的前后方向移动量,为了确保充分的移动量,头枕的前后方向宽度需要增加,造成头枕体积增大。
[0006]为此,授权专利公报KR10
‑
1585850公开的电动头枕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包括锁定杆和头枕部,该锁定杆的下端部固定于椅背的上侧,头枕部安装在锁定杆的上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包括:一安装在锁定杆上的马达,所述马达通过一丝杆输出动力;一滑块,所述滑块内设置有一与丝杆啮合的螺母;一四连杆机构,所述马达通过与丝杆啮合的螺母以及与所述螺母连为一体的滑块通过所述四连杆结构驱动所述头枕部中的头枕支撑部件前后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充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中的第一连杆的基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锁定杆上,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充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中的第二连杆的联动板,所述头枕部中的头枕支撑部件安装在所述联动板上;充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的前连杆和充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中的第四连杆的后连杆,在所述后连杆上开设有一长条槽,所述前连杆的一端和后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前下动轴和后下动轴铰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前连杆的另一端和后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前上动轴和后上动轴铰接在所述联动板上,所述滑块滑动配置在所述后连杆的长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和后连杆各为两根,两根前连杆和两根后连杆对称设置在所述丝杆轴线方向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配置在两根后连杆之间,在所述滑块以所述螺母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部,每一滑动部滑动配合在一根后连杆的长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两根前连杆的一端通过前横臂连接起来,组成一U字型结构;两根后连杆的一端通过后横臂连接起来,组成一U字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相互连接的基座顶壁、基座后壁、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所述基座顶壁、基座后壁、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围成一空间,所述马达、丝杆、滑块、两根前连杆、两根后连杆和所述联动板配置在该空间内,其中两根前连杆的一端通过一根前下动轴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上,两根后连杆的一端通过一根后下动轴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上;所述联动板从所述基座前侧的开口伸出和缩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具有相互连接的联动板前壁、联动板左侧壁和联动板右侧壁,所述头枕部中的头枕支撑部件安装在所述联动板前壁上,所述联动板左侧壁和联动板右侧壁插入到所述空间内并分别位于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的内侧,两根前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根前上动轴分别铰接在联动板左侧壁和联动板右侧壁;两根后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根后上动轴分别铰接在联动板左侧壁和联动板右侧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分为左锁定杆和右锁定杆,所述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分别通过铆钉锚固在所述左锁定杆和右锁定杆的上端部上,丛而使得头枕部安装在锁定杆的上端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锁定杆和右锁定杆的上端部上各自安装有一摩擦座,在所述基座左侧壁和基座右侧壁上各自安装有一个固定
座,所述固定座包纳对应的摩擦座并与所述的摩擦座摩擦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电动头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耀伟,沈毅能,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