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24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镜,最后经所述透镜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车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且光学精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车灯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本技术还涉及包括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车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车辆上一般需要安装车灯,这样既可以方便周围车辆和行驶人员及时观察到车辆,起到警示的作用,也可以让驾车人员能够观察到行驶过程中的路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003]车灯的光形主要包括近光、远光,在车灯使用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根据路况和车况的不同,实时变换车灯的光形,以满足安全驾驶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特定的车灯光学机构来实现不同车灯光形,以同时满足光形照度、角度、均匀性的要求。车灯的近光是为了实现近距离的照明,根据车灯相关的标准可知,近光光形中具有被称为“III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近光的截止线上方,主要对标志牌等位于路面上方的物体起到照明作用,使驾驶员获取标志牌等信息。
[0004]目前,实现近光III区光形的车灯光学机构,主要是通过改变车灯光学元件(例如聚光器)的结构,也存在利用车灯内的反射元件和透镜支架等零部件上的反射面相配合的结构。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仍存在光学精度较低、光学结构集成度不高等缺陷。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近光III区形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该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其光学精度高。
[0006]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内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0007]本技术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结构集成度高,且光学精度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透镜,最后经所述透镜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后上方。
[00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弧面。
[0011]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内凹弧面。
[0012]典型地,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设置有增反层。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所述透镜支架远离所述透镜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射结
构和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上,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上。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在远离所述透镜的端部设置有截止线结构。
[001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反射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腔。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
[0017]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灯。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将透镜支架设置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一端开口设置为能够与透镜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能够通过光反射及两者位置的相互配合,使得从透镜投射的光线能够形成近光III区光形;将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设置在透镜支架上,不仅使得形成近光III区光形的光学结构与透镜的安装结构结合为一体,有效提高光学结构的集成度,而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得该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学精度。
[0019]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设置有增反层,能够提高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对光线的反射效率,以提高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光学效率;第二反射结构上设置有截止线结构,以使得第二反射结构不仅能够反射第一反射面出射的光线,还能够作为遮光板,使得相应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第二反射结构遮光后形成带有明暗截止线的主近光光形。
[0020]有关本技术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中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3是图2的A

A剖面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透镜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0025]图5是图4所示的透镜支架的后视图;
[0026]图6是近光III区光线的走向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中近光III区光形与主近光光形的光形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透镜支架
ꢀꢀꢀꢀꢀꢀꢀꢀꢀꢀꢀꢀꢀꢀꢀꢀꢀꢀ
11第一反射面
[0030]12第二反射面
ꢀꢀꢀꢀꢀꢀꢀꢀꢀꢀꢀꢀꢀꢀꢀ
13第一反射结构
[0031]131第一凹腔
ꢀꢀꢀꢀꢀꢀꢀꢀꢀꢀꢀꢀꢀꢀꢀꢀ
14第二反射结构
[0032]141截止线结构
ꢀꢀꢀꢀꢀꢀꢀꢀꢀꢀꢀꢀꢀꢀ
142第二凹腔
[0033]2透镜
ꢀꢀꢀꢀꢀꢀꢀꢀꢀꢀꢀꢀꢀꢀꢀꢀꢀꢀꢀꢀꢀꢀ
a近光III区光形
[0034]b主近光光形
ꢀꢀꢀꢀꢀꢀꢀꢀꢀꢀꢀꢀꢀꢀꢀꢀ
c近光明暗截止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6]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左”、“右”等,基于透镜2,“前”是指透镜2的出光方向所指的方向,“后”是指与“前”相反的方向,“左”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左侧,“右”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右侧,即与车辆正常行驶的左右侧方向相同,“上”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上方,“下”是指沿透镜2出光方向的下方。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接触”、“连接”应做广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透镜支架(1),所述透镜支架(1)的一端开口适于与透镜(2)连接、另一端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12)与所述透镜支架(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反射面(11)能够将入射至该第一反射面(11)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12),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面(12)反射至所述透镜(2),最后经所述透镜(2)投射以形成近光III区光形(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12)的后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面(12)设置为内凹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近光III区形成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维陈兆禹张韬沈进张果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