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75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其包括:管体,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管体由PVC材料制成;保护盖,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孔,所述保护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挂耳;钻头,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所述钻头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挂耳相对应的第二挂耳;固定件,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质量轻、可拆卸,避免PVC管体受夯击而开裂,易于从淤泥中拖出,采样轻松,便于在红树林泥沼及潮间带中携带等特点。在红树林泥沼及潮间带中携带等特点。在红树林泥沼及潮间带中携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沉积物采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分析沉积物柱状样品能够有效研究有机质沉积过程和年代的演变特征,因此沉积物柱状样的采集成为环境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目前红树林湿地、滩涂等海域柱状样采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红树林区域泥质松软,行走困难,已有基于配重或不锈钢采样器,难于携带;(2)常采用PVC管通过直接夯击的方式采集,由于红树林根系阻挡或达到一定深度沉积层变硬,难以使采集管达到计划深度;(3)采用铁锤夯击PVC管上边缘时,由于受力面较小,会出现管裂的情况;(4)采样管达到一定深度后,由于暴露部分管子较短难于抓握,且无法多人同时操作,上提过程困难、耗时;(5)在含水量较高的区域,上提过程中底部沉积物存在下滑掉落的情况;(6)采集结束,沉积柱主要通过肩扛等人力方式运输,在行走困难的红树林区域实属困难。因此,设计一种适合红树林、滩涂等区域沉积物的采集的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及辅助运输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其具有质量轻、可拆卸,避免PVC管体受夯击而开裂,易于从淤泥中拖出,采样轻松,便于在红树林泥沼及潮间带中携带等特点。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包括:
[0006]管体,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管体由PVC材料制成;
[0007]保护盖,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孔,所述保护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挂耳;
[0008]钻头,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所述钻头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挂耳相对应的第二挂耳;
[0009]固定件,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可拆卸连接。
[0010]本技术通过在管体的顶部增加保护盖和在管体的底部增加金属钻头,淤泥较硬时通过夯击取样时,保护盖和钻头具有保护管体破裂的作用;通过固定件将保护盖和钻头连接,在采样器取出的过程中,便于使用外界的辅助工具提供受力点以将采样器从淤泥中取出,并具有避免钻头掉落的作用。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挂耳的个数为2,两个第一挂耳相互对称的设置在保护盖的外侧;所述第二挂耳的个数为2,两个第二挂耳相互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钻头的外侧。
[0012]优选的是,还包括辅助运输装置,所述辅助运输装置包括:
[0013]塑料板,其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管体的固定槽,所述塑料板一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由塑料制成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塑料板为雪橇板状结构,即塑料板的左侧、右侧均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弧形板;
[0014]伸缩杆,其包括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所述前伸缩杆可滑动的套接在前侧连接杆中,所述后伸缩杆可滑动的套接在后侧连接杆中,所述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均通过紧箍结构与所述前侧连接杆和后侧连接杆连接固定;
[0015]拖拉杆,其的一端与所述前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伸缩杆连接,所述拖拉杆与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一体成型设置。
[0016]本技术在红树林沼泽、滩涂等淤泥环境中取样后,将采样器取出,并封堵管体的两端后将管体放置在固定槽中,利用辅助运输装置浮在淤泥面上特点,通过拖动辅助运输装置实现样品在淤泥上的拖动。
[0017]优选的是,所述前侧连接杆和后侧连接杆均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塑料板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塑料板所在平面呈90

150
°
角,所述连接件呈U型凹槽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塑料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前侧连接杆和后侧连接杆的下端均铰接在所述连接件的凹槽中,所述连接件的凹槽开口方向与塑料板相对以使连接杆可转动折叠在塑料板的两侧。
[0018]优选的是,所述前侧连接杆和后侧连接杆之间可拆卸的设置有帆布挡板,所述固定槽的开口方向向上,固定槽的底部从右侧向左侧逐渐提升至固定槽的槽口以使固定槽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0019]优选的是,所述紧箍结构包括:
[0020]凸起,其沿着伸缩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凸起为半球形结构;
[0021]卡接孔,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凸起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卡接孔中;
[0022]至少两条槽缝,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远离塑料板的一端,并沿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杆远离塑料板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
[0023]套筒,其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以使套筒向下拧紧使将所述凸起定位在所述卡接孔中。
[0024]套筒套接在连接杆的上,并与连接杆螺纹连接,套筒向下拧动时,将连接杆的上端挤压,使其上端的开口变小以将凸起固定在卡接孔中,避免拖动拖拉杆时,伸缩杆从连接杆中滑落出。
[0025]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一、本技术通过在管体的顶部增加保护盖和在管体的底部增加金属钻头,淤泥较硬时通过夯击管体取样时,保护盖和钻头具有保护管体破裂的作用;通过固定件将保护盖和钻头连接,在采样器取出的过程中,便于使用外接的辅助工具提供受力点以将采样器从淤泥中取出,并具有避免钻头掉落的作用。
[0027]二、本技术在红树林沼泽、滩涂等淤泥环境中取样后,将采样器取出,并封堵管体的两端后将管体放置在固定槽中,利用辅助运输装置浮在淤泥面上特点,通过拖动辅助运输装置实现样品在淤泥上的拖动。
[0028]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说明的是辅助运输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1]1、管体;2、保护盖;3、第一挂耳;4、钻头;5、第二挂耳;6、固定件;7、连接杆;8、伸缩杆;9、拖拉杆;10、固定槽;11、帆布挡板;1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3]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4]实施例
[0035]如图1

2所示,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包括:
[0036]管体1,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管体1由PVC材料制成;
[0037]保护盖2,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上端,所述保护盖2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孔,所述保护盖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挂耳3;
[0038]钻头4,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下端,所述钻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管体由PVC材料制成;保护盖,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孔,所述保护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挂耳;钻头,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所述钻头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挂耳相对应的第二挂耳;固定件,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耳的个数为2,两个第一挂耳相互对称的设置在保护盖的外侧;所述第二挂耳的个数为2,两个第二挂耳相互对称的设置在所述钻头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运输装置,所述辅助运输装置包括:塑料板,其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管体的固定槽,所述塑料板一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由塑料制成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塑料板为雪橇板状结构;伸缩杆,其包括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所述前伸缩杆可滑动的套接在前侧连接杆中,所述后伸缩杆可滑动的套接在后侧连接杆中,所述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均通过紧箍结构与所述前侧连接杆和后侧连接杆连接固定;拖拉杆,其的一端与所述前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伸缩杆连接,所述拖拉杆与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一体成型设置。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金继业张少峰王华蒙丽琼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