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4036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和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壳体、阀芯部件、泵部件,主壳体包括第一腔、第二腔、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所述主壳体具有盖板、环壁部、外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腔相对应的支撑壁,所述环壁部的当量内径小于所述外壁部的当量内径,所述环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所述支撑壁与所述环壁部连接,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连接,所述主壳体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且所述盖板封住所述镂空区朝向所述叶轮的一侧。该方案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案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案结构紧凑且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中,一般会使用到冷却液,冷却液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动机等需加热或冷却部件的加热或冷却,在热管理系统中需要通过泵输送流体,通过阀控制流动路径。泵和阀通过管路连接。
[0003]而如果把泵和阀集成到一起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两者集成后的结构,另一方面需要考虑集成加工对泵的效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主壳体、阀芯部件、泵部件、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阀芯部件的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
[0007]所述泵部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
[0008]所述主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
[0009]所述主壳体具有盖板、环壁部、外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腔相对应的支撑壁,所述环壁部的当量内径小于所述外壁部的当量内径,所述环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所述支撑壁与所述环壁部连接,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连接,所述主壳体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且所述盖板封住所述镂空区朝向所述叶轮的一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
[0011]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换热回路,所述电池换热回路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所述阀芯部件、所述叶轮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电池换热回路中的管路连通。
[0012]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所述阀芯部件、所述叶轮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中的管路连通。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主壳体具有盖板、环壁部、支撑壁和外壁部结构,主壳体具有镂空区,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支撑壁与外壁部之间,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环壁部与外壁部之间,盖板位于环壁部与外壁部之间、且盖板封住镂空区朝向叶轮的一侧;一方面,流体控制组件具有流体控制和流体泵送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了镂空区且盖板位于环壁部与外壁部
之间,盖板封住镂空区朝向叶轮的一侧,有助于主壳体结构的稳定,进而有利于维持一定的泵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主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主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主壳体的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1中阀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图6所示阀芯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8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主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9为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主壳体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10主壳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图5,图1示意出流体控制组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流体控制组件1包括主壳体11、阀芯部件12、泵部件13、泵壳体14,主壳体11与泵壳体14组装固定,阀芯部件12相对主壳体11能够旋转;主壳体11包括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20,阀芯部件12的大部分位于第一腔111,泵壳体14包括泵腔141,泵部件13的大部分位于泵腔14;泵部件13包括叶轮131,泵部件13的叶轮131的至少部分位于主壳体11的第二腔120,叶轮131具有进口132和出口133,叶轮131的进口132位于叶轮131的中部,阀芯部件12至少具有进口121和出口122,阀芯部件12的出口122与叶轮131的进口132连通。主壳体11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101和冷却液出口102,冷却液进口101与阀芯部件12的进口121连通,冷却液出口102与叶轮的出口133连通。
[0025]流体控制组件可用于根据要求输送流体,流体从冷却液进口进入阀芯部件后,可经叶轮131进口132进入叶轮内部,受旋转叶轮的离心力作用,经叶轮出口133后从冷却液出口离开,由于流体控制组件兼具有泵和阀的功能,可以一个部件实现以往系统中使用的泵和阀的结构,与其相比,流体控制组件结构尺寸较小,从阀芯部件出来的流体可直接进入叶轮,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管路来连接,降低了成本。
[0026]主壳体11具有收缩部125和转接通道126,转接通道126位于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20之间,转接通道126位于收缩部125,转接通道126连通第一腔111与第二腔120,其中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20以收缩部125为界,转接通道126的当量直径小于第一腔111的当量直径,转接通道126的当量直径小于第二腔120的当量直径,阀芯部件12具有弯折通道127,弯折通道127的第一端口(即阀芯部件的进口)与冷却液进口101连通,弯折通道127的第二端口(即阀芯部件的出口)位于收缩部125且和转接通道126连通,叶轮131的一部分伸入收缩部125,且叶轮131的进口132与转接通道126连通,弯折通道127的第二端口与叶轮131的进口132连通,转接通道126连通弯折通道127的第二端口与叶轮的进口132。弯折通道127的第二端口与叶轮131的进口132同轴线设置,叶轮131的出口133与冷却液出口102连通。弯折通道127的第二端口和叶轮131的进口都位于收缩部125形成的区域126,流道的转接在收缩部125形
成的区域内进行,一方面使得从弯折通道127流出的流体更为流畅地进入叶轮131,同时也降低叶轮出口的流体回流至叶轮进口处,另一方面弯折通道与叶轮进口是全通道对应设置,类似于管与管的对应连接,流场较为稳定。叶轮在泵的工作过程中会有窜动的情况,使得转接通道在叶轮轴向窜动方向上会有高度不同的情况。
[0027]参照图6、图7,阀芯部件12具有主体部128和凸出部129,主体部128周侧为球面,主体部128周侧开设有弯折通道127的第一端口,凸出部129自主体部128朝向第二腔120伸出,凸出部129当量外径小于主体部128的当量外径;凸出部129伸入收缩部125,收缩部125具有限位壁161,主体部128具有第一限位面130,凸出部129具有第二限位面142,第一限位面130与第二限位面142呈台阶形式,第一限位面130、第二限位面142与限位壁161配合设置。
[0028]阀芯部件12为球形阀芯,弯折通道127为L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主壳体、阀芯部件、泵部件、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阀芯部件的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泵部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主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所述主壳体具有盖板、环壁部、外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腔相对应的支撑壁,所述环壁部的当量内径小于所述外壁部的当量内径,所述环壁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所述支撑壁与所述环壁部连接,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连接,所述主壳体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镂空区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且所述盖板封住所述镂空区朝向所述叶轮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外壳部,所述外壳部设置所述环壁部、支撑壁和外壁部,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部组装固定;所述主壳体具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所述转接通道当量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腔当量直径以及所述第二腔的当量直径,所述叶轮具有上盖,所述盖板面对所述上盖且所述盖板与所述上盖保持一定距离;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一腔不连通,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腔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由塑料制成,所述环壁部、外壁部同心轴设置,所述环壁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支撑壁的厚度;所述环壁部与所述外壁部间隔设置,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环壁部的端部与所述外壁部;所述外壳部具有涡流通道和出口,所述涡流通道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涡流通道变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具有凸起壁,所述凸起壁位于所述盖板外周,所述凸起壁相对所述盖板向所述叶轮方向凸起;所述阀芯部件的部分伸入所述转接通道;所述叶轮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转接通道,所述阀芯部件与所述叶轮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具有至少两个凸耳,所述盖板具有侧部和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叶轮的上端面相对,所述侧部背向所述叶轮方向延伸,所述侧部具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凸耳卡扣连接;或者所述外壳部具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盖板具有至少两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固定孔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零四D一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