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及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377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技术领域,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管,多片第一弧板合围组成外套管,多片第二弧板合围组成内套管;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动作机构;外套管的下端连接有桩尖。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套管、内套管形成沉管;外套管和/或内套管顶着桩尖竖向埋入地基中,并到达预定位置,形成桩孔;内套管中穿入钢筋骨架,并向内套管内投入混凝土;向上提拉拔出外套管、内套管的同时,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在提拉拔出沉管时,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缓慢相向靠近移动,土壤、混凝土桩基对沉管的摩擦力降低,阻力降低;使得沉管更容易拔出,不会造成混凝土桩基,防止损坏混凝土桩基。基。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及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
,特别是涉及一种沉管及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土木工程领域中常用的基础形式。随着上部结构高度增加,形态逐渐复杂,要求有足够大的地基承载力,也就相应地需要越来越高的桩承载力。其中,沉管灌注桩是桩基础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技术,采用锤击、震动、静压等方法通过挤土的方式,把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活瓣式桩尖(活瓣式桩靴)的沉管竖向埋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最后,拔出沉管,混凝土凝固成型为灌注桩。由于沉管埋入土中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沉管受到沉管周边土壤的回弹挤压及沉管内混凝土的挤压,导致沉管拔出的阻力很大,拔出时可能会出现钢筋骨架偏离,混凝土桩基颈缩等现象,出现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沉管及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管拔出阻力大易造成质量事故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管,包括多片第一弧板,和多片第二弧板;多片所述第一弧板合围组成外套管,多片所述第二弧板合围组成内套管,且内套管同轴穿设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的动作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下端连接有桩尖。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设于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多根提拉杆,提拉杆对应第一弧板、第二弧板设置,且提拉杆上连接有第一拉筋、第二拉筋;所述第一拉筋、第二拉筋均设有多根,其中,所述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的第一端均铰接提拉杆,且第一拉筋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弧板,第二拉筋的第二端铰接第二弧板。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所述提拉杆的上端伸出外套管,并高于内套管的上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伸出外套管。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所述内套管的任一第二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斗,进料斗与内套管相通。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多片所述第二弧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状的第二提拉板,多片第二提拉板组成第二提拉环板。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多片所述第一弧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状的第一提拉板,多片第一提拉板组成第一提拉环板。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所述桩尖分为固定部和尖部,固定部成形有插接筒,插接筒插入外套管的下端。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公开的沉管;该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多片第一弧板合围组成外套管,多片第二弧板合围组成内套管,内套管同轴穿设在外套管内;在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安装带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彼此向对方靠近的动作机构,并形成沉管;
[0014]S2、打击外套管和/或内套管的上端,外套管和/或内套管顶着桩尖竖向埋入地基中,并到达预定位置,形成桩孔;
[0015]S3、内套管中穿入钢筋骨架,并向内套管内投入混凝土;
[0016]S4、向上提拉拔出外套管、内套管的同时,动作机构同步工作,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直到沉管完全拔出。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所述钢筋骨架为钢筋笼。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外套管和/或内套管顶着桩尖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竖向埋入地基中,形成桩孔;在桩孔内穿入钢筋骨架,并投入混凝土;向上提拉拔出外套管、内套管的同时,动作机构同步工作,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移动,直到沉管完全拔出。由于提拉拔出沉管时,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缓慢相向靠近移动,沉管周边土壤回弹挤压的程度降低,土壤对沉管的摩擦力降低;另外,第二弧板朝向第一弧板移动,第二弧板与混凝土桩基之间形成微小间隙,也可降低混凝土桩基对第二弧板(内套管)的摩擦力;阻力降低,沉管更容易拔出,不会造成混凝土桩基,防止损坏混凝土桩基。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沉管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是外套管的第一弧板、内套管的第二弧板朝向对方靠近移动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沉管的施工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尖部1、固定部2、插接筒3、外套管4、内套管5、第二拉筋6、第一拉筋7、提拉杆8、第一提拉环板9、进料斗10、第二提拉环板11、吊环12、桩尖13、动作机构14、钢筋笼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9]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管,包括多片第一弧板,和多片第二弧板;多片所述第一弧板合围组成外套管4,多片所述第二弧板合围组成内套管5,且内套管5同轴穿设在外套管4内;所述外套管4与内套管5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的动作机构14;所述外套管4的下端连接有桩尖13。
[0032]所述动作机构14包括设于外套管4与内套管5之间的多根提拉杆8,提拉杆8对应第一弧板、第二弧板设置,且提拉杆8上连接有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所述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均设有多根;其中,所述第一拉筋7和第二拉筋6的第一端均铰接提拉杆8,且第一拉筋7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弧板,第二拉筋6的第二端铰接第二弧板。关于铰接,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的两端均成形有U形的卡箍,卡箍上穿设销钉;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的其中一个卡箍的销钉与固定在第一弧板内壁、第二弧板外壁上的耳板连接;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的另一个卡箍的销钉与提拉杆8连接。
[0033]通常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设为四片,相邻的第一弧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相邻的第二弧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可为错开布置。由于动作机构14的提拉杆8是对应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设置的,故提拉杆8也设置有四根。多根第一拉筋7、第二拉筋6沿着第一弧板、第二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了提高第一弧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片第一弧板,和多片第二弧板;多片所述第一弧板合围组成外套管,多片所述第二弧板合围组成内套管,且内套管同轴穿设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朝向彼此靠近的动作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下端连接有桩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设于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多根提拉杆,提拉杆对应第一弧板、第二弧板设置,且提拉杆上连接有第一拉筋、第二拉筋;所述第一拉筋、第二拉筋均设有多根,其中,所述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的第一端均铰接提拉杆,且第一拉筋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弧板,第二拉筋的第二端铰接第二弧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杆的上端伸出外套管,并高于内套管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伸出外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任一第二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斗,进料斗与内套管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何冠中蔡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航奔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