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360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08
提供热传导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热传导部件具有在内部封入有工作介质的壳体,壳体具有焊料以及上下重叠的底板部和顶板部。底板部和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由具有不锈钢、钛以及钛合金中的任意材料的材料形成。顶板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外缘部的内侧连结,随着从外缘部朝向内侧而远离底板部。底板部和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的外缘部具有从与焊料接触的面沿上下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沿着所述壳体的外缘连续。焊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槽内。焊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槽内。焊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传导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传导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蒸汽室中,形成有被2个板材的内表面包围而成的空间。而且,在空间的内部收纳有芯,并且在空间中封入有工作流体(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8-004177号公报)。
[0003]在蒸汽室中,工作流体通过从发热的部件接收的热而蒸发。蒸发后的工作流体在容器的内部流动。在芯中,工作流体被外部的热冷却而冷凝。在芯中,冷凝后的工作流体移动而返回受热的部分。这样,蒸汽室运送从部件传递的热。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04117号公报
[0005]在现有蒸汽室中,对板材进行钎焊接合。在进行钎焊的情况下,需要使板材升温至比焊料的熔融温度高的温度,有时会使板材的性质发生变化。另外,根据接合的板材的材质,也存在焊料的熔融温度变高的情况,接合有可能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构成壳体的板材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抑制板材的性质的变化而提高接合部分的密闭性的热传导部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热传导部件具有在内部封入有工作介质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下重叠的底板部和顶板部;以及焊料,其配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外缘部与所述顶板部的外缘部之间。所述底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由具有不锈钢、钛以及钛合金中的任意材料的材料形成。所述顶板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外缘部的内侧连结,随着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外缘部朝向内侧而远离所述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的外缘部具有从与所述焊料接触的面沿上下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壳体的外缘连续。所述焊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凹槽内。
[0008]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工序:将焊料配置于底板部的外缘部的上部;将顶板部的外缘部以夹着所述焊料的方式重叠配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外缘部的上方;以及使所述底板部、所述顶板部以及焊料升温至比各自的熔融温度低的温度,并且对所述底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外缘部上下地进行加压而使所述焊料变形。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热传导部件,无论构成壳体的板材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提高接合部分的密闭性而提高工作介质的热传导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传导部件的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所示的热传导部件的剖视图。
[0012]图3是图1所示的热传导部件的俯视图。
[0013]图4是放大了热传导部件的焊料的放大图。
[0014]图5是进行接合前的状态的底板部、顶板部以及接合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5]图6是示出完成热传导部件的壳体后的状态的接合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7是第1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壳体的放大剖视图。
[0017]图8是第1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壳体的另一例的放大剖视图。
[0018]图9是第2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壳体的放大剖视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底板部;2:顶板部;3:柱部;4:芯构造体;5:焊料;6:接合装置;10:上表面;11:凹部;12:被接合部;21:接合部;22:平板部;23:倾斜部;61:第1加压部;62:第2加压部;100:热传导部件;100a:热传导部件;100b:热传导部件;101:壳体;101a:壳体;101b:壳体;102:空间;103:被加热区域;104:散热区域;121:第1连接面;122:凹槽;122a:凹槽;211:第2连接面;212:凹槽;611:上表面;621:凸部;622:下表面;Ht:发热体;Cm:镀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热传导部件100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状,底板部1与顶板部2在重力方向上重叠。将底板部1和顶板部2所重叠的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沿Z方向观察热传导部件100时的短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另外,图中的尺寸、形状以及结构要素间的大小关系是一例,与实际的尺寸、形状以及结构要素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相同。
[0022]<热传导部件100>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传导部件10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热传导部件100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热传导部件100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了热传导部件100的焊料5的放大图。另外,在图2所示的热传导部件100的剖视图中,省略了镀铜Cm的图示。热传导部件100与发热体Ht接触,运送来自发热体Ht的热而使发热体Ht的温度降低。另外,被运送的热向外部散热。即,热传导部件100用作发热体Ht的散热部件。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热传导部件100具有壳体101。壳体101在内部具有空间102。在空间102的内部配置有柱部3和芯构造体4。而且,空间102是密闭的,在空间102的内部封入有工作介质Md。即,热传导部件100具有在内部封入有工作介质Md的壳体101。
[0025]如图2所示,壳体101的Y方向的一侧是被加热区域103,另一侧是散热区域104。发热体Ht与被加热区域103的Z方向的下表面接触。发热体Ht的热传递到热传导部件100的被加热区域103。而且,在壳体101的内部,来自发热体Ht的热使工作介质Md升温而蒸发。工作介质的蒸汽Vp在散热区域104中流动。而且,工作介质的蒸汽Vp在散热区域104中使热向壳体101传递,工作介质的蒸汽Vp冷凝而返回为液体的工作介质Md,并再次在被加热区域103中被加热而蒸发。重复以上的动作,从而在热传导部件100中运送发热体Ht的热,对发热体Ht进行冷却。
[0026]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导部件100中,使用水来作为工作介质Md,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举出醇化合物、替代氟利昂、烃化合物、氟化烃化合物以及二醇化合物等。作为工作介质Md,能够广泛采用如下物质:通过在被加热区域103中利用来自发热体Ht的热而蒸发(气化)并在散热区域104中向壳体101传递热而冷凝(液化)。
[0027]对热传导部件100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在热传导部件100中,底板部1与顶板部2在Z
方向上重叠,X方向和Y方向的外缘部接合。通过使底板部1与顶板部2接合,而形成壳体101。即,壳体101具有上下重叠的底板部1和顶板部2。
[0028]对热传导部件100进行更详细地说明。热传导部件100具有底板部1、顶板部2、柱部3、芯构造体4以及焊料5。在热传导部件100中,底板部1和顶板部2在Z方向上重叠,X方向和Y方向的外缘部接合。通过将底板部1与顶板部2接合,形成壳体101。底板部1和顶板部2经由焊料5接合。即,通过在底板部1的第1连接面121与顶板部2的第2连接面211之间配置焊料5,将底板部1与顶板部2接合。即,壳体101具有上下重叠的底板部1和顶板部2。
[0029]<底板部1>
[0030]作为底板部1,例如由包含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传导部件,其具有在内部封入有工作介质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上下重叠的底板部和顶板部;以及焊料,其配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外缘部与所述顶板部的外缘部之间,所述底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由具有不锈钢、钛以及钛合金中的任意材料的材料形成,所述顶板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外缘部的内侧连结,随着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外缘部朝向内侧而远离所述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至少一方的外缘部具有从与所述焊料接触的面沿上下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壳体的外缘连续,所述焊料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中,所述凹槽在与沿着所述壳体的外缘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传导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野雅昭石田淳一奥田健巽昭生井冈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