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36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弹性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加热固定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固定,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处置的标准化,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救治效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时重症监护及急救处理,尤其在批量伤员处置,以及后送途中监护中,使得救治力量更加充分、均衡、安全、高效,同时,在携带定位模块后,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高原战争下,批量重症伤员的出现,需要全面的重症监护、综合评估和提前预警,以及标准化的救治策略和有效的战救措施实施,这些即使在后方医院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战地医院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该设备的投入使用,能有效降低高原不利因素、节约人力、缩短综合评估及预警时间,同时给予标准化处置及智能控制,减少人为误差等,最终能够降低伤死率、提高救治效率。
[0003]现有的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大多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供氧,不便于转运和治疗,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造成死亡率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处置的标准化,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救治效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时重症监护及急救处理,尤其在批量伤员处置,以及后送途中监护中,使得救治力量更加充分、均衡、安全、高效,同时,在携带定位模块后,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供氧,不便于转运和治疗,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造成死亡率高的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弹性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所述加热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加热固定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所述软式担架的底部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部填充有泡沫颗粒;
[0007]所述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舱体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光照模块,所述舱体的内壁安装有集成主机,所述舱体内腔两侧设置有急救物资存储模块、控温控压输液模块、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密封门相配合,所述密封门与舱体无缝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为多个,对个所述减震弹性件关于加热固定板的底面矩形阵列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滑动块相配合,所述软式担架与加热固定板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软式担架两端的把手分别与舱体内情的前后壁相抵。
[0012]优选的,所述泡沫颗粒的直径设置为3mm~5mm,所述泡沫颗粒填充在软式担架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舱体顶部一侧安装有显示器和控制器,所述显示器和控制器的上方卡合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防护盖与舱体铰接。
[0014]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压力温度传感器和生命体征监测装置,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器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D/A转换器,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机械臂、控压制氧模块、报警器和光照模块,所述加热固定板设置于D/A转换器的输出端。
[0015]优选的,所述舱体的内部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臂,第一马达、第二固定块、第二转动臂、第二马达、抓手和第三马达,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转动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转动臂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动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抓手与第二转动臂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抓手之间设置有第三马达。
[0016]优选的,所述机械臂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械臂对称设置在软式担架的两侧。
[0017]通过将患者放置在软式担架上,泡沫颗粒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颠簸对患者在造成二次伤害,然后将软式担架滑槽推入舱体内部,能够将软式担架进行固定,将患者连接传感设备,再通过密封圈对舱体进行密封,密闭的舱体可承载纯氧及高压氧舱功能,以及保温处理(33~37℃),然后启动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征状况对内部的气压温度和氧气以及紫外、红外、白光等光照进行调整,能够保持舱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治疗,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能够对一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及脑压、脑氧及重要脏器红外检测,采集患者多模态下生命信息,结合前期大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给予系统评估及预警,当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报警器响起,便于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
[0018]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舱体内部环境,能够操纵机械臂活动,从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医疗操作,包括复苏及镇痛、镇静治疗,胫骨穿刺、心包穿刺、环甲膜穿刺、胸腔穿刺,其中急救物资存储模块和控温控压输液模块能够提供医以上操作的医疗用品,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内部,以供设备使用,能够避免在战场或高原电能不足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且高原地区阳光充足,能够对装置提供足够的电能,防护盖能够对显示器和控制器进行防护,避免失误操作,对患者造成损害,万向轮便于装置转运,其中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可以迅速加入后送体系,使得重症伤员救治更加系统化。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固定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软式担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臂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控制流程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舱体;2、密封门;3、铰链;4、减震弹性件;5、加热固定板;6、滑槽;7、软式担架;8、滑动块;9、把手;10、泡沫颗粒;11、太阳能板;12、光照模块;13、压力温度传感器;14、集成主机;15、单片机;16、控压制氧模块;17、报警器;18、急救物资存储模块;19、控温控压输液模块;20、通讯模块;21、生命体征监测装置;22、定位模块;23、机械臂;24、第一固定块;25、第一转动臂;26、第一马达;27、第二固定块;28、第二转动臂;29、第二马达;30、抓手;31、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包括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2),所述密封门(2)与舱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铰链(3),所述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性件(4),所述减震弹性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固定板(5),所述加热固定板(5)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6),所述加热固定板(5)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软式担架(7),所述软式担架(7)的底部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把手(9)的内部填充有泡沫颗粒(10);所述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1),所述舱体(1)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光照模块(12),所述舱体(1)的内壁安装有集成主机(14),所述舱体(1)内腔两侧设置有急救物资存储模块(18)、控温控压输液模块(19)、通讯模块(20)和定位模块(22),所述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7),所述密封圈(37)与密封门(2)相配合,所述密封门(2)与舱体(1)无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性件(4)设置为多个,对个所述减震弹性件(4)关于加热固定板(5)的底面矩形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与滑动块(8)相配合,所述软式担架(7)与加热固定板(5)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式担架(7)两端的把手(9)分别与舱体(1)内情的前后壁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管理和转运的模块化高原重症救护单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颗粒(10)的直径设置为所述泡沫颗粒(10)填充在软式担架(7)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浩张开元倪前伟李江涛姜伊昆滕勇史清海王瑞尹东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