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322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油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80.0~92.0份基础油、0.8~1.2份金属清净剂、2.3~5.5份无灰分散剂、0.7~2.1份烷基二硫代磷酸锌、0.1~0.54份纳米级多效摩擦剂、0.05~0.3份烷基二苯胺、2.3~5.8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3~0.8份降凝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内燃机油是一种以纳米材料为基础制备的新型润滑材料,更是一种抗磨擦性能突出、燃料经济性好、换油期长、超低尾气排放,并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摩擦损失的内燃机油。发动机摩擦损失的内燃机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发动机润滑油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坦克发动机主要朝着高功率方向发展,需要在借助高温润滑技术的条件下,为高功率发动机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坦克发动机而言,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活塞、气缸套以及气门等构件将受到高温和摩擦的影响,势必会对构件性能造成损坏。要想促使发动机高效运作,则应尽可能缩小气缸套和活塞环之间孔隙,减少摩擦阻力对发动机运行效率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要求系统内部有较好的润滑条件,以免出现构件咬死等故障问题,进而对发动机作业造成阻碍。在活塞构件运作时,位于上止点处的气缸套内壁以及活塞环的温度明显提高,需要对上述构件采用高温润滑技术,保证润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满足高温环境要求。对于水冷发动机来讲,活塞构件工作时,上止点温度将低于240℃,但在空冷发动机中,这一位置温度升高较多,并且与发动机输出功率间成正比关系。在使用高温润滑剂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环境下的氧化情况及热稳定情况等,以便保证高温润滑技术的有效运用。
[0003]传统的润滑油主要是普通石油基,能在200℃左右达到较好的氧化特性及热稳定性,这类润滑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坦克发动机系统运行需求,因此,现阶段润滑油研究重点转变为合成润滑油。运用在发动机系统中的高温润滑油需要具有以下特点:一、不容易形成沉淀杂质;二、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氧化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三、润滑油挥发度要低;四、要具备较好的粘度特性;五、对发动机构件不产生腐蚀作用。
[0004]坦克作为重要的军事车辆之一,在进行其发动机设计时应注重抗沉积性能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合成型润滑油也将更多的被用于发动机油的润滑保护。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突出的抗高温氧化性和更强的抗磨损能力。合成润滑油粘度变化受温度影响很小,既能在低温条件下流动,也能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当的粘度,减少发动机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外,合成型润滑油油提炼纯度高,在发动机持续高温运作下,不易被氧化分解生成油泥与积碳,换油期更长。
[0005]纳米科技的进步也给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界面与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摩擦表面以纳米颗粒或纳米膜的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减磨性能。以纳米材料为基础制备的新型润滑材料应用于摩擦理论中,是纳米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并将以不同于传统添加剂的作用方式起到抗磨减摩作用。传统的润滑油难以满足长时间、高温、高负荷等苛刻条件下的润滑,特别是无法实现摩擦副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为此急需发展新型高效能的减摩自修复延寿材料和技术。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能,对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和实现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将纳米材料用于机械零件表面的润滑,对改善摩擦磨损和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机动性能等方面具有潜在
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满足坦克发动机需要散热性好、摩擦系数小以及连续作用等特点的要求,其抗磨减摩性能突出、燃料经济性好、换油期长。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009][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油是由聚α

烯烃和双酯复配得到的,复配质量比为70~76:10~16。
[0011]进一步的,所述α

烯烃包含Durasyn 166、Durasyn 168和Durasyn 180I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双酯包含上海棋成润滑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A1021和/或A1022。
[0013]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清净剂包含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和/或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
[0014]进一步的,所述无灰分散剂包含高分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和/或高分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B。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级多效摩擦剂包含纳米硼陶瓷摩擦改进剂、纳米硼酸摩擦改进剂和纳米十六烷基硼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进一步的,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美国BPT公司提供的氢化乙烯丙烯异戊二烯类SVM5。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降凝剂包含烷基萘T801和/或聚α

烯烃降凝剂T803B。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19]1)先将基础油预热,再加入降凝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烷基二苯胺、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混合后得到混合油;
[0020]2)将纳米级多效摩擦剂与混合油混合后即得成品油。
[0021]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油预热的温度为55~65℃。
[0022]进一步的,步骤1)中,混合油混合的转速为400~600r/min,混合的时间为30~45min。
[0023]进一步的,步骤2)中,成品油混合的转速为500~800r/min,混合的时间为40~50min。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聚α

烯烃(PAO)与双酯复配作合成(PAO)基础油,具有优异的粘温特性、高粘度指数、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及低温流动性,挥发损失小,有效延长油品的时效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0026]2.添加纳米级多效摩擦改进剂,可与润滑油形成高强度的油膜,在高载荷情况下减少磨损,增大基础油的极压性,提高了承载能力,从而减轻了磨损。
[0027]3.添加高碱值金属清净剂及高分子无灰分散剂,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清净性,能明显提高机油的酸中和能力有效抑制发动机中油泥和积碳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0029][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基础油的添加量为80.0~92.0份,优选为83.0~90.0份,进一步优选为85.0~88.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基础油是由聚α

烯烃和双酯复配得到的,复配质量比为70~76:10~16,优选为72~75:12~15,进一步优选为73~74:13~14。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α

烯烃包含Durasyn 166、Durasyn 168和Durasyn 180I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Durasyn 166和/或Durasyn 180I。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所述双酯包含上海棋成润滑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A1021和/或A1022,优选为A1022。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金属清净剂的添加量为0.8~1.2份,优选为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坦克用内燃机油,其特征在于,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是由聚α

烯烃和双酯复配得到的,复配质量比为70~76:10~16;所述α

烯烃包含Durasyn 166、Durasyn 168和Durasyn 180I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双酯包含上海棋成润滑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A1021和/或A10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清净剂包含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和/或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灰分散剂包含高分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和/或高分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多效摩擦剂包含纳米硼陶瓷摩擦改进剂、纳米硼酸摩擦改进剂和纳米十六烷基硼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高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黑狮润滑油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