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312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竹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光照对竹材和/或木材表面的发色基团进行激发,引发木质素和抽提物发生解聚或聚合产生新羰基等发色基团,从而改变竹木材表面的色调。通过调节光照距离、光波波长和光照功率,实现光致变色可控化。通过前处理改变竹材初始色调及适当添加红木提取物天然色素丰富颜色效果,并涂饰防护乳液进行固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竹木材光致变色生成的色素基团及红木天然提取物替代化工染料,采用防护乳液涂饰达到抗氧化、抗紫外效果,实现长效固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着色方法具有节省化工染料、绿色环保、色调丰富、方法简单可控、不易褪色等效果。不易褪色等效果。不易褪色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竹材和/或木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颜色是表征材料表面视觉特征的主要物理指标之一,主要由材料自身的反射光谱特征决定。竹材或木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抽提物组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一般为饱和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单键形式结合,一般在200~1000nm范围内对光波不会产生吸收峰,因此不具有颜色特征。木质素结构中具有较多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与苯环连接后可形成共轭体系,这种共轭体系即为发色基团。共轭体系的π

电子活动性较大,所需激发能较小,可对较长波长的光波产生吸收,使竹材或木材的吸收光谱从紫外光区向可见光区移动而呈现出视觉可见的颜色。总体来说竹材或木材的颜色比较单调,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开发了各类工业化学染色剂,合成过程要消耗较多化学试剂,其有含重金属或偶氮染料等致癌物质的风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光照激发竹木材表面的木质素及抽提物中含有的共轭双键生成新的发色基团,从而改变竹木材表面的色调,通过前处理改变竹材初始色调及适当添加红木提取物天然色素丰富颜色效果,并涂饰防护乳液进行固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简单、无需化学染料、绿色环保。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将竹材和/或木材进行光照激发,获得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
[0006]优选的,得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后还包括:在所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表面涂饰防护乳液;
[0007]所述防护乳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0008][0009]优选的,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防护乳液组分还包括1.5~10%红木提取物;
[0010]所述红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将红木粉末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所述红木提取物。
[0012]所述红木粉末的的粒度为1700μm以下;
[0013]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压力为340~350bar,温度为40~60℃,时间为1.5~3h。
[0014]优选的,所述光照用光包括紫外光、可见光或太阳光;
[0015]所述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包括暖色调、仿古色调或冷色调。
[0016]优选的,当所述调色的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为暖色调时,所述光照用光为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长为200~380nm,功率为0.8~2.2kW。
[0017]优选的,所述光照的光源距竹材和/或木材的距离L为5~50cm;
[0018]当5cm≤L<10cm时,光照的时间为30~180s;
[0019]当10cm≤L<50cm时,光照的时间为0.5~20h;
[0020]当L>50cm时,光照的时间为100~300h。
[0021]优选的,当所述调色的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为仿古色调时,所述光照用光为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长为290~340nm,光照度为0.55~0.68W/m2。
[0022]优选的,所述光照的光源距竹材和/或木材的距离L为10~30cm;
[0023]光照的时间为5~56天。
[0024]优选的,进行光照之前还包括:对竹材和/或木材进行热处理;
[0025]所述热处理包括水煮热处理、饱和蒸汽热处理或空气热处理。
[0026]优选的,当所述调色的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为冷色调时,所述光照用光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40~400nm,所述光照的光源距竹材和/或木材的距离L为5~15cm,所述光照的时间为0.5~24h。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材和/或木材进行光照激发,得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本专利技术利用光能激发改变竹材和/或木材的发色基团,获得不同色系的着色效果,不用染色剂,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通过竹木材前期处理,改变基本色调可获得更多的光致调色效果,通过调节光照距离、光波波长和光照功率,实现光致变色可控化。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照后还包括:在所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表面涂饰防护乳液;所述防护乳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4~6%乳化剂,10~30%液体石蜡,0.2~5%紫外线吸收剂,1.5~5%抗氧剂和余量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采用防护乳液将光照激发得到的色素基团进行固定,避免色素基团氧化降解,达到固色作用,提高了视觉效果。
[0029]说明书附图
[0030]图1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暖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1]图2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暖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2]图3为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暖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3]图4为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暖色调木材的实物图;
[0034]图5为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仿古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5]图6为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仿古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6]图7为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冷色调竹材的实物图;
[0037]图8为不同光照距离下进行着色处理得到的竹材的颜色对比图;
[0038]图9为不同光照时间下进行着色处理得到的竹材的颜色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将竹材和/或木材进行光照激发,得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
[0041]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竹材和/或木材的种类无特殊限定,采用加工完成待涂饰的竹材和/或木材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包括暖色调、仿古色调或冷色调。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照用光优选包括紫外光或可见光,更优选为紫外光。
[0042]当所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为暖色调时,所述光照用光优选为紫外光,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优选为200~380nm,更优选为280~340nm;功率优选为0.8~2.2kW,更优选为1.0~1.5kW。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光照用光源无特殊限定,只要能够满足上述光照条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的紫外光光源包括高压汞灯、紫外灭菌灯或UV

A313紫外线照射灯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照的光源距竹材和/或木材的距离L优选为5~50cm。当5cm≤L<10cm时,光照的时间优选为30~180s,更优选为50~100s;本专利技术随着光照激发时间的延长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逐渐加深,本专利技术根据所需的颜色调节距离与控制光照的时间。当10cm≤L<50cm时,光照的时间优选为0.5~20h,更优选为1~10h;本专利技术中距离越近光致变色越明显、效率越高,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逐渐加深,本专利技术优选根据所需的颜色控制光照的距离和时间。当L>50cm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材和/或木材的着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材和/或木材进行光照激发,获得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后还包括:在所述光致变色竹材和/或木材表面涂饰防护乳液;所述防护乳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防护乳液组分还包括1.5~10%红木提取物;所述红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木粉末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所述红木提取物。所述红木粉末的的粒度为1700μm以下;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压力为340~350bar,温度为40~60℃,时间为1.5~3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用光包括紫外光、可见光或太阳光;所述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包括暖色调、仿古色调或冷色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着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色的光照竹材和/或木材的颜色为暖色调时,所述光照用光为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长为200~380nm,功率为0.8~2.2kW。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着色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霞何生亮张文福郑洪连王进潘炘杨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