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和烙画技术

技术编号:302276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和烙画,包括:将画稿以线稿的形式描摹在木层板上;从远景起分层烫烙线稿,烙烫每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比烙烫前一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弱,用书写运笔的方式走线,以线交叠拼成面,从而烙烫出多层次立体雕塑效果;烙烫出颜色深浅不同层次的烙画后,对烙画的细节进行调整与修边;对调整与修边后的烙画进行叠色,将水彩颜料叠涂在调整与修边后的画面的每一层的凸面上;对叠色后的画面修边和补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烙画方法,使得叠色后的画面整洁且层次分明。使得叠色后的画面整洁且层次分明。使得叠色后的画面整洁且层次分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和烙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绘画
,具体涉及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和烙画。

技术介绍

[0002]南阳烙画历史悠久,古称“火烫画”。工艺是用烧红的铁针做烙笔,在木板、树叶、纸、丝绢等材料上烘烫而得,属于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画种。南阳汉画砖属南阳地域文化中独具艺术特色、又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一脉。最早起源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受西汉时期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南阳汉画砖成为汉代南阳地区社会风貌和先民们精神文化诉求的重要见证之一。南阳地区汉画砖技法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朴拙生动,尤其是深浮雕极具地域特色,但由于砖体体积庞大,烙画层次不分明、立体感不强,且古法绘制方法不易传播,因此知名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古法烙画工艺层次单薄,立体感不强,不易进行传播的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包括:
[0005]将画稿以线稿的形式描摹在木层板上;
[0006]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烙烫每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比烙烫前一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弱,用书写运笔的方式走线,以线交叠拼成面,从而烙烫出多层次立体雕塑效果;
[0007]烙烫出颜色深浅不同层次的烙画后,对所述烙画的细节进行调整与修边;
[0008]对调整与修边后的烙画进行烘染;
[0009]对已烘染过的烙画叠色,将水彩颜料叠涂在烘染后的烙画的每一层的凸面上;
[0010]对叠色后的画面修边和补色,使得所述叠色后的画面整洁且层次分明后即完成烙画。
[0011]进一步地,所述木层板为桦木层板。
[0012]进一步地,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
[0013]烙烫每层线稿时的烙烫温度比烙烫前一层线稿时的烙烫温度低。
[0014]进一步地,所述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
[0015]分五层分别烙烫所述线稿。
[0016]进一步地,对所述烙画的细节进行调整与修边包括:
[0017]笔锋朝下垂直运笔,画出均匀的细线对画面细节进行调整与修边。
[0018]进一步地,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
[0019]在开始烙烫位于下层的所述线稿时,可采用实笔与虚笔烘染相结合的手法烙烫。
[0020]进一步地,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
[0021]所述线稿的最上层只烘染。
[0022]进一步地,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
[0023]所述线稿的最上层不烘染。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烙画,所述烙画为根据如前任一所述的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所绘制。
[0025]本专利技术以南阳古法烙画为基础,融合南阳汉画砖、套色木刻版画、中国剪纸等多艺术形态,形成一种结合绘画与雕塑的新艺术表现方式,所制成的烙画画面色彩丰富而富有空间变化,用线质朴生动,下笔有力,赋予硬质材料烙画区别于丝绢、宣纸烙画独特的古拙美感。
附图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笔方法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五层烙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0]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0031]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6]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说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种的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以木板为原材料,烙画绘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一、体裁选择:选取绘制好的画稿;
[0038]步骤二、工具准备:可调压平底尖头电烙笔(电压控制0

25V,变压器型号为TDGC2

3)、水彩颜料、1cm浅色椴木层板;
[0039]步骤三、将选取的画稿以线稿形式绘于浅色椴木层板上;
[0040]步骤四、电烙笔温度处理:根据烙烫的画面的不同层次调整电烙笔的温度,即烙烫板层最下面的线稿画面时温度最高,烙烫中间层和最上层时依次降低电烙笔的温度,即由背景向前景温度逐渐降低,先烙烫背景,然后依次向前推进;
[0041]其中,烙烫笔法控制:尽量选用力度感强的线条,具体力度和下笔角度根据画面需要调整;
[0042]剔地技法:遵循由远及进的烙烫原则,背景为最低画面,颜色最深,根据画面需要依次向前减弱烙烫力度,颜色变浅,塑造多层次立体雕塑效果;
[0043]步骤五、叠色部分制作:叠色与烙烫同步进行,先对后景进行烘染加烙面处理,根据画面效果烘染深度,在已烘染过的部分进行叠色,达到相较于原色更偏棕黄的颜色。
[0044]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应用于硬质材料的剔地叠色烙画特殊绘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5]1、克服了传统烙画平面走线、平面晕色技法的缺点,发挥硬质材料的灵活性,创造出截然不同于宣纸烙画、丝绢烙画的多层立体效果。集烙画、雕刻、木刻版画、剪纸之精华,使本专利技术的层次更加丰富,立体感强,既饱含南阳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又富有传统绘画与雕塑朴拙的美感,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创新。
[0046]2、克服了汉画砖体积庞大,不易传播的特点,将南阳地区最具地域特色的深浮雕技法赋予木板,并与烙画结合,提高了南阳汉画砖的传播率。
[0047]实施例二,结合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硬质材料的剔地叠色烙画特殊绘制方法步骤包括:
[0048]步骤一、题材选择:选择层次清晰的画稿作为参照,以线稿的形式描摹在1cm浅色椴木层板上。
[0049]步骤二:从背景(或远景)起烙,选用较重力度、较高温度下压烙笔,烙笔平放,根据线稿需要烙烫出一定面积的深色区域,注意烙烫时不宜平涂,用书写运笔的方式走线,以线交叠拼成面,由于力度与温度的控制,此时烙烫的画面应达到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画稿以线稿的形式描摹在木层板上;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烙烫每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比烙烫前一层线稿时的烙烫力度弱,用书写运笔的方式走线,以线交叠拼成面,从而烙烫出多层次立体雕塑效果;烙烫出颜色深浅不同层次的烙画后,对所述烙画的细节进行调整与修边;对调整与修边后的烙画进行烘染;对已烘染过的烙画叠色,将水彩颜料叠涂在烘染后的烙画的每一层的凸面上;对叠色后的画面修边和补色,使得所述叠色后的画面整洁且层次分明后即完成烙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层板为桦木层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远景起分层烫烙所述线稿还包括:烙烫每层线稿时的烙烫温度比烙烫前一层线稿时的烙烫温度低。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地叠色烙画绘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彦刘子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