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司洋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274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载体反面绷夹在紧固装置上;在载体竖立状态下,进行水没处理;先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干燥后,再次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随即上色,进行斡渲/矾彩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载体进行系统的处理,进而发挥载体肌理特性;解决了常规处理的载体出现纤维管导流,皱叠、沉滯、复吸、跳弹以及纤维肌理失效现象等问题。对载体处理的同时,受引力场水没悬流作用产生自动悬流微循环,画面色彩也随之变化丰富,而且画面干燥后颜色始终处于水润活性视觉状态;刻板的形象和凌乱的笔触,生硬的颜色毫无生机和变化的问题得以解决。无生机和变化的问题得以解决。无生机和变化的问题得以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绘画是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以笔、刀等为工具,以颜料、墨、油等为显示材料,以明暗的点线在和色彩的点线面为形式构成手段,来塑造具有可视的一定形感、体感、质感七量感、色感、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0003]目前,绘画方式主要是采用显示材料直接在载体上进行作画。
[0004]如,油画是使用绷好的画布,每画一层涂一遍底色通常三遍后重新再调色把画过的形象描绘出来。比较繁复的是超写实油画需要画一遍用砂纸打磨一遍。油画由于载体本质不具备透叠效果,也无法使每层颜料互为因果,且油脂本身不会使颜料分子饱和;因此,材料和载体的有限功能决定油画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0005]国画,通常是直接使用宣纸平放桌面俯视作画,也有订在板上平视作画;但方法都是一样沾色墨主观涂抹。丝织品载体作画亦如此。这都导致作画时载体纤维管处于褶皱折叠,间接破坏丝纤维结构,纤维结构不统一,进而出现色质沉淀、跳弹、复吸颜色不饱和、色阶不均匀等问题。如,以宣纸为载体,抄纸过程本身形成自身张力,所以使用时亦要张力均匀,否则局部膨胀干后收缩,形体会明显变形,纤维在笔墨的搓擦下会被破坏,失去作用。也因此,即使国画颜料是水性颜料,但色质沉淀在纸纤维和单丝绢纤维颜色不均匀,色阶达不到颜料本质的饱和度,干后颜色会暗淡。
[0006]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正反异形复合近似扎染的折叠捆绑这种方式对已画好的图像进行染色处理,使其利用多种颜色在画面的面积占比弥补所画图像的不足,是一种掩盖手法。并且主要是为了通过物理蒸馏洗涤脱色造成颜色深浅不一,此色差造成虚化视觉,命名为折光技术。该正反异形复合处理手法就是运用色彩分散视觉,在显微镜下颜色在绢纤维的分布还是不均匀的,但毕竟没有宣纸纤维粗,所以正常视觉都被画面几种颜色吸引过去,遗忘局部效果。如果在双丝丝绸上进行正反异形复合处理,颜色不均色质沉淀肉眼可见,原因就是颜色在双丝绸缎上会出现跳弹显微下双丝作用力在颜料的投掷下产生跳弹、复吸、沉滞等一般现象;亦纤维管出现导流所致。
[0007]综上可知,现有诸种门类绘画多不涉及研究载体特性,材料调配;也没有研究载体和画面通用的处理技术。而载体是决定绘画主体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载体没有配套的技术处理,导致作画时纤维管处于褶皱折叠,间接破坏丝纤维结构,纤维结构不统一,进而出现色质沉淀、跳弹、复吸颜色不饱和、色阶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绘画载体纤维结构变形,以至于颜色水分被载体迅速吸走,导致颜色沉滞无法变化,效果刻板凌乱,颜色生硬等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丝织品载体,同时不受相对的载体类
别和绘画材料限制,是专门解决绘画领域载体和画面效果通用技术。同时,无论人工作画还是智能机器操作最终画面效果都由此方法产生的自动悬流微循环这一固定的作用重构而成。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将载体反面绷夹在紧固装置上;
[0012]S2、在载体竖立状态下,进行水没处理;先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干燥后,再次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
[0013]S3、随即上色并喷击色墨,进行斡渲处理。可加强悬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1中,绷夹至载体的纤维平整固定,且载体单位面积的载水强度大于所述载的水质量。绷夹一方面促使载体的纤维平整固定,另一方面使得载水强度大于所述载的水质量。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载体为丝织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载体包括双丝绸缎。具体包括双绉丝绸16姆米

30姆米、乔其纱、素绉缎、顺圩等;基本依据是双丝经纬强捻,单经强捻或纬强捻。
[0017]步骤S3中,喷击色墨为3次,每次间隔2

3秒。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2中,所述加压喷雾的压力为0.2

0.5mpa。第一遍水用于恢复载体纤维结构,不可上色。干燥后第二遍水被恢复一致的纤维管均匀吸收,显微下纤维结构充盈。载体完成水没处理后形成自动悬流微循环态,上色后颜料随着微循环流速均匀的吸附在载体的纤维管壁上。进一步的,加压喷雾常用压强为0.2

0.4mpa;当载体长度超5米以上,加压喷雾需要调整为0.3

0.5mpa。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步骤S2中,水没处理前还包括测量环境温度、湿度的步骤。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干燥前的喷水量均根据环境温湿度值和画布面积确定。温度为19℃~21℃、湿度为35%

55%时喷水量为300ml/

;温度为23℃~25℃、湿度为30%

60%时喷水量为350毫升/平方;湿度为77%~90%时喷水量为200毫升/平方米;湿度高于90%不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温湿度不适宜是不能操作的。当湿度为77%~90%时,湿度大,温度也大,此时以湿度为准,喷水量为200毫升/平方米,当湿度为90%以上不操作。温度为23℃~25℃(此时的湿度通常在正常范围,30%

50%

60%)时喷水量为350ml/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干燥后的喷水量比干燥前的喷水量多140

160ml/m2。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矾彩处理时上色前采用KAl(SO4)2·
12H2O溶液浸泡笔。采用的矾水溶液中矾与水溶液比例为1g:30ml。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斡渲技术处理前后受引力场作用均保持自动悬流及微循环。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矾彩处理时采用的颜料包括矿植颜料,漆烟墨块和酒精补充液,特制牛胶。矿植颜料和墨块都是纯天然材料秉承自然科学规律制作的,保存时间极为长远。
[0025]现有技术大多将载体平放桌面上俯视而绘,完全不考虑载体正反面,和载体处理方法,对于载体的应用仅仅是施加叠加色墨;或者将载体进行直接折叠染色;破坏了纤维,导致作用失效,以至于颜色水分被载体迅速吸走,导致颜色沉滞无法变化,效果刻板凌乱,颜色生硬等问题出现。其原因在于未能研究出载体的处理和画面处理的通用技术。此外,丝织品载体处理方法不同于其他载体,更要严谨研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使已变形丝纤维结构消除皱叠,处于稳定的饱和的充盈状态,进而恢复完整纤维结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载体反面绷夹在紧固装置上;S2、在载体竖立状态下,进行水没处理;先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干燥后,再次通过加压喷雾使水溶液浸没载体;S3、随即施墨并喷击色墨,进行斡渲技术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绷夹至载体的纤维平整固定,且载体单位面积的载水强度大于所载的水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丝织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双丝绸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加压喷雾的压力为0.2

0.5mp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引力场水没悬流的多载体斡渲/矾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司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司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