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63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包括安全帽帽体,所述安全帽帽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存放腔,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设置有一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存放腔上方,左侧存放腔内设置有正面敞开的存放壳体,所述存放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存放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存放壳体的盖板,右侧存放腔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安装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所述存放壳体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口相配合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电力作业现场的管控能力。提高电力作业现场的管控能力。提高电力作业现场的管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作业设备
,特别是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 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 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作业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需佩戴安全帽进行作业,但是工作人员进行电力作业时经常需要进行信息采集,但是现在进行信息采集需要工作人员手举摄像头和终端进行联动,不能够进行实时采集,且人工手举摄像头,不易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且终端不易对电力作业现场进行管控,危险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问题的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包括安全帽帽体,所述安全帽帽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存放腔,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设置有一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存放腔上方,左侧存放腔内设置有正面敞开的存放壳体,所述存放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存放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存放壳体的盖板,右侧存放腔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安装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所述存放壳体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口相配合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所述MCU连接有摄像头驱动电路、4G全网通基带、存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WiFi蓝牙模块。
[000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口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限位通孔的截面为L型。
[0007]进一步的,所述存放壳体内四周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盖板上四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近电感应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3、电阻R19、U10芯片、电容C15、插座J3、插座J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6、二极管D18、二极管BAT54C、电阻R40、电阻R41、三极管Q11、电容C28、三极管Q10和二极管D19,所述U10芯片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另一端接地,所述U10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HOST

EN端口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与M3.3V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3号引脚与M

USB

DP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4号引脚与M

USB

DM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U10芯片的6号引脚与CAM

D

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7号引脚与CAM

D+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8号引脚与DEV

D

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9号引脚与DEV

D+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10号引脚接地;所述插座J3的1号引脚与VBUS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3的2号引脚与所述DEV

D

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3的3号引脚与所述DEV

D+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3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插座J10的1号引脚与CAM5V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10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另一端与所述CAM

D

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10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8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另一端与所述CAM

D+端口连接,所述插座J10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16一端与所述VBUS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6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6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8的负极和二极管BAT54C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BAT54C的正极与USB

ID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0一端与LDO6

1V8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0另一端与USB

PLUG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40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1一端串联后与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1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联后与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正极与5V端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28一端串联后与CAM5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28另一端接地。
[0010]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模块包括U2芯片、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7、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U2芯片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7一端串联后与MCU的USB

3G

DM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6一端串联后与MCU的USB

3G

DP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7另一端均串联后与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7一端串联后与所述3.3V端口连接,所述U2芯片的6号引脚与所述3.3V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17另一端接地,所述U2芯片的7号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7一端串联后与3.3V端口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摄像头、安装板、电路板、存放腔和盖板,使得能够通过电路板的作用,与终端进行联动,且经摄像头的作用,能够实时采集现场作业视频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电力作业现场的管控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仅硬件电路上结构突出,而且在外形上巧妙的设置于安全帽的两侧,有效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所述存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所述存放壳体的爆炸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8]图7为所述摄像头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包括安全帽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帽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存放腔,所述安全帽帽体内侧面设置有一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存放腔上方,左侧存放腔内设置有正面敞开的存放壳体,所述存放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存放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存放壳体的盖板,右侧存放腔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所述安装板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所述存放壳体上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口相配合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所述MCU连接有摄像头驱动电路、4G全网通基带、存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WiFi蓝牙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口的截面为U字形,所述限位通孔的截面为L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壳体内四周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盖板上四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近电感应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作业现场管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3、电阻R19、U10芯片、电容C15、插座J3、插座J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6、二极管D18、二极管BAT54C、电阻R40、电阻R41、三极管Q11、电容C28、三极管Q10和二极管D19,所述U10芯片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另一端接地,所述U10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HOST

EN端口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9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另一端与M3.3V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3号引脚与M

USB

DP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4号引脚与M

USB

DM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U10芯片的6号引脚与CAM

D

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7号引脚与CAM

D+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8号引脚与DEV

D

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9号引脚与DEV

D+端口连接,所述U10芯片的10号引脚接地;所述插座J3的1号引脚与VBUS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严士华李宽宏王翔宇王伟峰肖付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