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45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所述液冷散热结构包括承载板、流道管、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流道管设置在承载板上;第一集流板上设置有第一集流槽,第一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承载板上,以使第一集流槽的内壁与承载板形成第一集流通道,第一集流通道与流道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集流板上设置有第二集流槽,第二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承载板上,以使第二集流槽的内壁与承载板形成第二集流通道,第二集流通道与流道管的出口相连通。通过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与承载板配合形成第一集流通道和第二集流通道,并配合流道管形成液冷介质的回流通道,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加工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推广,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成为了未来的主流趋势。电动汽车设计的关键是三电技术,即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整车最为核心的动力供给部件,决定了整车的续驶里程、成本、使用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而电池包结构、性能的优化是目前动力电池的关键所在。动力电池对温度十分敏感,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其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因此,对电池包进行冷却是至关重要的。
[0003]液冷板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散热部件,能够与电池的表面充分接触,并通过液冷板内部流动的液体对电池进行降温。现有的液冷板结构复杂,存在加工模具费用高、加工周期长、承重能力差等问题。
[0004]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液冷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结构,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加工成本低。
[0006]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通过应用上述液冷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好,成本低。
[0007]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包,电池包性能稳定,成本低。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包括:
[0010]承载板;
[0011]流道管,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
[0012]第一集流板,其上设置有第一集流槽,所述第一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以使所述第一集流槽的内壁与所述承载板的表面形成第一集流通道,所述第一集流通道与所述流道管的入口相连通;
[0013]第二集流板,其上设置有第二集流槽,所述第二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以使所述第二集流槽的内壁与所述承载板的表面形成第二集流通道,所述第二集流通道与所述流道管的出口相连通。
[0014]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流道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集流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口,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流道管的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集流通道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口,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流道管的
出口一一对应连接。
[0015]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集流通道包括流入流道和流出流道,所述流入流道与所述流出流道呈回型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在所述流入流道上。
[0016]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液冷散热结构还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第一集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出液接头与所述第二集流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0017]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出液接头与所述流出流道的出口端相连通。
[0018]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流道管为口琴管。
[0019]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流板与所述承载板通过结构胶或钎焊密封固定连接。
[0020]作为所述液冷散热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集流板与所述承载板通过结构胶或钎焊密封固定连接。
[002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散热结构。
[0022]作为所述电池包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框架、电池模组和底护板,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箱体框架内,所述承载板固定在所述箱体框架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护板的上表面之间,且位于所述电池模组下方。
[002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散热结构,包括承载板、流道管、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流道管设置在承载板上;第一集流板上设置有第一集流槽,第一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承载板上,以使第一集流槽的内壁与承载板的表面形成第一集流通道,第一集流通道与流道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集流板上设置有第二集流槽,第二集流板密封固定在承载板上,以使第二集流槽的内壁与承载板的表面形成第二集流通道,第二集流通道与流道管的出口相连通。通过第一集流板和第二集流板与承载板相配合形成第一集流通道和第二集流通道,然后配合流道管形成液冷介质的回流通道,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加工成本低。
[0026]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通过应用上述液冷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好,成本低。
[0027]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包,电池包性能稳定,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结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结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

箱体框架;20

电池模组;30

底护板;
[0034]1‑
承载板;
[0035]2‑
流道管;
[0036]3‑
第一集流板;31

第一集流通道;
[0037]4‑
第二集流板;41

第二集流通道;411

流入流道;412

流出流道;
[0038]5‑
进液接头;
[0039]6‑
出液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流道管(2),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上;第一集流板(3),其上设置有第一集流槽,所述第一集流板(3)密封固定在所述承载板(1)上,以使所述第一集流槽的内壁与所述承载板(1)的表面形成第一集流通道(31),所述第一集流通道(31)与所述流道管(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集流板(4),其上设置有第二集流槽,所述第二集流板(4)密封固定在所述承载板(1)上,以使所述第二集流槽的内壁与所述承载板(1)的表面形成第二集流通道(41),所述第二集流通道(41)与所述流道管(2)的出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管(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集流通道(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口,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流道管(2)的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集流通道(41)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口,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流道管(2)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通道(41)包括流入流道(411)和流出流道(412),所述流入流道(411)与所述流出流道(412)呈回型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在所述流入流道(4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