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79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48
本申请涉及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其包括主阀体、阀芯组件、比例电磁铁、固定组件和调压组件,主阀体侧壁开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泄压口,阀芯组件滑动套设在主阀体内,阀芯组件滑动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固定组件与主阀体连通并作用于阀芯组件,且固定组件长度方向中心线与阀芯组件长度方向中心线共线,调压组件连通在主阀体背离固定组件的一侧,比例电磁铁固定连接在调压组件背离主阀体的一端,本申请具有提高减压阀的适用性的效果。有提高减压阀的适用性的效果。有提高减压阀的适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


[0001]本申请涉及减压阀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

技术介绍

[0002]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
[0003]现有的减压阀多采用直接作用式稳压减压阀,包括阀体和固定组件,阀体两端与管路连通,调剂组件包括弹簧和固定套,固定套与阀体周向侧壁连通,固定套与阀体之间设置有膜片,弹簧位于固定套内,且弹簧一端与固定套顶壁抵接,剩余一端与膜片抵接,当管路中流体压力过大时,膜片受到流体作用力向远离阀体的一侧移动,此时弹簧压缩,同时膜片移动向远离阀体一侧移动时,阀体的开度减小,进而实现减压的效果,当阀体通入的压力较小或在减压阀的既定压力内时,弹簧复位,实现流体正常流通,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的体积较小,便于人们使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直接作用式减压阀,一般适用于管径较小的场所(≤DN50),对管路中压力的调节依靠膜片的传动,管路中流体压力较大易造成膜片损坏,进而造成减压阀失效,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减压阀的适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阀体、阀芯组件、比例电磁铁、固定组件和调压组件,主阀体侧壁开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泄压口,阀芯组件滑动套设在主阀体内,阀芯组件滑动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固定组件与主阀体连通并作用于阀芯组件,且固定组件长度方向中心线与阀芯组件长度方向中心线共线,调压组件连通在主阀体背离固定组件的一侧,比例电磁铁固定连接在调压组件背离主阀体的一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比例电磁铁实现出液口的降压,同时将管路与进液口连通,此时管路内的流体流向主阀体内,在流体压力作用下带动阀芯组件向右移动,当管路中的流体通向固定组件内后,固定组件带动阀芯组件向左偏移实现,此时主阀体内的流体从出油口流出,当管路总流体压力过大,固定组件不能对其进行调节时,在管路内流体的压力作用下,流体流向调压组件,并从泄压口排出,进而完成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的压力调节,此时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能适应不同压力的管路,达到了提高减压阀适用性的效果。
[0008]优选的,主阀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主腔,主腔贯穿主阀体,主阀体靠近调压组件的一侧开设有环形腔,环形腔与主腔连通,且进液口与环形腔连通,主阀体长度方向中心位置开设有过液腔,且过液腔与主腔连通,阀芯组件滑动插接在主腔内,且阀芯组件的滑动方向为主腔开设方向。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在使用时,管路中的流体从进液
口通向主阀体内后,进入空腔内,此时进液口和出液口未连通,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流体穿过阀芯组件流向主阀体调压组件,当管路内压力在设定压力范围内时,管路内流体带动阀芯组件向右移动,此时阀芯与过液腔连通,由于过液腔与出液口连通,进而出液口开始有流体流出,在出液口与过液腔连通的同时,主阀体内的流体流向固定组件,实现调节阀芯组件与过液腔之间的位置,进而实现压力调节,通过阀芯组件与主阀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实现管路内流体的压力调节,不收压力影响,进而提高了减压阀适用性的效果。
[0010]优选的,阀芯组件包括阀杆和套杆,阀杆滑动插接在主腔内,且阀杆的周向外壁与主腔侧壁抵接,阀杆周向侧壁远离调压组件的一侧沿其周向开设过油槽,阀杆靠近调压组件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导油槽,导油槽靠近过油槽的一端与过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出液口的宽度,导油槽远离过油槽的一端连通有通油孔,阀杆靠近调压组件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通油孔与安装槽连通,套杆插接在安装槽内,且套杆内开设有连接腔,连接腔远离调压组件的一端与安装槽连通,连接腔靠近调压组件的一侧出油孔,出油孔贯穿套管侧壁,阀杆靠近出油孔的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出油孔相适配。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路内流体从进液口流向环形腔内后,由于环形腔与导油槽连通,主阀体内的流体穿过通油孔流向安装槽内,由于安装槽与连接腔连通,进入连接腔内的流体穿过出油孔和通孔流向主阀体靠近调压组件的一端,在流体压力下实现带动阀芯组件右移的效果,阀芯组件与主阀体配合使用,实现了借助流体自身压力调节阀芯组件与主阀体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0012]优选的,固定组件包括调节套筒、调节弹簧和连通管,调节套筒与主阀体连通并固定连接,调节弹簧滑动套设在调节套筒内,且与阀杆抵接,连通管连通过液腔与调节套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体流向固定组件内时,流体通过连通管流向调节套筒内,在流体压力和调节弹簧的作用下实现主阀体内流体压力的调节,同时固定组件的设置能使阀芯组件固定在初始位置。
[0014]优选的,连通管靠近固定组件的一端连通有节流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流器的设置能节制流体流动而产生压降。
[0016]优选的,调压组件包括过压套筒、承接套筒、锥阀、密封管和回流管,过压套筒位于主阀体远离固定组件的一侧,承接套筒连通过压套筒和主阀体,且套杆周向与承接套筒内壁不抵接,密封管周向外壁将与压套筒内壁和承接套筒内壁固定连接,锥阀尖端插接在密封管内,回流管一端贯穿过压套筒侧壁,并与过压套筒连通,回流管远离调压组件的一端与泄压口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阀体内的流体压力过大,固定组件不能进行有效降压调节时,此时流体进入密封管,密封管在流体压力作用下,流体推动锥阀向远离密封管的一侧移动,此时流体通过锥阀与密封管之间的空隙流向过压套筒内,流向回流管,并从泄压口排出,进而实现压力调节。
[00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主阀体、阀芯组件、调压组件、比例电磁铁和固定组件配合使用能实现调节管路内流体的压力,且调节依靠阀芯组件与主阀体、调节组价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减压阀能调节较大的流体压力,进而提高了减压阀的适用性;
[0020]2.当管路内压力超过固定组件的调节范围时,调压组件能对主阀体内的流体进行
泄压,保证了主阀体的使用稳定性;
[0021]3.节流器的设置保证了减压阀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为显示阀芯组件的部分零件示意图。
[0024]图中,1、主阀体;11、主腔;12、环形腔;13、过液腔;14、进液口;15、出液口;16、泄压口;2、阀芯组件;21、阀杆;211、过油槽;212、导油槽;213、通油孔;214、安装槽;215、通孔;22、套杆;221、连接腔;222、出油孔;3、比例电磁铁;4、固定组件;41、调节套筒;42、调节弹簧;43、连通管;5、调压组件;51、过压套筒;52、承接套筒;53、锥阀;54、密封管;55、回流管;6、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1)、阀芯组件(2)、比例电磁铁(3)、固定组件(4)和调压组件(5),主阀体(1)侧壁开设有进液口(14)、出液口(15)和泄压口(16),阀芯组件(2)滑动套设在主阀体(1)内,阀芯组件(2)滑动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固定组件(4)与主阀体(1)连通并作用于阀芯组件(2),且固定组件(4)长度方向中心线与阀芯组件(2)长度方向中心线共线,调压组件(5)连通在主阀体(1)背离固定组件(4)的一侧,比例电磁铁(3)固定连接在调压组件(5)背离主阀体(1)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主腔(11),主腔(11)贯穿主阀体(1),主阀体(1)靠近调压组件(5)的一侧开设有环形腔(12),环形腔(12)与主腔(11)连通,且进液口(14)与环形腔(12)连通,主阀体(1)长度方向中心位置开设有过液腔(13),且过液腔(13)与主腔(11)连通,阀芯组件(2)滑动插接在主腔(11)内,且阀芯组件(2)的滑动方向为主腔(11)开设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先导式电控三通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2)包括阀杆(21)和套杆(22),阀杆(21)滑动插接在主腔(11)内,且阀杆(21)的周向外壁与主腔(11)侧壁抵接,阀杆(21)周向侧壁远离调压组件(5)的一侧沿其周向开设过油槽(211),阀杆(21)靠近调压组件(5)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导油槽(212),导油槽(212)靠近过油槽(211)的一端与过油槽(211)之间的距离小于出液口(15)的宽度;导油槽(212)远离过油槽(211)的一端连通有通油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兆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基世达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