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33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桶,沉淀桶顶部的中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沉淀桶的顶部且同轴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搅拌叶,沉淀桶底部的中部连接有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的底端设有沉淀物输出机构;还包括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pH调节仓、缺氧仓、生物接触氧化仓和澄清仓。该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沉淀处理的效率,沉淀物在绞龙的作用下从出料管处排出,从而避免影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化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化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乡城镇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和企业污水,这些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不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环境,因为污水较为分散,需要使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便于进行分区域处理,有效提高乡城镇污水的处理效率,而现有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沉淀物不容易处理,影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沉淀物不容易处理,影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桶,所述沉淀桶的顶部且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污水连接管和絮凝剂导入管,所述沉淀桶顶部的中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沉淀桶的顶部且同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搅拌叶,所述沉淀桶底部的中部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底端设有沉淀物输出机构,所述沉淀物输出机构包括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内转动连接有绞龙,所述导料管的前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导料管的前端且与所述绞龙同轴连接,所述导料管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过滤网,所述导料管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出料管;还包括污水处理箱,所述污水处理箱内通过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pH调节仓、缺氧仓、生物接触氧化仓和澄清仓,所述污水处理箱的顶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箱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导水管右方的位置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自吸泵、第二自吸泵和第三自吸泵,所述第一自吸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抽液管,所述第一自吸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二自吸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抽液管,所述第二自吸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三自吸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三抽液管,所述第三自吸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排液管,所述污水处理箱的右侧且位于底部的位置连接有出水管。
[0006]优选的,所述污水连接管、絮凝剂导入管、第一导水管、出料管和出水管的外壁均设有控制阀。
[0007]优选的,所述导料管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支撑立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水管顶端的位置与所述过滤网的位置相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抽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pH调节仓内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排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缺氧仓内部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抽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缺氧仓内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排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仓内部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抽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仓内部的底部,所述第三排液管的底端位于所述澄清仓内部的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外侧设有防护罩。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转动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沉淀处理的效率,通过第一导水管将沉淀物和污水导入导料管,使污水从过滤网处进入到污水处理箱内,而沉淀物在绞龙的作用下从出料管处排出,从而使该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中的沉淀物可以及时排出,避免影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的沉淀物输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中:沉淀桶1、污水连接管10、絮凝剂导入管11、第一导水管12、沉淀物输出机构2、导料管20、过滤网200、出料管201、绞龙21、第一伺服电机22、支撑立板23、污水处理箱3、隔板30、pH调节仓31、缺氧仓32、生物接触氧化仓33、澄清仓34、第二导水管35、出水管36、第二伺服电机4、防护罩40、转动轴5、搅拌叶50、第一自吸泵6、第一抽液管60、第一排液管61、第二自吸泵7、第二抽液管70、第二排液管71、第三自吸泵8、第三抽液管80、第三排液管8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桶1,沉淀桶1的顶部且靠近边缘的位
置设有污水连接管10和絮凝剂导入管11,通过污水连接管10将污水导入沉淀桶1中,通过絮凝剂导入管11向沉淀桶1投放絮凝剂,沉淀桶1顶部的中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4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沉淀桶1的顶部且同轴连接有转动轴5,通过第二伺服电机4带动转动轴5转动,转动轴5的外壁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搅拌叶50,使转动轴5带动搅拌叶50转动,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沉淀处理的效率,沉淀桶1底部的中部连接有第一导水管12,通过第一导水管12将污水和沉淀物导入导料管20,第一导水管12的底端设有沉淀物输出机构2,沉淀物输出机构2包括导料管20,导料管20内转动连接有绞龙21,导料管20的前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2,第一伺服电机22输出轴的端部穿过导料管20的前端且与绞龙21同轴连接,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2带动绞龙21转动,导料管20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过滤网200,将沉淀物进行过滤,使污水通过过滤网200进入到第二导水管35,导料管20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乡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桶(1),所述沉淀桶(1)的顶部且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污水连接管(10)和絮凝剂导入管(11),所述沉淀桶(1)顶部的中部设有第二伺服电机(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沉淀桶(1)的顶部且同轴连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外壁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搅拌叶(50),所述沉淀桶(1)底部的中部连接有第一导水管(12),所述第一导水管(12)的底端设有沉淀物输出机构(2),所述沉淀物输出机构(2)包括导料管(20),所述导料管(20)内转动连接有绞龙(21),所述导料管(20)的前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2)输出轴的端部穿过导料管(20)的前端且与所述绞龙(21)同轴连接,所述导料管(20)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过滤网(200),所述导料管(20)外壁的底部且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出料管(201);还包括污水处理箱(3),所述污水处理箱(3)内通过隔板(30)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pH调节仓(31)、缺氧仓(32)、生物接触氧化仓(33)和澄清仓(34),所述污水处理箱(3)的顶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水管(35),所述污水处理箱(3)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导水管(35)右方的位置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自吸泵(6)、第二自吸泵(7)和第三自吸泵(8),所述第一自吸泵(6)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抽液管(60),所述第一自吸泵(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61),所述第二自吸泵(7)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抽液管(70),所述第二自吸泵(7)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百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