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926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过滤池、沉降池、生化池组成,所述过滤池可过滤大部分固体废物,沉降池可沉降处理污水中的淤泥和粒径小的沉淀物,生化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过滤池和沉降池可分离出污水中绝大部分的固体物,不会对后续的微生物处理造成影响。生物处理造成影响。生物处理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存在大量固体废物,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出一般都携带大量的固体废物,一些固体废物是微生物无法分解的,一些固体废物的存在会影响微生物的处理效果,微生物处理应是针对一些絮状有机质或是一些肉眼不能看见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过滤池、沉降池、生化池组成,所述过滤池可过滤大部分固体废物,沉降池可沉降处理污水中的淤泥和粒径小的沉淀物,生化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过滤池和沉降池可分离出污水中绝大部分的固体物,不会对后续的微生物处理造成影响。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过滤池、连通管Ⅰ、沉降池、连通管Ⅱ、生化池,所述过滤池通过连通管Ⅰ与沉降池连通,沉降池通过连通管Ⅱ与生化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左侧设置有进水管、回收口,过滤池内部设置有直角网、滤网,滤网设置在直角网旁侧,过滤池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过滤池底部设置有出渣管,所述沉降池内部设置有挡水板,沉降池底部设置有出泥管,所述生化池内部设置有上滤网、下滤网,上滤网与下滤网之间设置有填料层,生化池的右侧设置有上出水管及下出水管。
[0006]所述直角网与过滤池的左侧壁及底面连接,污水进管位于直角网下方,回收口与直角网包围的空间连通,回收口的直径为直角网高度的2/3,回收口左侧设置有盖体。
[0007]所述出渣管设置在直角网与滤网之间。
[0008]所述挡水板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水板从左至右依次升高。
[0009]所述出泥管设置有至少四根。
[0010]所述上滤网及下滤网为滤布网,上出水管设置在上滤网上方,下出水管设置在下滤网下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过滤池、沉降池、生化池组成,所述过滤池可过滤大部分固体废物,沉降池可沉降处理污水中的淤泥和粒径小的沉淀物,
生化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过滤池和沉降池可分离出污水中绝大部分的固体物,不会对后续的微生物处理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过滤池、2

连通管、3

沉降池、4

连通管、5

生化池、6

进水管、7

回收口、8

直角网、9

滤网、10

污水进管、11

出渣管、12

挡水板、13

出泥管、14

上滤网、15

下滤网、16

填料层、17

上出水管、18

下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过滤池1、连通管Ⅰ2、沉降池3、连通管Ⅱ4、生化池5,所述过滤池1通过连通管Ⅰ2与沉降池3连通,沉降池3通过连通管Ⅱ4与生化池5连通,所述过滤池1左侧设置有进水管6、回收口7,过滤池1内部设置有直角网8、滤网9,滤网9设置在直角网8旁侧,过滤池1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10,所述直角网8与过滤池1的左侧壁及底面连接,污水进管10位于直角网8下方,回收口7与直角网8包围的空间连通,回收口7的直径为直角网8高度的2/3,回收口7左侧设置有盖体,过滤池1底部设置有出渣管11,所述出渣管11设置在直角网8与滤网9之间,所述沉降池3内部设置有挡水板12,所述挡水板12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水板12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沉降池3底部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13设置有至少四根,所述生化池5内部设置有上滤网14、下滤网15,上滤网14与下滤网15之间设置有填料层16,生化池5的右侧设置有上出水管17及下出水管18,所述上滤网14及下滤网15为滤布网,上出水管14设置在上滤网14上方,下出水管18设置在下滤网15下方。
[0016]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过滤池1、沉降池3、生化池5组成,所述过滤池1可过滤大部分固体废物,沉降池3可沉降处理污水中的淤泥和粒径小的沉淀物,生化池5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过滤池1和沉降池3可分离出污水中绝大部分的固体物,不会对后续的微生物处理造成影响,污水从污水进管10进入,污水中的固体废物被直角网8阻隔留在直角网8下方,通过旁侧的回收口7进行回收,回收口7的直径至少为直角网8高度的2/3,可保证固体物顺利从直角网8下方回收,直角网8流出的污水通过滤网9再次过滤,被滤网9过滤的固体废物从出渣管11处回收,污水经过过滤池1处理后进入沉降池3,沉降池3内的挡水板12可有效减缓污水流速,所述挡水板12设置有至少三块,挡水板12从左至右依次升高,所述出泥管13设置有至少四根,四根出泥管13分别设置在三块挡水板12的间隙位置的底部,通过挡水板12阻挡,沉降蓄积在挡水板12前方的淤泥可从出泥管13回收,污水经过沉降池3处理后进入生化池5,污水直接进入上滤网14与下滤网15之间,微生物附着在填料层16上进行生化反应,处理后的污水从上出水管17及下出水管18处回收。
[00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过滤池、连通管Ⅰ、沉降池、连通管Ⅱ、生化池,所述过滤池通过连通管Ⅰ与沉降池连通,沉降池通过连通管Ⅱ与生化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左侧设置有进水管、回收口,过滤池内部设置有直角网、滤网,滤网设置在直角网旁侧,过滤池底部设置有污水进管,过滤池底部设置有出渣管,所述沉降池内部设置有挡水板,沉降池底部设置有出泥管,所述生化池内部设置有上滤网、下滤网,上滤网与下滤网之间设置有填料层,生化池的右侧设置有上出水管及下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网与过滤池的左侧壁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筑泓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